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昌学院图书馆 秦静茹
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人民更多地感受到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习近平讲故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等政治类的图书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针对大学生读者群体而言,如果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群体对党的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同学们对党的知识的熟知度和认同度,不但可以进一步增进他们热爱党、跟党走的感情,增加他们对党执政的信心,也可以进一步弘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为党长期执政增添力量之源。本文从许昌学院实际出发,通过统计近三年来党建类图书的借阅量及许昌学院大学生对党建类图书的认知及了解程度,分析高校学生较少阅读党建类图书的原因,进而提出对策研究。
(一)党建类图书的借阅率不高。党建类的图书种类繁多,有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种文学类书籍,也有像《毛泽东选集》这样的马列毛邓理论类的书籍,还有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样的历史类书籍,当然更多的是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这样的国情、党史等政治类书籍。因此,笔者谨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中的“D2中国共产党”和“D6中国政治”为切入点,利用许昌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ILAS自动化管理系统,分别统计近三年来这两个类别的图书,查看这两个类别图书的借阅情况。1.D2中国共产党类别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表1”可见,2016年—2018年,我馆购买D2中国共产党类的图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从借阅量和借阅率上来看,这类图书的利用率并不高,借阅率徘徊在3%以内,90%以上的图书没有被借阅过。可见,D2中国共产党类别的图书中绝大部分是采买回来加工入库后就处于沉睡状态。2.D6中国政治类别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表2”可见,三年来,我馆购买D6中国政治类的图书也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该类图书的利用情况与D2中国共产党类别的图书基本一致——利用率不高,且借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表1 D2中国共产党类别图书借阅情况
表2 D6中国政治类别图书借阅情况
(二)大学生对党建类图书不甚了解。笔者通过问卷星发放网络版调查问卷“许昌学院大学生党建类图书借阅情况调查”(以下简称问卷调查)共计649份,接收问卷调查的学生分别分布在21个院系中,以大二学生回答问卷人数最多。当提出“您了解党建类图书吗”,有47.3%的同学不了解,有46.22%的同学听说过,仅有6.47%的同学了解;笔者进一步问“您平时看过党建类图书吗”,64.71%的同学是根本没看过。可见,我校学生对党建类图书不甚了解。
(三)大学生对党建类图书的阅读兴趣不高。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喜欢去图书馆借阅哪些书籍”时,有65.33%的学生喜欢借阅本专业的图书,61.33%的学生喜欢借阅小说类的图书,26.19%的学生喜欢借阅传记类的图书,只有5.24%的学生喜欢借阅党建类图书,可见我校学生平时主要喜欢借阅本专业、文学类、传记类图书,极少有学生喜爱阅读党建类书籍。当提出“您平时看过党建类图书吗”,649名同学中有420名学生回答的是“没有读过”,占到总人数的64.71%,可见绝大部分同学平时阅读的书籍中很少涉猎党建类的图书。笔者进一步对平时“偶尔读过”或者“经常读过”党建类图书的229名学生问“您认为党建类的图书有趣吗”,75.98%的学生认为阅读党建类图书谈不上兴趣与否,只是随便看看,3.49%的学生对党建类图书完全不感兴趣,剩下20.52%的学生认为党建类图书十分有意思。可见,同学们对党建类图书的阅读兴趣并不高。
通过利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统计数据以及发放调查问卷这两种方式对党建类图书的借阅情况进行统计与梳理,发现我校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群体对党建类图书不甚了解、阅读兴趣不高、借阅率低。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党建类图书较为系统,非政治专业学生阅读和理解此类图书存在一定难度。问卷调查中,“没有读过”党建类图书的420名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党建类图书没有需求或者不感兴趣,有近40%的同学认为党建类图书内容乏味、看不懂。党建类图书采购中,国情、党史等理论性书籍占了大部分,专业化、系统性较强,对非政治专业学生来说可读性不强。
(二)网络党建传播理论支撑不足,平台建设滞后。党建知识教育的大众化既是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助推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建文化传播工作,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体现,是党可以充分接受新鲜事物,紧跟时代潮流的表现。当前一个时期,我馆的党建平台主要针对教职工开展宣教活动,活动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存在技术层次不高、理论水平不足、传播范围不广、平台建设滞后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网络党建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职人员,网络管理党建复合型人才缺乏,人员缺乏培训和进修,成为制约网络党建工作发展的“短板”。
(三)党建知识传播途径比较单一,未能充分满足大学生丰富的精神需求。打造党建网络平台,需确保党建内容“新”“热”“亲”。“新”是及时更新网络平台内容,确保内容的时效性;“热”是紧扣国际国内和本区域的重大热点问题,如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国际时事政治等重大事件,以帮助党建平台聚集人气;“亲”是亲近民生,将一些教师、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呈现在党建平台上,吸引师生受众群体关注度,满足大学生的信息需求和精神需求。而现在的图书馆党建平台内容较为单一,多为新闻性内容和转发内容,可读性不强、吸引力不足。在吸引大学生读者方面突出体现在交互性和开放性不足,平台热度低,传播力不强。
(四)大学生对党建类图书不感兴趣。在问卷调查中,问及平时“偶尔读过”或者“经常读过”党建类图书的229名学生“您阅读党建类图书的原因是什么”时,一半以上的学生是为了考试需要或者入党需要,四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与专业相关。大学生群体党建知识的获取主要是满足入党需求,学习主动性不足,未能达到组织上入党的同时,思想上先入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群体阅读党建类图书是为了考试需要或者专业课老师强制要求。试想如果不是因为类似专业课考试“刚性需求”的督促,真正能够拿起党建类图书阅读的人又有多少呢?大学生的主观因素导致党建类图书的阅读量与其他畅销类图书的阅读量判若云泥。
(一)利用重大节日,加大党建类图书的宣传力度。如何让沉睡的书籍再次醒来,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图书馆可以利用国家重大节日、世界读书日等时间节点,大面积大范围地宣传推广党建类图书。比如,可以借由党代会、人代会等时间节点,提前将相关图书类目从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中查出,通过电子屏、活动展板、图书馆及学校官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将整理出的党建类图书类目以活泼、生动、便于记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再如,每年的建党节、国庆节前后,可以开展类似书评征文、真人图书馆、学术沙龙等贴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以烘托校园党建学习热潮,宣传正能量。
(二)针对不同读者群体,加大党建类图书的宣传深度。
高校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虽然服务对象比较固定,但是细分下去,每一种读者群体都有各自的阅读特点。借鉴“分众阅读”理念,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进行“党建类图书分众阅读推广”。以下只是笔者的粗略划分,其实,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专业特色的限制,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党建类图书要多,因此,针对该专业的学生,图书馆可以与该院系联合举办党建知识竞赛、党建图书的读书分享会等,让本专业的学生更加深入地熟知党建类知识,喜爱并深入阅读党建类图书;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辉煌中国》《大国重器》《航拍中国》《厉害了我的国》等展现中国发展、国家科技创新的纪录片,将自己的感悟抒发出来,进而主动参与党建知识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让从未接触过或偶尔读过党建图书的学生了解党建知识、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引导他们关注党建类图书。
表3 高校图书馆读者划分情况
(三)借助社会力量,扩大党建类图书的影响力。现阶段读者的阅读手段形式多样,如传统纸质文献、笔记本电脑、智能触屏手机等等。获取资源的便捷性使得教育界、图书馆界等领域不得不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更便捷地获取到所需资源,比如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发动的,全国各省市图书馆及其他阅读机构共同开展的数字阅读推广活动——“扫码看书,百城共读”,该活动不需要付费,任何读者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直接使用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扫描图书二维码并下载阅读所需图书。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我校图书馆可以联合中国图书馆学会这样的品牌机构或者社会力量,采用类似“扫码看书”这样的活动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推出各种党建类图书专题书目,供在校学生、老师阅读。
(四)筑牢网络新媒体阵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新媒体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互动中介和平台,“网上党建”势在必行。学校图书馆党建类图书阅读推广工作要接入学校党建平台,服务学校党建工作大局,从细节做起,突出图书馆阅读推广业务功能,完善精细化管理,确保工作的主动性、开放性。可以将党建网络平台建设与共青团网络平台建设相结合,引导学生更多了解党建知识,扩大我校党建平台的受众面。积极采用网络党课、网上书单、远程党课等传播形式,丰富大学生党建网络教育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做到“知党史、学党章、不忘初心跟党走”。
总之,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导读的职能。作为图书馆人,我们不能仅仅因为学生喜爱读什么类型的图书就推荐什么类型的图书,而是要推荐一些正能量的,类似于《理想国》《共产党宣言》等具有国际视野、普遍意义、思想深度的中外经典党建类图书,并切实做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党建类图书从沉睡中醒过来,从静止中动起来,从而真正达到阅读推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