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综合体视野下茶乡旅游规划思路探析

2019-09-04 03:47江汇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茶文化

江汇

摘要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在当前国内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茶乡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市场的青睐。田园综合体作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创新业态,是乡村旅游发展改革的一种新模式和新路径。以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为向导,通过对茶乡旅游资源和开发模式进行分析,旨在为茶乡旅游规划提供参考,为新时期茶乡旅游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 田园综合体;茶文化;乡村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8-0133-02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8.034

AbstractChina is the hometown of tea. Presentl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tea country tourism has been favored by the market for its unique charm. As an innovative form 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the idyllic complex is a new model and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This paper is guided by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dyllic complex, analyzing the tourism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models in tea country.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ourism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Idyllic complex;Tea culture;Rural tourism planning

我國具有悠久的种茶、制茶和饮茶历史,同时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茶产区分布辽阔,由于茶树生长对生态质量和水土气候条件等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茶产区多位于山清水秀的乡村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为茶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已成为一种潮流。在此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应运而生。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在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的指导下,研究茶乡旅游规划设计思路,对弘扬和推广茶文化,提高茶叶产区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1田园综合体的概念

农村是“中国乡愁”的依托,也是“中国问题”的载体。农村问题历来都是中央高度重视的问题,2017年“田园综合体”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2018年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

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用地为载体,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是积极探索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型模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刘奇在《“天字一号”的国家命题:田园综合体》一文中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理念是以旅游为先导,以产业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交通、物流和通讯等基础设施为支撑和以体验为价值[1]。田园综合体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地区的建设实际中会有不同,但是主体上都是积极利用“特色农业+综合服务+主题旅游”的立体结构,同时通过较为良好的交通优势、健全的商业配套设施以及规模化的农业种植平台来促进农业生产、旅游、销售彼此协同发展[2] 。

2茶乡旅游资源及传统旅游开发模式

2.1茶乡旅游景观资源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洗礼和不断演进,形成了包括茶道、茶书、茶具、茶艺、茶德、茶文学、茶建筑、茶区景点等具有丰富内涵的、高品位的茶文化旅游资源[3],并糅合佛、儒、道诸派思想,以茶为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茶是承载茶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茶文化旅游的核心吸引。狭义的茶为山茶科山茶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如大头茶、山茶、大白茶、大叶茶、白毛茶等;广义的茶可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例如金花茶、茉莉花茶、金银花茶、玫瑰花茶等各式花茶。茶树和茶花本身品种繁多、形态各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我国土地辽阔,茶类品种繁多,不同的茶产区有其独特的地域风貌与自然环境,同时各地的制茶工艺不同,饮茶习俗各异,因此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相关资源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以及朴实无华的旅游价值[4]。茶乡旅游原始景观资源有“风貌、风物、风俗、风情、风味”,涵盖了茶叶种植、茶叶文化、茶艺表演、茶叶经济与民俗、宗教、思想、艺术、文学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是现代体验式旅游中重要的文化景观资源。

2.2茶乡传统旅游开发模式

茶乡旅游是人们出于对茶产区历史风貌、茶乡茶类习俗等兴趣,从而观赏茶园风景、体验茶叶生产和参与茶文化活动,强调旅游者可以借助各种感觉手段直接观察茶文化或参与其中,通过茶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而发展的一种新兴产业[5-6]。茶乡传统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2.1传统村落型。需要尽可能地向游客展现茶产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真实的历史面貌。当地需要有保留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建筑群,同时还需要依托茶乡传承下来的茶文化历史和村民传统的种茶、采茶、制茶技艺与习俗。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方面,由于原生态古村落大多地处偏远地区,交通条件、住宿状况不能达到相应要求,从而制约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若是开发过度,不注意对当地自然环境和古朴风俗的保护,则会使古村落失去原生态,也会使旅游吸引力下降。

2.2.2生态农庄型。主要依托原有生态有机茶园进行旅游农庄改造开发,开展“农家乐”“茶家乐”类型的休闲度假活动。游客在此除了可以体验茶农生活,还可以欣赏田园风光、参与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农庄型开发多以“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为主,缺乏统筹考虑。农庄的规模、档次、环境不一,容易陷入主题特色不鲜明、盲目跟风的误区。

2.2.3农业观光型。主要以茶叶产业园的形式开展旅游活动,形成聚集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科技示范、旅游观光、茶类商品交易、茶文化博览、科普教育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观光茶园具有参与性、观赏性、娱乐性等多种特点,充分挖掘了茶业的旅游价值。在进行茶乡旅游田园综合体建设时,可以此为雏形,同时综合上述2种类型的优势方面进行产业升级。

3以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为导向的茶乡旅游规划思路

3.1茶乡旅游规划主体架构

从田园综合体应具备的结构元素看,主要包含产业、景观、生活、休闲、服务等区域,每一区域承担各自的主要职能,各区域之间融合互动,形成紧密相连、相互配合的有机综合体[7]。茶乡旅游规划需要围绕田园综合体的3个核心要素展开。

3.1.1

茶乡景观要素。景观是茶乡旅游的“吸引核”,是实现旅游景观差异化的支撑,也是景观构建、风情营造、文化体验的重要依据。发展旅游,关键是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由于茶和别的农作物不一样,茶叶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比较特殊,因此构建茶乡景观需要提升茶产地农耕文化的价值[8],依托茶乡的茶田、茶园、茶树、茶花,结合自然生态资源,营造出独特的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风光,打造高品质的茶文化乡村主题景观,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和多样化的业态形式吸引游客。

3.1.2茶乡生活要素。改善茶乡的人居环境,为茶乡村民、产业工人和外来休闲旅游居住的3类人群提供适宜生活、适宜创业、适宜工作、适宜游玩的“一方乐土”,让游客与居民在此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开心。对于村落景观改造开发的项目,还需要在尊重村落历史文脉和环境肌理的基础上注重管理和服务。同时,突出“茶文化”优势,打造“三养”集聚区,即养神、养生和养老。利用茶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打造茶文化乡村新型现代社区,让暂居者心情愉悦、恢复精神,让久驻者修身养性、增强体质,让老者享受茶乡田园风光和舒适的环境。

3.1.3茶乡产业要素。茶乡的产业升级建设支撑了区域乡村共同体的活动。茶乡的旅游规划需要综合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汲取现代管理经验和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把茶叶种植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通过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和互融互动,开发既符合当地特色,又能带动就业,以茶为主,集茶叶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建设。把茶叶采摘体验、手工制茶、现代茶类产品加工、茶馆茶食、茶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休闲、文化创意、旅游创客、教育科普、艺术会展、电子商务、贸易金融等有机结合起来。

3.2茶乡旅游规划设计策略

田园综合体强调综合功能,涵盖农业、文旅、服务产业体系,以生态为依托、农业为基础、文化为支撑、旅游为引擎、健康为理念、市场为导向,依据政府指导、企业参与和市场推动三方要求,全面激活乡村活力。进行茶乡旅游规划时也要以此为指导,实现多元业态整合,促进茶叶产业提升增效,实现茶农全面增收[9]。

3.2.1突出茶乡综合特性,而不仅仅只考虑旅游层面的功能。田园综合体茶乡旅游规划设计策略是以乡村为发展平台,以茶文化景观建设为基础,以农民参与为主体,以观光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乡村开发策略。可通过大数据和云平台等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茶乡”旅游服务体系,共同服务于游客、创业者和村民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3.2.2实现茶乡生态功能,将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开发和建设的基础[10]。提到茶乡,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错落起伏、郁郁葱葱的茶田和绿色、清新、宜人的环境。因此,茶乡建设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原有的自然景观条件,对乡村环境进行保护性改造,在保护村落原生态肌理基础上,实现茶乡特色景观的延伸建设,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3.2.3体现茶乡乡土特征,传承乡村文化,进行乡土茶文化的再营造,塑造出贴合人们心灵深处需求的特色景观。部分乡村在进行旅游规划设计时,容易出现盲目复制的误区,从而导致出现“千村一面”的景象。许多地方的鄉村在学习优秀经验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结合自身乡土特色,而是生搬硬套断章取义地规划,十分不利于当地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人文景观的“乡土性”也不可忽视。在茶乡旅游地的茶事活动中,不同地域的茶叶、水、茶具、茶艺、品茶环境都有各自的乡土特性,不同地域茶农的民族服装和各种茶戏、茶歌也是其典型的文化符号。因此在进行茶乡规划设计时,需围绕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村落的特色展开。从环境空间,建筑景观风貌,人工景观指示牌、导游牌乃至茶元素小品入手,将乡土特色融入其中,突显文化底蕴。

3.2.4满足人们的共享需求。在规划时可以考虑“共享茶庄”“共享茶园”等共享经济模式,即把村中闲置住房进行茶文化主题改造,并根据需求改造为市民田园生活、度假养生等多种模式,再通过互联网对外出租。对于久居城市的人们,特别是茶文化爱好者来说,能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茶园空间,亲身体验茶农生活,体验种植、采摘、加工的全过程,用学到的茶艺冲泡自己亲手炒制的茶青,细细品茶细细体味,这种满足感是其他旅游形式难以给予的。

3.2.5融入创新的设计条件,规划设计出创新性景观要素。通过利用各种文化形式进行组合,为设计师、艺术家、茶艺师和文创工作者等规划出“设计师之家”“大师工作室”“文化创客中心”“茶艺空间”等场地,深入挖掘和开发茶乡的茶文化,增加景观设计内容新奇性。借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文化艺术工作者和茶文化爱好者在此聚集,同时突显茶乡当地的茶业特色,在原有的茶园、茶田、产业园、观光园建设基础上引入新资源和新项目。

4结语

茶乡旅游具备了乡村旅游以及茶文化旅游的资源特点,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自然、生态、养生、健康的乡村休闲旅游方式。田园综合体的出现为茶乡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和方向。如何能更好地以田园综合体建设目标为向导,依托茶乡旅游资源优势进行旅游规划,从而提升茶乡知名度,进一步弘扬茶文化,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仍值得继续研究与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奇.“天字一号”的国家命题:田园综合体(上)[J].中国发展观察,2017(Z2):102-104.

[2] 阮晓东.乡村振兴战略 新田园·新平台·新动力[J].新经济导刊,2017(12):10-16.

[3]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3):36-41.

[4] 张红升.基于体验视角下茶文化资源旅游的深入开发研究[J].福建茶叶,2018(2):136-137.

[5] 范晓梅,贾哲,李艳.茶乡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J].福建茶叶,2016(7):148-149.

[6] 孙炜.试论现代茶文化的构建与传播[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529-11531.

[7] 孙吉浩.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1):106-110.

[8] 巴玥.茶文化对提升茶产地景观品质的作用研究[J].福建茶叶,2017(3):273-274.

[9] 马玉波,谢爱良.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的茶文化弘扬与传承研究[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1):22-24.

[10] 吴倩.茶文化绿色生态旅游发展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12):275-279.

猜你喜欢
田园综合体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广西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田园综合体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发展新模式研究与实践
20世纪上半叶现代都市茶文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