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缝纫机刺绣,又名手推绣,是在绣花机(改造的缝纫机)上通过用手平移绣品完成作品的刺绣艺术;又因为多绣花朵图案,又称绣花。20世纪初叶,山东刺绣手工艺人接触到了舶来品缝纫机,将当地传统刺绣的技法应用到缝纫机刺绣中,其后这种缝纫机刺刺绣技艺传播到大连,经过马宋氏、徐师傅、姜师傅、马玉莲、李伟、林涛等数代刺绣艺人的不懈努力,结合京绣、苏绣等多种优秀绣法,极大地生产效率,进而发展成为缝纫机刺绣技艺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老手艺。
关键词:缝纫机刺绣 传承 发展 时代印记
一、概述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绣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三四千年历史。
缝纫机刺绣,又名手推绣,是在绣花机(改造的缝纫机)上通过用手平移绣品完成作品的刺绣艺术;又因为多绣花朵图案,又称绣花。20世纪初叶,山东刺绣手工艺人接触到了舶来品缝纫机,将当地传统刺绣的技法应用到缝纫机刺绣中,其后这种缝纫机刺刺绣技艺传播到大连,经过马宋氏、徐师傅、姜师傅、马玉莲、李伟、林涛等数代刺绣艺人的不懈努力,结合京绣、苏绣等多种优秀绣法,极大地生产效率,进而发展成为缝纫机刺绣技艺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老手艺。
当时缝纫机刺绣还称为机绣,即机器刺绣,随着时代发展,机绣家族又扩充了工业缝纫机刺绣、电脑刺绣等多种刺绣工艺。
二、传统缝纫机刺绣艺术的传承发展
解放后,缝纫机刺绣工艺发展迅速,全国各地都普遍发展了缝纫机刺绣行业。品种有台布、枕套、床罩、靠垫和被单等。
大连的缝纫机刺绣技艺也是这个时候发展起来的,1953年大连开办了刺绣学校,开了手绣、机绣等培训课,马玉莲当时鲁绣手艺也不错,不过考虑机绣绣花快,能多赚些补贴家用,就参加了机绣培训班,成为大连第一批培训出来机绣手艺人,那时候李伟还不到2岁。
据和马玉莲一起学机绣的同一期同学王秀珍回忆:机绣培训班的学员由一对从山东来的机绣师徒培训,一位姓徐、一位姓姜,在新开路一所小房里学习。12台缝纫机,班里24人,每台缝纫机2人用。老师讲课演示后,学员在车子上练一个小时,看一小时,其他时间自己在家练,每月学费3.5元,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马玉莲自幼随其母马宋氏学过鲁绣风格的刺绣,因为有鲁绣基础,由于认真听课,刻苦练习,在学习了一个月的时候,就独立做了一对蝴蝶,老师看了对她很欣赏,表扬了她,并说可以做成品了,这让马玉莲很激动,很有成就感。
经老师介绍,找到拿成品活的地方,主管姓苗,也就是日后大连工艺绣品厂的苗厂长,拿到活,马玉莲干得更加得心应手,技艺不打断得到提升。那是主要绣的是枕套,后来马玉莲他们自发地把缝纫机搬到一起,成立机绣点。
1958年机绣点更名为机绣社。
1962年由于扩大规模,在苗厂长的带领下,选拔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成立大连绣花厂,马玉莲凭借扎实的机绣手艺,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后来为了照顾年迈的婆婆和6个孩子,马玉莲只好辞掉工作拿活在家里做,兼顾家务,也为工艺绣品厂培养徒弟,这些徒弟后来在厂里干得都很好。
马玉莲在家绣花,她的言传身教,对大女儿李伟和外孙林涛以后的缝纫机刺绣技艺有着很大的启发。
1966年,大女儿李伟考入大连二十五中学,紧接着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马玉莲就对李伟说:“小姑娘,跟我在家绣花吧。”李伟非常高兴,从此,就趁着徒弟完工下课回家时,先练习空踩,马玉莲的丈夫李叔明看李伟学习的干劲很足,就从旧货市场淘了一个缝纫机头和机架,并用木料做了台板,李伟就有了自己的缝纫机,她的机绣生涯开始了。
李伟自幼随其母马玉莲学习缝纫机刺绣技艺,至今已有50余年。1974年被调入大连工艺绣品厂,直接作为熟练工绣花。从76年开始,在大连北部培训绣花学员,连续2年为单位培训了近300人,并负责新金县绣花点的质量与管理。回厂后在技术科工作。在绣品厂期间多次被评为厂及局先进工作者。
退休后,潜心研究缝纫机刺绣技法,与艺术设计本科毕业的儿子林涛合作分工。儿子思维活跃,擅长设计绣稿,研发新针法;母亲技法纯熟,把稳大方向,让缝纫机刺绣的改良和创新有一个老手艺人的标准作为保证。
充分发挥缝纫机刺绣有别于手绣、电机绣及电脑绣的特点,摒弃手绣特征的走针、包针, 改良手推绣中直针、圆针、云针、走针等自有特色针法,使之针法更加细腻,应用题材更加广泛,母子在油画、國画、 水彩、唐卡、书法、装饰画等多种题材上都做了尝试,结果令人欣喜,由手推绣改良成型的缝纫机刺绣,较传统的手推绣,不论是针法控制还是画 面效果,都有了不少提高!
2015年母子研发的缝纫机刺绣作品首次面世就得到了专家和社会同仁的认 可。当年,母亲李伟的作品《橡树林》获得了国家级奖项《华艺杯》金 奖;同期,儿子林涛的作品《幽谷之王-雄鹿》获得了银奖。他们的事迹被大 连晚报报道,并在大连电视台和辽宁台同时播放。
2016年母亲作为特邀嘉宾参加大连7频道《对接梦工厂》,现场演示特技一针绣,三分钟给主持人绣像。现在,母子俩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把这个手工艺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其中。
2016年母子评为首届大连市手工艺术大师。
三、传统缝纫机刺绣艺术的特点
缝纫机刺绣技艺是以针代笔,以心为使,手眼脚整体配合,人机合一,做出的艺术绣品。
“缝纫机刺绣技艺”不仅继承了手工刺绣的一些针法,可绣出各种花鸟图样,更突破了手绣的一些条条框框,建立起自己独特的风格,极大扩充了刺绣艺术的体量。其画绣源于绘画又有别于绘画,因丝线的特殊质感能产生与绘画所不同的效果,光感更足,观赏角度不同,感官也有微妙差别。
同时缝纫机刺绣技艺的直针等针法,针脚致密,走线工整,做出的绣品光感内敛,是和传统手绣绣品截然不同的风格,同时又因为针脚致密,较传统手绣绣品,更耐磨,更易于保存。
缝纫机刺绣技艺的配色,就是利用各种各色的绣线互相配合做出图样。把图案纹样的层次虚实表现处理得更加分明,主题更突出,把绣品装饰得更美、使人爱不释手。真正起到艺术收藏欣赏升值得作用。机绣的配色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根据绣花线色斑上得每套固定线色配合绣制得,这种配色由于丝线本身的光泽质感,会比传统绘画颜色更鲜艳更有质感,同时,观察角度不同,观赏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同时,在效率方面,缝纫机刺绣技艺比手绣效率高很多,甚至如果是创作孤品的话,因为免去了电脑制版的步骤,也要快一些,如果是一针绣表演的话,那就是更快了。所以缝纫机刺绣技艺特点非常适合当代既要个性化又追求效率的大环境。
缝纫机刺绣技艺本身灵活高效的特点,也适用于电脑刺绣作品的补绣工作。
在大连,缝纫机刺绣作为本土工艺品,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大量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也曾多年连续获得国家“金鸡奖”和“百花奖”。到了90年代因为电脑绣花机的推广,主要做实用绣品的传统手推绣被逐渐挤出市场,截止2014年还坚持缝纫机刺绣的手艺人已经寥寥无几,市面上也极少有缝纫机刺绣的欣赏品。
2016年的北京展會中,当游客发现李伟林涛展位上的缝纫机刺绣作品,竟然是用老式脚踏缝纫机做出来的,很多人竟然激动的连连与之握手,他们的表情、他们的语言无不透露出,一个消失人们视线好久的老手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喜悦!!让大家意识到传统机绣这门手艺本身的价值,不仅仅是实用品或欣赏品,更是带着那个时代的气息,带着太多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的记忆!
四、结语
中国的传统手艺大都是工业时代之前的产物,而“缝纫机刺绣技艺”这项手艺则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不仅是传统手绣与电机绣、电脑刺绣承上启下的工业历程活化石,更有着鲜明的新中国特色 并贴近人们生活方方面面,承载着一个时代太多的怀念。缝纫机刺绣技艺是近现代历史的见证,是文化交融的载体,是华夏艺术的瑰宝!
(作者单位:大连市手工艺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