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冯 丽 胡秀全 朱志强 徐 帅
(1.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2.火箭军装备部驻长治地区军事代表室)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这一要求赋予了军工厂在新时代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中的新使命。部队依托装备承制单位开展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培训,是确保技术人员全面、快速、针对性地了解装备性能,提升操作使用水平及掌握维护保养技能的有效手段,是为部队培养所需的高新技术装备保障人才的重要途径。
军工厂作为航天先进制造军工企业,拥有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科研生产体系,加工制造能力、总装总调能力、装备试验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装备保障能力优势明显。为深入贯彻落实“服务国防、服务实战、高效快捷、
平等互利”的理念,军工厂遵循“能打仗、打胜仗”的原则,以提高装备技术保障的实战化水平,帮助部队培养高水平的技术指导、装备操作和维修保养人员为目标,探索为用户提供装备操作、理论培训、技术指导、维修保障、人才培养等一站式保障服务。
本文结合近几年部队选派技术骨干进入装备承制单位开展培训的需求,对军工厂承接培训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由于前些年军工厂承制的型号任务少,产品种类更新换代慢,生产试验任务不均衡,军厂联合培训主要以理论培训和现场观摩为主,存在知识更新慢,目标层次不明显,缺乏超前性,学非所用,训用脱节,和部队实际需求衔接不紧密,培训质量提升比较慢等问题。
军工厂作为科研生产单位,考虑到在研、在制装备的安全性、交付周期及学员资质等因素,在联合培训过程中对部队技术骨干学员到厂学习的关注度不够,过于考虑学员实践操作的风险性,而较少关注培养学员的实战化操作能力。
军工厂多年来在型号产品知识管理和资料总结方面不尽完善,缺乏对装备常见问题和故障的系统性总结分析,大量一线的隐形技术资源流失,对工厂内部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和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型号培训技术资料进行归集整理,没有形成完备的培训师资库和培训课程库,培训形式较为单一,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军厂联合培训的教材和课件是实施培训的重要知识载体,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是实现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保障。在前期的军厂联合培训组织实施过程中,学员没有统一的教材或编辑成册的学习载体可以使用,只能零打碎敲地依靠图纸、技术条件等技术文件资料;培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存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培训方式以理论培训和现场观摩为主,缺少实践操作配合,教用结合不紧密。
随着部队对专业技术保障人才实战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军工厂在研、在制型号产品增多,部队技术骨干到军工厂进行培训的学员人数、涉及型号数、培训周期都大幅增加,原有的军厂联合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部队快速响应的实战化要求。为此,需尽快探索依托军工厂在研、在制装备的优势条件为军队培养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同时整合军工厂现有的培训资源,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军厂联合培训制度,进行体系化建设的创新性研究,构建一个信息共享、针对性强的培训平台,以满足部队技术骨干培训学习的迫切需求。此外,从长远角度考虑,借助军厂联合培训工作,军工厂和部队可以进行高频次互动,并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合力构建型号研制、生产、维修、服务“一站式”保障体系。
在前期开展的军厂联合培训工作基础上,根据部队依托装备承制部门开展的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年度需求计划,结合军工厂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职能,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进行策划和具体组织实施,全力保障培训任务圆满、高效完成。
培训体系是指为实现一定的培训目标,将培训三要素(讲师、学员、教材)进行合理、有计划、有系统的安排而形成的培训管理体系、培训课程体系及培训实施体系等。
军厂联合培训体系建设旨在提升部队用户的装备技术保障能力,分别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条件保障等方面规范军队装备技术保障人才的培训管理工作。
1.制度保障
为规范军队装备技术保障人才在军工厂的培训管理工作,军工厂与驻厂军代室联合制定《军厂联合培训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明确了军工厂相关业务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分工界面,加强了培训工作的过程管理,通过材料归档及模块化建设等工作保障培训管理工作的延续性。此外,为了满足部队的实战化要求,提高技术保障人才在部队的技术辐射效应,制定《部队技术骨干入厂实装操作培训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军厂联合培训实装操作的内容和要求。
2.组织保障
(1)成立组织机构。根据培训产品型号及项目,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相应单位和人员的分工及职责,针对实装操作培训,按照试验队的编制成立实装操作组织机构,并对岗位职责进行详细说明。
军厂联合培训工作组成员包括驻厂军事代表室领导,分管业务的军工厂领导,计划部门、人力部门和其他相关单位领导,以及相关领域人员等。驻厂军事代表室负责对军厂联合培训工作进行监督管理,计划部门负责统筹安排,人力部门负责理论培训的具体组织实施,型号项目组负责下达实装操作培训任务并组织实施,工艺部门负责编制实装工艺操作流程,生产制造部门负责具体的实施实装操作,其他部门协调配合。
(2)固化培训流程。建立“接到培训通知→下达培训任务→制定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审批→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考核及效果评估→费用结算→材料归档”的理论培训标准流程,以及“接到培训通知→签订实装操作培训协议→下达培训计划→分解任务→明确组织机构、制定工艺操作流程、制定安全保障方案→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效果考核(察)评定并归档”的实装操作标准流程。
(3)编制培训资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完成在研、在制型号培训教材的编写、评审、校验和印刷工作;编制包含培训管理规定、培训课程介绍、培训安排及考评方式等内容的《培训工作手册》和《培训管理手册》;编制《培训计划》《实装操作工艺操作流程》《实装操作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说明书》等内容。
(4)建立培训师资库。讲师人选囊括院所等总体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军方驻厂军事代表室代表,地方大中专院校专业课程教师,厂内型号副总师、工艺师、车间技术人才、技能人员等。
(5)建立培训课程库。针对不同型号建立个性化培训课程库,包括讲师开发的培训课件PPT、课程讲义、实装操作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说明书、实装工艺操作流程、考试试题等内容,将课程模块化。
(6)建立参训学员培训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参训学员签订的《安全保密责任书》、签到表、考试成绩表、参训学员培训登记表、培训效果评估问卷调查表、实装操作考察表、考核登记表等材料,培训档案按班次组卷,每卷文件按照形成时间或科目顺序编排。
(7)建立合理的教学检验和评估体系。在培训结束时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形式来检验、评估教学质量和学员学习掌握情况。在2018年某次培训考核中,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员占80%,同时,还发放了《培训效果评估问卷调查表》,收集调研教师、学员对日程安排、内容设计、培训方式、组织工作、个人受益度、合理性等方面的评价,并汇总分析评价结果,以逐步改善培训工作。
3.条件保障
军厂联合培训工作依托军工厂公寓设施成立军地协作培养站,在培养站内设置学习室、活动室,配备必要的学习书籍和常规健身器材,满足学员生活需求。依托军方驻厂军事代表室的资料室、军地联合培训基地学习教室、军工厂内部培训教室开展培训工作,以满足大批量学员针对不同型号装备同时开展学习的要求。
2017—2018年,军厂联合培训工作共组织完成13批次400余人次的培训,参训学员来自军方30多个部队及院校,培训项目涉及10余种型号,培训期间不仅开展了单机、分系统产品及总装、总调等理论培训,还开展了行车驾驶、各分系统装配调试等实装操作培训,短期内实现了学员学习产品理论知识、熟悉实物结构、掌握实车驾驶等操作技能的目标。
通过制定《军厂联合培训管理办法》和《部队技术骨干入厂实装操作培训管理规定》,规范了军厂联合培训管理的组织与职责、培训体系设计、培训内容及学时、培训费用、考核及结果运用、培训材料归档及模块化、监督与检查等内容,将培训工作制度化;通过编制各型号产品的培训教材、《学员手册》、《培训管理手册》、《实装操作工艺操作流程》和《实装操作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说明书》等培训资料,将培训工作规范化;通过建立培训工作流程图,明确各单位分工职责和分工界面,形成理论培训和实装操作培训结合的标准模式,将培训工作流程化。
针对部分学员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问题,经过多方协调,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决定依托地方机电学校的师资和实验室教学资源,从液压基础理论、电工基础理论两方面对学员开展理论培训,并组织学员进行实训观摩,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员进行独立的创造性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实行师资和教学设施共用、资源共享的“借鸡生蛋”“借水行舟”教学模式,联合学校提供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学校优势,解决培训需求多样与自身教学设施有限的矛盾,通过军地合作方式提高培训学员的素质和能力。
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是当前部队骨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当前,结合装备技术保障实战化要求,部队技术骨干到厂参加培训时,学习产品理论知识、熟悉实物结构、实装操作的愿望强烈。在军厂联合培训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组织学员在装备承制单位开展培训,同时在部队开展实战演习,打造集理论学习、跟产教学和实操演练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形成现代部队特有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力。
针对型号产品培训项目,军工厂除开展单机、分系统、辅助设备和总体功能介绍及常见故障排除等理论课程外,还开展了行驶驾驶、单机及分系统等13项实装操作培训内容。首次启动的实装操作培训得到部队用户、参训学员、军方驻厂军事代表室的高度认可,对充分利用工厂现有资源、提高部队技术装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军工厂在研、在制的型号产品,以及现有工艺技术水平、师资及后勤保障资源,建成完善的培训队伍和个性化的培训课程体系,形成齐备的型号产品培训项目货架产品,建立培训全要素协同匹配、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
对用户而言,开展军厂联合培训工作可以帮助部队提高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促进部队骨干学员操作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进一步发挥骨干学员在部队的技术辐射作用;同时对军工厂而言,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可以和部队用户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为部队提供售后服务、维修保障、教学器材供应等一系列服务。
依托军工厂开展的军厂联合培训工作,成立军地一体化装备保障服务组织机构,达到以下目标:一是构建集计划维修、巡检巡修、支援维修、任务抢修于一体的维修保障体系;二是开展入厂培训、现场培训、装备使用情况改进研究、技术资料支持等互动式技术人才培养工作;三是加强科研革新、常规训练设备保障、新装备课题研究等长期装备改进项目合作。
对装备保障人才开展军厂联合培训是部队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与发展趋势,应充分利用装备承制单位资源优势,结合装备研制生产、教学训练和维修保障任务,选派部队技术骨干参与研制、生产、维修全过程,以加快军队装备保障人才培养步伐,推进部队装备现代化建设。
在实践军厂联合培训体系过程中,军工厂充分利用自身的各项资源,在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素质、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建立了“一体化”的新型部队人才联合培训体系,努力为部队培养高素质的装备技术保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