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产业蓝海

2019-09-05 04:52吴丽华
财经国家周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分类垃圾

吴丽华

上海强制生活垃圾分类一个多月,经历了每天早晚两次“灵魂拷问”的不少上海市民,已经能够淡定分清干垃圾和湿垃圾。

由上海开始的垃圾分类新风潮,在更多城市将陆续登场。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广州、深圳在内的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9年,46个重点城市计划投入213亿元继续用于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迈入“强制时代”,垃圾分类是否会形成投资风口?

相关数据显示,随着全国范围内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的推进,在全国多个地方,垃圾分类项目正告别“小打小闹”,合同额千万元以上的项目占据主流,垃圾分类项目业务量出现井喷态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垃圾分类风潮背后,新的产业蓝海正在开启,有机构预测,垃圾分类有望打开一个万亿级的新市场。

解题垃圾处理难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源于垃圾处理这道紧迫的现实难题。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近10亿吨垃圾,大概有5亿吨为生活垃圾,其中城市生活垃圾3.18亿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此外,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80亿吨,占地约80万亩,全国688座城市,已有2/3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迫在眉睫。

目前,世界范围内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三种——填埋、焚烧、堆肥。

填埋法由于处理量大,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成为中国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填埋处理量约占垃圾总量的60%。

理想的填埋方式是,将分类后的有机垃圾填埋后封场,几年以后这片区域形成腐殖土,是很好的肥料,垃圾厂也形成一个轮回。但是,我国的填埋法是将没有经过分类的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大大增加垃圾填埋量,浪费土地资源、可回收物没有循环利用不说,由于国内厨余垃圾含水率高,易腐烂产生渗滤液、填埋气等造成二次污染。

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垃圾清运量快速增加,垃圾处理压力越来越大,垃圾“围城”的现象普遍发生,粗放的填埋处理方式变得不可持续。

相较于填埋,焚燒方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且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以回收发电。近年来,垃圾焚烧发电成为政策支持的重要领域。但是由于我国饮食习惯等问题,没有经过分类的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厨余垃圾,存在焚烧热值低等问题,一些垃圾发电厂不得不二次分类,大大增加了垃圾处理难度和成本。

堆肥法则要求是容易腐烂、发酵的厨余垃圾,也就是上海“考题”里的湿垃圾,一开始就要就生活垃圾分类。

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种种问题都指向一个解决方案——从源头按照垃圾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垃圾分类商机显现

海量的生活垃圾即将转向分类处理背景下,整个链条上的设备及服务需求毫无悬念地出现快速增长。

以西安为例,9月1日起,《西安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将正式施行。8月1日起,西安在全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操试点工作,每个区县、开发区的每个街办和园区要选取两个社区和两个公共机构作为分类实操试点区域,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此前西安已经有600个小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

此外,《西安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按照“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的要求,各区县、开发区要采用市场化机构督促资源化回收利用企业改造或配置可回收物收集车,8月底前配置到位;9月底前自行购置两辆厨余垃圾收集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向媒体介绍,截至今年6月,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已配备厨余垃圾分类运输车近5000辆,有害垃圾分类运输车近1000辆,并将继续投入213亿元加快推进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

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释放出的巨大需求,已在市场层面得到显现。业界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不少地方的垃圾分类项目业务量已经出现井喷态势。

此外,业界对垃圾分类市场增长也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在2018年垃圾分类项目合同总额为62.3亿元的基础上,环保行业研究机构E20预测,2019、2020年,这一数据可以达到120亿元和200亿元。

大市场的机会

垃圾分类项目的爆发式增长,是垃圾分类开启大市场的一个缩影。

进入强制分类时代,分类、转运、处理等环节,设备制造、系统支持等领域,给产业链上各类企业都来了机会。

比如,前端居民的垃圾分类环节,就包括了分类垃圾桶的投放、引进督导员指导分类垃圾等。中端垃圾转运环节,则需要增加分类垃圾运输车辆等。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目前垃圾运输车辆共3000多辆,而按照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的说法,在2019年底前上海还将配备960多辆湿垃圾运输车辆、4000多辆干垃圾运输车辆、17辆有害垃圾运输车辆。

在后端垃圾处理环节,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卫生填埋为主,但是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缺,可供填埋的土地愈发减少,垃圾减量化迫在眉睫,干垃圾焚烧、湿垃圾厌氧发酵项目大量增加成为趋势。

据此,东方证券研报分析认为,上海目前的垃圾分类模式能孕育出75.56亿元市场规模,其中前端垃圾分类督导费用11亿元、垃圾转运环节8.04亿元、湿垃圾处理环节56.52亿元。

井喷 2018年以来,不少地方的垃圾分类项目业务量已经出现井喷态势。

视野放到全国范围,据预测,若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带来的餐厨项目投资空间约为498亿元,到2025年全国所有地级市所需投资约1555亿元。

此外,垃圾分类通过裂化原有垃圾门类,对环卫及转运设备的刺激更为直接,更新需求也更为迫切。根据测算,随着项目投产及设备加速释放,垃圾分类将带动3000亿元建设或购买固废市场空间。

又一个投资风口

与此同时,垃圾分类也催生了众多新生企业,一批互联网科技企业争先进场,在很多投资人眼中,这就是下一个风口。

资本已经迎着风口奔跑。6月中旬,垃圾智能分类回收平台爱分类获得5亿美元融资,估值达到60亿元,创下国内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纪录。

科融環境总经理葛兵估测,未来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就会带来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市场机遇。“国内垃圾处理市场十分庞大,如果企业能够掌握主动权,很有可能诞生下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葛兵说。

在葛兵看来,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的完善以及环保监管更加严格,橡胶、塑料、医用垃圾等危废品市场将快速放大,仅这一领域就将催生一个2000万吨级市场的新风口。

“我国目前共有46个类别,共479种危废,涉及到45个行业,如果企业能够在46个门类里取得2~3张危险废物处理牌照,营业额就将会很可观。而国内垃圾分类新政的实施,有望点燃废料回收规模化投资。”葛兵说。

光大证券环保分析师殷中枢则认为,目前,位于垃圾分类产业链前端由拾荒者和经销商组成的收集、运储环节较为混乱、仍存在很多非正规渠道,以垃圾分类为契机,正规企业有很好的替代作用和掘金机会。

北京爱分类科技公司是一家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企业,对此,该公司创始人徐源鸿表示,希望借助垃圾分类行业的风口期,建立一个现代化高标准的绿色分拣中心,打造一个两网融合的新型垃圾分类模式,解决现在垃圾分类分不开、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由此实现让垃圾分类成为城市服务配套的一部分。

他预计,到2020年我国垃圾回收处理的产业规模将达到3万亿元,直接市场规模超过5000亿元。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分类垃圾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垃圾去哪了
倒垃圾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