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兰
摘要: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的引导,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但是在进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的影响,导致心理健康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展开论述,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课 教学 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这要求大学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重要作用,很难及时解决大学生实际遇到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学生学习和成长,心理健康扮演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成长是心理的成熟和智慧的增加,健康的心理应该具备一定的学识水平,积极的情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谐的人际关系等都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和谐所体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从当前大学生现状来看,他们心理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比如在遇到挫折以后,由于处理不到位,很容易陷入焦虑的情绪中和困惑中,甚至出现偏激行为;或者因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者没有预料到的困难而开始走向极端的道路,用一些错误的方法和心理去跟周围人打交道,这样对大学生的 发展教育是非常不好的。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心里课程去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需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把大学生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青葱岁月可能会遇到很多心理上的成长故事。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趋于成熟,充满活力、富于理想,但是可能会因为并未真正了解这个社会,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对很多事情没有自己正确的主观看法,这样会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问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及时发现并加以指导。社会是现实的,问题是复杂多样的,不是像书本里那样层次脉络清晰。因此,大学生阶段除了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这样才能在将来走进社会时,不论遇到什么沟沟坎坎、是是非非,都能坦然平静面对,理智处理,避免偏激消极。
由于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受教育水平可能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心理健康水平可能也存在不同的差异,这就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多层次,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缺陷,进行矫正、尽早干预以及预防,从而做好大学生心理疏导工作。但是从目前而言,有的大学学校心理咨询人员比较少,满足不了当前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河干预工作,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为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是给社会输送人才的通道,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心理健康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心理的特点,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进行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指导,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是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开设现状来看,课程开设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有的大学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资源匮乏,照本宣科,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存在脱离的问题,很难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从教学理念上看,心理健康课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心理健康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在进行当前大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很多,但是缺乏高质量的教材,很难满足实际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探索
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整合内部教学资源,制定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做出适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从而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第一,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每个学生都有具备成长的潜能,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健康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正如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发展以及个性差别,但这并不意味着纵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个性差别和心理疾病是不同的概念。在大学生个体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人员需要转换教学理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通过良好的疏導方法,解决学生遇到的困扰。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于大学生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外部条件,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计提活动,提升心理辅导的效果。比如在健全人格塑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气质量表测量方法,让学生对人格有一个感性的反手,引导学生对人格的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把学生测量的气质类型与学生日常表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人格类型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选择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主要提升学生心理保健意识,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学生的人格。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和恰当的行为模式,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技术。比如在进行“异常心理现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异常心理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异常症状进行鉴别,分析人物的特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心理健康课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日常的调研工作,分析大学生心理问题,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心理教材,从而实现教学的目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把先进的理论,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中。
第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课程具有应用性的特点。因此,教师需要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选择典型的案例,结合大学生身边的人和事,通过案例分享,对心理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启发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让学生融会贯通,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心理问题解决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价值观对学生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和素质,满足大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要求。高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训机制,根据心理课程设置情况,引进先进的心理健康人才,从而满足大学生心理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学水平,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心理服务与心理指导。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设置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转变心理教学理念,选择合理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从而满足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祝莺莺,王璇.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43+126.
[2]杜学敏,张颖.创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5,(07):56-63+2.
[3]马利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176-177.
[4]宫龙江,徐广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4):472-473.
(作者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