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

2019-09-05 04:28赵兵一
祖国 2019年15期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小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作图能力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图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图能力   培养

小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素质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会将抽象的图形进行具体化,有利于使小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图表形式学习数学这门课程的能力。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积累了很多工作经验。学习要从小开始抓起,学生的作图能力也应如此。教师在进行图形知识教学时,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图形作图能力。一方面,通过作图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答题的正确率,掌握解题技巧。另一方面,学生要将这种作图能力一直保持下去,对以后初中阶段数学平面图形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作图能力进行简单的平面图形制作,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并将这种作图能力应用到立体几何学习中。还可以学会运用作图能力进行单个图形与组合图形制作。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不能过于轻视,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借助图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和掌握题目,并将这种教学理念运用在整个小学生素质教育阶段中。

一、数学作图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图表和备注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各种数学符号,表示数学图形或数量关系的内容,以直观的图表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求积问题、相减问题等,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用标尺等辅助工具画线段图,将数量关系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更好的解決小学数学题目。

(二)尺规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直尺和圆规等辅助工具,按照课本要求进行作图,学会利用这些工具以图表形式表现出来,力求做到美观、简洁,便于学生通过图表更好的进行解题,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如:让学生画一个直径为7厘米,高为4厘米立体柱的图表,并算出体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学会运用辅助工具,先按照题目要求的规格画出立体柱,然后按照图表内容进行计算,通过这个过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作图中掌握了“体积”的概念,也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

(三)缩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本要求,将一个数学图形按着比例要求进行放大或缩小。如一个长方模型长是9厘米,宽是3厘米。教师要学生按照3:1或者1:3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使学生利用辅助工具将正确的图形画出来。

(四)平移旋转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将一组平面图形按要求进行平移或翻转,使其变成题目要求的图形,从而更好的进行答题。

(五)割补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据课本要求,可以通过将一个数学平面图形进行割补后,从而得到题目要求的图形,更好的完成题目要求。

二、培养学生运用作图法解决问题

(一)感受作图过程中带来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好多实物都是由各种图形组成的,生活源于数学,数学为生活提供帮助,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要结合课本要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运用图表形式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快乐,帮助学生改变枯燥无味的学习方法,使其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桃树有400棵,比李树少2/3,问李树有多少棵?读完题目,对于立体几何强的学生可能早就想到了答案;当然也有学生可能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让懂的学生先不要说出答案,而是让他们说出解题的步骤,也可以让他们学会用图表的形式画出来。也许有的会用桃子形状的个数表示桃树的棵树,平均分成几份;有的会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示桃的棵树,把画的线段平均分成几份。不管运用何种方法,都会让学生在作画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种解题思路,也是让学生享受的过程。

(二)教会学生使用辅助工具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画圆的时候,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圆规,知道圆规的用法,以及如何运用圆规进行画图。教师引导学生在画圆的时候,要先在纸上确定一个点,让学生将圆规的针放在这个点上,再慢慢的画出一个圆。在教学画长方形的时候,要让学生了解直尺上的刻度,让学生根据数值大小确定长方形的大小,能用直尺画出长方形的图形。学生只有熟悉画图的辅助工具,并能正确使用它们,才能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图画能力

在学生作图的初始阶段,几乎是按照教师的图表样式依样画出来。因此,教师的画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作图能力。现在网络时代发展迅速,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视频完成图画示范动作,以动态的作画方式进行演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质量变得更加有效。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作画的习惯,尤其是在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通过讲解数学知识结合动态的图画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并且要求学生也要能做到这一点。例如:桃树有400棵,比李树少2/3,问李树有多少棵?引导学生利用图表进行答题:先找到单位桃树的棵数,再用图表的形状表示出来。再由“比李树少”可画出用李子形状表示李树的棵数?使学生更好的完成题目要求。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逐渐形成数学的思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作图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画草图,当然这个草图是学生按照自己内心所想画出来的,别人不一定看得懂,但是只要学生自己看懂就行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看到题目就想到作图的行为习惯。久而久之,画图就不是简单的解决数学问题,更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有效设计作图活动,训练学生作图分析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利用作图分析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一方面要求学生手、眼配合,感受具体事物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使学生运用脑部力量指挥手部动作,产生连锁反应,把图表形态转化为想象形态的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设计作图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发现事物的相互联系,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图表的形式将题目的内容反应出来,每个学生发一张,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图表形式进行作图。学生就会参考教师的图形,通过自己画出来,便于更好的理解题目的意思,将抽象化题目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图表形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解题思路,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六)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能力

学生刚学习作图的时候,总是跟不上节奏,教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作图,按照相关要求作出正确的图形。比如小学二年级的一道数学题,鸡兔同笼,数腿36条,数头11个,那么是几只鸡、几只兔?解答这道题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画出鸡兔的图形标识,我们必须先知道鸡2条腿、兔4条腿等这些常识,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对吧。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这个思考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只有学生自己想清楚了,才能准确无误的画出来。

(七)让学生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自主探索精神。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爱出风头,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相互交流,使他们在交流中能看到别人的优势,也能看到自身的不足,使他们能够更加认真地进行作图,实现大家共同进步的整体目标。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作图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画出的作品,对于优秀的作品,要展示给其他同学观看,对于有瑕疵的作品,要对其进行指导,使其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作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使其接受更好的作图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掌握作图方法,灵活运用,更好地将学生的作图能力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冯怀勇.让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数学探究意识——由一道“图形放大与缩小”的作图题引发的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9,(01).

[2]崔文闰.小学生作图分析数学问题的自觉性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

[3]吴洪生.在“作图、识图”中提升数学素养培养数学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5).

(作者简介:赵兵一,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工作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头道街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作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