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的教育社会学研究概况

2019-09-05 04:28刘敏
祖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学历日本

摘要:二战后,日本的经济面临崩溃,在这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日本抓住国家教育这个关键因素,大力发展教育并不断进行教育改革,促成战后日本教育的大繁荣。如今,日本是“学历社会①”的事实被不断认可,但想要说明战后日本的社会与教育问题,就无法避免有关“学历社会”的争论。本文意在考察战后日本在教育社会学和相关领域围绕“学历”进行的争论是如何展开的。

关键词:日本   教育社会学   学历

关于学历的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转换期,第一个转换期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时期,以清水义弘的《考试》以及永井道雄的《考试地狱》为开端,根据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教育社会学出现了新的研究课题,即有关战后日本的大学入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这一时期是这些“问题”的发现时期;第二个转换期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前半期的“学历社会实像论”和“学历社会虚像论”的争论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入学率的提高,关于学历对于地位达成所产生的影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日本究竟是不是学历社会等问题,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小池和男·渡边行郎的《学历社会的虚像》,竹内洋的《竞争的社会学》等研究较具有代表性。以这些研究为开端,在这一时期内出版了数量显著的以“学历”为主题的研究。第三个转换期是处于世纪之交的从1995年到20世纪初的时期。刈谷刚彦发表了《大众教育社会的前途》,以此为开端,围绕学历社会进行的争论在这一时期不再仅仅关注学历社会的虚实,而开始关注使人们产生“日本是学历社会”这种认识的,隐藏在这个社会中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即关于“日本是不平等社会(格差社会)”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学界展开了揭露这一问题的各种尝试。以上是对日本学历研究过程的大致区分,各时期及其前后所进行的研究,各时期所处的具体时代背景等问题将在下面的论述中具体说明。

一、第一期(20世纪50年代后期)

任何争论的产生都与时代具有密切的联系,围绕学历进行的争论与这一时期高校、大学的入学率,大学入学定员,世代的人口构造,时代的产业构造等变化密不可分。清水义弘等在《围绕考试诸问题》中指出,本时期日本的高校入学率超过50%,大学、短期大学的入学率也基本达到10%。尽管这仍然与大多数人无缘,但日本的学者们已经开始将大学入学考试的问题当成了“问题”来对待。

在这一时期主要出现了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大学入学考试以及大学入学难的问题;其次是从学历与社会地位达成以及获得学历的机会中体现出的阶级差异的问题;最后还有大学入学机会不平等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主题是发现考试和学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根据清水义弘的《考试》,永井道雄的《考试地狱》等研究可以发现战后日本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的问题成为教育社会学的新的研究课题。从日本1956年发行的《教育社会学研究》第10集中也可以看出学历获得及其社会效果在教育社会学中被确立为主要的研究课题;在1959年发行的第14集中可以说以学历为研究对象的课题悉数登场。

二、第一期以后(1960年-1970年初期)

第一时期以后,日本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期,产业构造发生变化,人口不断向城市流动。这一时期日本经历了激烈的“高学历化”,60年代的高校入学率急速上升,大学、短期大学的入学率在1963年突破15%并且在70年代初达到25%。教育社会学的研究课题在本时期已经不再以“精英”为研究对象,而转移到从日本社会全体的视野追问学历与地位达成的之间的關系,也就是说“社会移动与教育”的研究在这一时期登场,学界开始聚焦于学历与社会移动的联系。

《教育社会学研究》(1969年)第24集中,“社会移动与教育”成为特集,同号刊登的松原治郎的《社会变动与教育》、岩内亮一的《为职业移动服务的教育》中都提到急剧的“高学历化”改变了学历与地位达成的关系。也就是说都关注了学历膨胀的问题。另外,关于“日本的大学毕业学历对地位达成的影响比其他国家强还是弱”的学说也有许多,潮木守一运用统计法研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日本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岗位从业率较低,并且论述了日本的大学毕业生正在经历“非特权化”的事实;安田三郎则运用调查数据,在对父亲的地位、本人的学历、本人的地位的相关性进行国际对比的基础上,指出在日本学历对个人地位的影响高于其他国家。尽管数据的性质和比较内容不同会导致结论的不同,但可以看出的是,日本社会是何种程度被学历区分的社会这个问题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

三、第二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中期)

进入70年代,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期结束并且迎来了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经济的低迷期,另一方面高校入学率突破90%,高等教育入学率也达到30%,1970年访日的OECD日本教育调查团在调查报告中激烈地批评了日本社会就与学历的阶级性以及之后将可能带来的社会移动困难的问题。之后,调查团成员之一R.ドーア在其著作《学历社会——新的文明病》中指出日本存在学历社会的疾病,他的观点被人们所认可。

这一时期,日本学界展开了围绕“学历社会”是实像还是虚像的争论,其中小池和男等在《学历社会的虚像》中以数据为依据得出日本不是学历社会的结论;而竹内洋在《竞争的社会学》中认为学历社会虚像论的数据中存在很大的疑问,并且他运用新的数值重新进行了分析,否定了小池和男的主张。事实上,两者只是着眼于不同的方面,并不是根本对立的,不可否认,此时日本的学历社会已经成为实像。

四、第二期以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

进入80年代,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进入高校,因此人们关注的不再是能否进入高校的问题,而是进入什么样的高校的问题。高等教育市场进入泡沫期,同时大学之间的差别结构变得可见。

80年代的研究首先聚焦于学校内部的分配结构,特别是“分道跑道式②”的研究流行起来,即着眼于高校的差别对学生今后道路选择的影响。80年代以后的教育社会学认为学校成为持有文化性偏见的机构以及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装置,并且这种观点占据支配地位。到了90年代,探究考生以及困于学历主义的人们的心性的研究登场,其中包括竹内洋的《立志.苦学.出世》和天野郁夫主编的《学历主义社会史》等。菊地城司认为,这些社会史研究的结果反而是强化了日本原本就是学历社会这一事实。

第三转换期是从1995年到21世纪初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展开了揭露“日本是不平等社会(格差社会)”的尝试。对学历进行社会学研究就不得不考虑现代社会的问题,在后现代社会学历与社会的关系迎来了新时期。本田由纪在他的研究中提到以下三点:首先,新时期的社会形势由先前的重视学历的能力主义社会向重视能力的超能力社会发展;其次,家庭环境的差异越来越拥有更重要的意义;最后,学历逐渐变成“无用劳动者”的象征。战后传统的日本式的家族形式崩溃,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历研究不得不重新考虑对于女性来说获得学历的意义。近年日本的“新人”③子女不断增加,着眼于国内各种少数群体子女学历与地位达成的教育社会学研究也不断兴盛,在日本社会中获得学历对于他们的地位形成有怎样的意义将成为很长时期内研究的主流。如今再进行学历研究已经无法避免关注其与“格差”社会的关系。立足于9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发生的重大结构变化,近年来的研究不得不重视包含性别、民族性等复合的“格差”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是“二流市民”的问题,而应被当成社会正规成员的问题受到重视。

注释:

①根据日本《社会学事典》(2010),学历社会是指“在对个人进行社会性评价和选拔时重视学历、学历对于个人地位的达成影响较大的社会”。

②此處指就像田径比赛的分道跑道一样,属于某学校这一点会制约今后选择出路的机会和范围。

③特指20世纪80年代之后来到日本定居的外国人。

参考文献:

[1]桂宇波.日本学历社会的形成及其存在的教育问题[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96-99.

[2]董秀红.日本的学历社会与教育[J].江西教育科研,1999,(04):67-69.

[3]董秀红.日本的学历社会与教育[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01):77-79.

[4]王桂.日本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与学历社会——入学考试制度、学历社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外国教育资料,1993,(02):1-7.

[5]沈晓敏.试论日本的学历主义——兼评我国“文凭热”的功罪[J].外国教育资料,1989,(05):53-64+81.

[6]里悦.日本学历主义与学历社会的兴衰[J].理论月刊,1987,(07):60-63.

[7]菊地城司.现代日本的阶级构造[M].东京大学出版会,1990.

[8]小池和男,渡边行郎.学历社会的虚像[N].东洋经济新报社,1979.

[9]永井道雄.考试地狱[M].平凡社,1957.

[10]竹内洋.竞争的社会学——学历与晋升[M].世界思想社,1981.

[11]清水义弘.考试[M].岩波新书,1957.

[12]岩内亮一.为职业移动服务的教育.《教育社会学研究》第24集,1969.

[13]刈谷刚彦.大众教育社会的前途——学历主义和平等神话的战后史.中公新书,1995.

[14]本田由纪.家庭教育的狭路——被育儿强迫的母亲们.劲草书房,2008.

(作者简介:刘敏,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社会文化。)

猜你喜欢
学历日本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日本元旦是新年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黄金时代》日本版
膨胀学历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知识无力感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研究生就业遭拒是因为学历太高吗?
日本访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