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皎 郑晓倩
[摘 要] 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对国家、区域和企业自身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通过结合实际案例经验,分析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对外开放意识薄弱、能力欠佳的内部问题,也受到国家政策、信息服务、复合型人才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提出扩大对外合作规模、积极对外直接投资、政府提供较多支持、高校加强人才培养等建议,以提高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竞争力。
[关键词] 民营企业;一带一路;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7-0114-03
“一带一路”是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中国方案”,旨在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既加强了我国与沿线各国的经济往来,也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民营企业降低了跨国经营风险,改善其在所属国家和地区的经营环境,让民营企业变“引进来”为“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从而开拓境内和境外两个市场,获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就目前来看,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对外开放意识薄弱、金融环境欠佳、规模小协作性差、本地产业链融合度低、技术创新能力弱、民营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及海外投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滞后等诸多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让民营企业更好地迎接“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掘其巨大经济潜力,快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输出优势产能,支持周边基础设施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在基础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我国具备的基础设施、设备建造经历和阅历都比较丰富,在国际上也具备突出的竞争力,可以通过周边基础设施建设,给我国民营企业创造比较宽广的市场空间。当前我国国内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弱,迫使中小企业转向对外出口资本和基础设施。“一带一路”能够打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需求,为新兴市场的基建提供相对有力的资本支撑与强大的技术支持,这将有效实现国内和海外需求对接,实现双赢。
(二)有利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我国许多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不能再依靠单纯的资源投入发展经济,急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进则退,不改革不创新就没有出路,就是落后。内陆地区产业主动借力发力,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发展契机,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借助外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服务业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三)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外贸竞争力
近些年,国际形势复杂严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成绩。从区域来看,呈现出大市自我突破、内陆地区稳扎稳打、中小城市借势突围的态势。民营企业要牢牢抓住机遇,稳扎稳打、借势突围,实现“企稳、提质”的发展目标。
二、某民营企业成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
该企业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如今,企业机械粉磨设备已远销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活跃在“一带一路”沿路多个国家,在国际贸易开拓及服务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成功经验如下:
(一)抓住机遇,走国际化道路
“一帶一路”沿途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急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成为该政策实施下首先受益的行业,而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行业,如:大型装备制造业、机械行业,迎来新的转机,该公司抓住“走出去”的大好时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拓展海外业务,走国际化道路布局。
(二)储备人才,搭建对外合作平台
2015年,公司高瞻远瞩,按照开拓国际市场的要求对外贸部进行改革,引进一批层次高、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从事外贸服务工作。同时为了扩大在中亚、西亚、南亚、中东等国际市场的宣传,公司面向国外各大平台,设计制作了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种语言类网站,并派遣外贸高层积极参加国际类机械会展,展示企业的雄厚实力和优质产品,积极推进对外贸易项目合作。
(三)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
公司走向国际市场依托的是其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公司一直以来很注重技术研发,在本行业较早地进行产品转型,成功实现由单台设备供应商向粉磨系统集成供应商及服务商的转变,并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粉磨装备综合服务商,实现企业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变升级。“制造+服务”的经营模式使得公司获得了来自中亚、南亚、欧洲等多个地区水泥厂、钢铁厂、镍渣/水渣处理厂等企业的认可与青睐,为产品出口拓宽了市场。
三、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开拓海外市场的意识薄弱且能力欠缺
面对“一带一路”大战略,民营企业必须更新观念,勇于创新,敢想敢干,积极寻求政策支持,谋划国际市场发展空间,否则就无法更快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坐失良机。民营企业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存在一些顾虑和担心。首先,企业缺乏“走出去”的主动性。许多民营企业缺乏参与国际竞争的紧迫感,对“走出去”的风险顾虑很大,参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识不强,并且对国内和省内市场的运作和发展较为满足,不愿意去尝试开拓国外市场。其次,企业对“走出去”可能遇到的困难感到畏惧,对自身拥有的资源缺乏自信,不敢去开拓国外市场。大多数企业没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在对国外环境和法律法规不熟悉,无法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语言不通,沟通不畅,缺乏准确的信息和专业人才,无法化解开拓国外市场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状况。这些问题使许多中小企业不敢迈开腿“走出去”。
(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软环境不完善
第一,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与企业需求差距较大,不能真正落实为企业服务的工作理念。突出表现在行政审批有拖延、优惠政策不能落实到位、信息提供不及时。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居多,不同国家之间贸易政策的不同会导致在经贸合作中货物流通和投资渠道不畅。民营企业进入东道主国家面临信息不对称风险,在进入东道主国家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投资信息收集和分析,这是一项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要求较高数据分析能力的工作,单个企业难以对境外投资环境及风险进行合理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项目选择与经营决策,急需一个功能强大的信息服务平台的支持,包括拟进入的东道主国家的基本信息、宗教信仰、法律法规、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内容,这样才能降低投资风险。第三,在中介机构服务方面,缺失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投资的中介服务体系。一些盈利性的中介服务机构比如会计师和律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依然集中在国内领域且费用较贵;一些商会、协会等民间中间组织尚不具备提供对外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官方的驻外使领馆职能也有待完善。
(三)涉外复合型人才匮乏,企业发展受限
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观念相对落后,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较低,这些因素使得大量外贸专业人才外流,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大量人才的需求极不适应。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缺少的人才类型包括:对外贸易类、语言类、法律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人才。从人才市场上的求职信息来看,这些专业的人才数量不少,并且高中低层次的都有。但是企业却普遍反映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投入的成本较少,不愿意储备某个专业的人才,他们更想招聘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减少企业人才储备的压力。比如某企业开拓国外市场,需要招聘一名语言类人才,但是在招聘的时候,并非要求一般的外语人才,而是“外语+专业+贸易”的复合型人才,该类型人才既要掌握外语知识,又要掌握某一方向的专业知识和贸易知识。比如对贸易类人才的需求,企业还希望该类人才是熟悉知识产权规定和具备外经贸专业技能的专家型涉外人才,能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更好。
四、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对策
民营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迅速转变旧的贸易模式,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信心和步伐,争做外贸新龙头企业,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已出台的相关政策的支持。
(一)扩大民营企业对外合作规模
民营企业应做好国际化规划。民营企业独自参与国外市场竞争的能力较弱,对外合作规模较小,层次较低。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民营企业可利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的机遇,围绕大企业的主导产业和发展战略,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与大型企业建立稳定有效的联络机制,积极参与在“一带一路”沿线成功发展的央企或大型民企的经营活动。民营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开展的境外业务,可从做劳务分包开始,借助大企业较强的资信实力和境外营销实力,拓宽对外合作领域和信息来源渠道,积累经验,扩大影响,努力发展向总承包、运营商乃至投资开发商转变。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巩固并深度开发港澳、日韩、欧美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拉美、非洲、东盟、澳新等新兴市场。民营企业要主动收集境内外品牌商品展会信息,有针对性地参加广交会、高交会、京交会、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华东交易会等知名展会有关活动,与境外经销商直接对接,进一步拓展市场。企业可自建海外营销渠道或并购营销网络。比如,在俄罗斯格林伍德、阿联酋迪拜、英国纽卡斯尔、匈牙利布达佩斯、墨西哥墨西哥城等地的中国商城设立自主品牌商品展示中心。汽车零部件、农产品、制冷设备可在西亚、中亚、东欧、非洲、拉美等地建立营销和售后网络。
(二)积极对外直接投资
民营企业可通过不同类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企业价值链的升级与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
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与美国企业研究所设立的“中国全球投资追踪”数据库数据统计,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投资中的项目占比和投资额占比均较小,民企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相对比较集中。数据显示,2017年,民营企业对外能源类投资占37%,交通类占37%,金融类为0,房地产类占7%,农林牧渔类占1%,其他服务业类占17%。投资领域分布不均的原因在于,我国和“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在金融领域有严格的政策限制,我国农业类民营企业效能较低,竞争力弱,导致这两个领域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少。基于全国的统计数据,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机械类企业、能源类、交通类和服务类企业可以积极筹划,尝试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
在劳动红利过去后,制造业里的低端生产加工领域、产能落后的边际产业失去了国内市场的比较优势。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等国家以及非洲国家的制造业工资整体水平低于中国,一些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投资,实现低附加值制造业进行有序转移,释放其在国内占据的生产要素。比如在农业机械市场上,我国农业正向着规模化种植、全程实现大型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那么中低端小型农业机械就没有了市场,此类生产企业就需要转型生产高端产品或者将工厂迁移到其他国家。东南亚等地域因其地形气候和劳动力减少等因素,更适合使用中小型机器。2018年初,我国与越南在农产品贸易与农业投资等领域达成协议,随着越南农业的蓬勃发展,对农业机械需求量也迅速攀升。但由于配套工业薄弱,越南国内农机设备生产企业仍以小微企业为主,产品难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因此像插秧机、联合收割机等80%的农业机械依赖进口。据不完全统计,从中国进口的农业机械占比近60%,而本国生产的农机产品仅占10%-15%。因此,中越未来在农机装备方面的合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除了转移低端制造业,我们更应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技术研发水平,减少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民营企业可以战略资产寻求型投资方式获得技术创新研发水平高的美国、西欧等东道主国家的前沿技术、高水平人才、先进管理模式等战略性资产,缩短产品研发时间,储备优秀人才,实现人才交流,减少管理成本。利用发达国家品牌、中高端产品的生产优势,提高附加值。通過直接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可有效提高国内技术人员的研发水平。针对产业特点,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企业可以选择美国作为投资目的地,汽车制造、电子电气、机械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等行业可选择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进行投资。
(三)政府积极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政府要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动对接自贸区开放平台,深化企业服务活动,帮助协调解决问题,为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提供政策咨询,创造良好环境。比如,政府应发挥抢的精神,采取本土人才与引进外地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引进和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促进开放发展和合作共赢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设立“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基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创建“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四)高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民族复杂,语言各异。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覆盖了诸多领域,需要大量既熟悉相關领域和专业,又熟悉东道主国家文化和精通相关语言的复合型人才。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培养层次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大专、本科、研究生,层次比较齐全,但是专业覆盖面比较狭窄,不是企业需要的涉外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应深入了解企业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复合型人才。
五、结论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具有时代意义,对企业自身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民营企业要转变观念,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装备制造、电子通信、纺织、绿色能源(电池)等优势产业产能要有信心在全球进行产业布局,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产业综合竞争能力。政府应保障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推进民营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积极调查探索民营企业面临的切实问题,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金融体制的改革,确保政策可以真正帮助到民营企业。
[参考文献]
[1]何晓.河南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对策性思考[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12).
[2]王抒.“一带一路”战略下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探析——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18(7).
[3]赵秉龙,朱芬芬.“一带一路”背景下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机制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
[4]薄文广等.促进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4).
[5]蒋晶.“一带一路”建设视野下的广东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选择[J].中国市场,2017(11).
[责任编辑: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