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于飞
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干旱地区,在参加过中国主办的雨水积蓄利用技术国际培训班的学员带动下,用于积蓄雨水的水窖已经在一些区域推广,显著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来自中国的农业科技人员远渡重洋,帮助哥斯达黎加克服当地甜瓜品种抗病性差、品种单一的难题,引入中国甜瓜并合作培育新品种,累计推广超万亩,销售额超千万美元。
我国在北斗导航、高铁运营管理、卫星数据应用等领域开展的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学员“一席难求”。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创新受到国际社会瞩目,由中国主办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也日益成为中国扩大开放、开展互利共赢合作的一个亮丽品牌,造福全人类。
为发展中国家的人员开展技术培训的例子还有很多。2011年,我国在陕西杨凌设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來自40多个国家的230多名学员参加培训,培训内容涉及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等。
我国还与联合国系统在科技创新领域面向发展中国家开展联合培训。比如,科技部与联合国科技促进发展委员会共同举办“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培训班”与“科技创新政策管理与孵化器规划班”,来自南非、泰国、印度等16个发展中国家的23名科技官员与政策专家在中国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了解中国以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孵化的经验,并寻找与中国合作的机会。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的平台奋力书写着中外友好的“现在时”,也培育着中外友好的“将来时”。
“近五年来,科技部举办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超过240项,培训学员近5000人次。仅2018年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近百个,招收发展中国家学员超1500人次。”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实用技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需求,能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助推其技术水平提升,促进全球的科技和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点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为培训班的举办注入了新的动力,我国未来5年内还将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学家来华从事短期科研工作,培训5000人次科学技术和管理人员。来自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将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创新使者”,通过开放创新,共同书写人类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