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内容变化的浅析

2019-09-05 04:28殷晓琼
祖国 2019年15期

殷晓琼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高速运转,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档案管理也在不断转型,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因难以与时代需求相适应,即将逐渐淘汰,新出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将会计档案的定义范围重新归纳,对于销毁和期限等问题也相应做出了调整。为了更好的落实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本文试对其变化进行浅略分析。

关键词: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新旧对比   内容变化

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正在逐渐成为档案管理的主流,我国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修订。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新办法的实行以及新旧办法的过渡,我们秉持着认真研究的精神,将新旧管理办法进行对比分析,为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不断努力。

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原因分析

(一)会计档案的的定义和作用

会计档案是指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往来的一种会计凭证,在财物往来过程中对于现金流形成的记录方式,也是单位或企业经济走向的重要查询证据,所以会计档案具有重要的保存价值,且具有严谨性和专业性的特点,会计档案也是国家档案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全面,主要作用是为单位经济管理提供决策数据,也是审计、监督和巡视的有力工具,为单位研究经济和财政提供可靠的资料,在客观上体现出单位的经济事项的资金流向[1]。

(二)会计档案的革新与发展

会计档案是一项根据我国会计法和档案法相结合制定的行政法规管理办法,是强加会计档案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统一管理单位或企业经济往来数据的重要舉措。随着社会及科技的进步,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档案无论从形式上、内容上还是管理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档案管理的主流,传统纸质会计资料已不再是顺应社会的发展。原《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源自1998年颁布和修订,在我国已经运行了二十多年,随着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自2016年开始实行,老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走下了历史舞台。

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修订意义

(一)电子会计档案的法律支撑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我国出现了大量的互联网新业态与新模式。,联网创新经济是大势所趋,所以发展电子会计档案是档案管理的进步。在新会计管理档案管理办法中,对数字化档案给予了法律效力,鼓励促进电子凭证的在线与线上的传递和存储。同时为互联网创新经济应用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支持[2]。

(二)推动绿色环保资料方式

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对其资料有大量的整理、打印、传递资料在这些环节中需要耗费大量的纸张,在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会计资料做出了重新的界定。随着数据化产业的不断完善,电子档案应运而生,电子档案以电脑数据为依托,在网络中有对应的框架模式,能够较好的规范填写格式,而且有利于会计档案的存储和传递,有效减少了纸张和墨粉的消耗,新管理办法还对会计档案鉴定销毁制度进行革新,其效果也是减少了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此举是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为行业发展提出了绿色、环保、健康的指导方向[3]。

(三)推动现代化国家治理建设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也在相互融合和渗透。电子档案和传统纸质档案全部纳入新管理办法中,明确了电子档案的合法性和运用途径。基于现在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电子档案具有快捷、规范、清晰等诸多优势,而且更方便在企事业单位之间进行业务往来,电子档案是目前纸质档案的重要补充,也是未来会计档案发展的趋势。也为决策管理提供了更可靠、对比性更强、使用价值更高的数据信息。有效利用电子会计数据,并挖掘共享价值,有助于推动现代化国家治理建设[4]。

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新旧内容对比

(一)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主要修订板块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主要在七个板块作了修订:1.明确和修改会计档案的范围。2.重新界定电子会计档案管理要求。3.会计电子档案归档保存的具体细化。4.修改了会计档案销毁程序和责任划分。5.允许会计档案出入境,并制定了相关要求6. 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时间。7.定期类会计档案保管年限作了调整。

(二)加入电子会计档案

关于电子档案的内容在原会计档案定义中并没有体现,新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将电子档案明确划入会计档案的范畴,并将会计档案定义相应进行了重新修订,强调了电子档案的重要性,也给电子档案法律意义上的明确地位,同时也对计算机数据传输和存储电子档案制定了相应规范,并且在满足相关条件的情况下允许会计档案单独以电子档案的形式进行存储保管。内部电子会计资料要具有完整、保密、准确、有效等特性,外部电子会计资料,需在满足在以上规定外还增加了电子签名的规定[5]。

(三)会计档案销毁环节的修订

销毁会计档案是原会计管理办法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在原管理办法中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要先进行有效鉴定工作,档案才能进入销毁程序,会计档案销毁工作的启动程序是在经过单位负责人同意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并要求负责人在清册上签署同意说明,但是原管理办法具有一定的缺陷性,其中并没有对鉴定工作和责任事项作出明确,所以按照传统方式,销毁责任由单位负责人来承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超出保管期后,负责人也没有销毁会计档案,目的是防止销毁后产生风险,想给自己留下有迹可循的一句。这种可销毁档案继续留存,不但占用空间,而且还要浪费人力要去进行保管和清理,属于严重浪费资源,并且已经失去了保管价值。根据新修订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补充了销毁档案的鉴定环节,对于超出保管期待档案重新制定了销毁程序,为了消除单位负责人的顾虑,档案的销毁不再由单位负责人决定,新管理办法中要求首先要由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会计联合审计等相关部门进行联合鉴定,并要形成相应的鉴定意见书,在意见书中明确销毁意见并由双方共同负责。新管理办法中还将档案分为了定期保存和永久保存两大类:大体来说就是将旧的管理办法中是十年以下的会计档案统一调整成十年,十年以上的档案统一为三是年。永久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变。

(四)新规定中的其他修订

在原会计管理办法中严禁将会计档案携带出境。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目前各种跨国公司层出不穷,我国与境外企业的联合也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会计档案传递是跨国企业和海外业务的必要环节,如果限制会计档案出境则对国际贸易和海外商务往来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与全球经济融合的重要渠道,因此在新会计管理办法中规定只要符合法律法规要的的会计档案,办理手续后可以携带处境。旧办法中对于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只允许会计工作中保管一年,期满后要交给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在修订的新管理办法中规定只要单位内部档案管理机构认可,则保管期限课延长至三年,这项举措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是巨大的便利 [6]。

会计档案不得外借是原管理办法中的硬性规定,但是这一规定明显不符合现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状。目前经济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有经济往来的企业比比皆是,经济体也才相互融合,例如子母公司和政府机关等经常需要用会计档案。所以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对此进行了调整,允许会计档案外借。但是要履行相关借阅手续,这一做法为顺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另外,很多企事业单位在记账方面并不健全或有特殊原因等,在商务往来及资金流动过程中会委托代理记账公司的情况,这部分由代理公司进行记账的工作也要形成相应的会计资料,对于这部分问题在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这方面做出了相应补充,也及时解决了委托记账和档案保存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

四、结语

由综上所述,现阶段社会发展致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新管理办法实行有利于加强会计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有利于提高会计档案的工作效率。作为档案部门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参加新旧管理办法的宣传培训工作,加強对新管理办法的学习和详细解读,做好新旧管理办法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文杰,孙卫红.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深度解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8,(05):49-52.

[2]张祯珍.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内容变化解读[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0):91-92.

[3]罗海青.以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浅谈会计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7,(03):89,91.

[4]邓胜华.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在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4):12-13.

[5]姜慧君.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下对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J].兰台世界,2017,(07):46-48.

[6]司延华.试论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实施后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7,(05):81.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