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姐”麦琼方和她收养的86个娃

2019-09-03 18:53李华
百姓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虎百色扁担

李华

人称“扁担姐”的麦琼方出生于1960年3月,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医院的一名退休职工。从1982年开始,她用一根扁担将自筹的米、油、衣服等爱心物资,担进深山的壮乡苗寨资助贫困群众。同时,30多年来她先后收养86名孤贫儿童,替27位孤寡老人送终。在她只有80多平方米的家里,最多时住进16个孩子和3个孤寡老人。多年来,在她家住过一年以上的就有20多人。她收养的86个孤贫儿童,后来有的考入北大、清华,如今有49人在国外工作学习。2015年,麦琼方荣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提名奖,荣登“中国好人榜”。她还曾荣获第二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

30多年挑坏20多根扁担

1979年,19岁的麦琼方是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洗衣房的一名勤杂工。那一年,百色山区一个与奶奶相依为命的男孩被桂林一所中专录取,但没钱买去桂林的车票。麦琼方碰巧得知这个情况,便决定资助这个孩子。从那时开始,麦琼方开始了自己乐善好施的义举。

1982年,广西田林县平洋屯一位瑶族妇女看病住院,没人照顾。麦琼方知道后,就每天给她送饭,送了一个多月,直至她病好出院。不久,麦琼方到平洋屯看望這名瑶族妇女时,发现大山深处瑶族村寨不少群众缺衣少粮。她由此萌生了筹集爱心物资,用扁担挑着送到山里去的念头。从那以后,她就经常收集一些旧衣物,购买一些食物,利用一切机会挑进山资助山里贫困的乡亲。大山里不通车,下车后还要步行三四个小时,麦琼方用一根扁担,将米、油、衣服等物资挑进深山村寨。一些受助的孤寡老人留她吃饭,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她看见他们常常从田边采摘野菜回来煮食,她怎么忍心吃他们的饭呢!

30多年来,麦琼方基本上每隔一个月就挑着担子进一次山,将收集到的捐助物品送到贫困户手中。她的爱心足迹踏遍广西百色、河池的12个贫困县(区),延伸到贵州的册亨、安龙、安顺,四川的攀枝花、云南勐腊等地。经年累月下来,她挑坏了20多根扁担,大家也因此亲切地叫她“扁担姐”。

1985年的一天,麦琼方在进山送捐助衣物的途中,意外失足摔下悬崖,直到深夜才苏醒过来。她简单包扎伤口后,忍着剧痛四处搜寻失落的两袋捐助衣物,然后继续挑着担子前行,坚持把捐助的衣物送到目的地。

在麦琼方的带动和影响下,她结婚后,丈夫也成了扁担队员,再后来,儿子也加入了扁担队。麦琼方一家人挑着担子一道进山送爱心物资,在当地传为佳话。麦琼方说,如今捐助要比当年方便进步很多,“大家建了一个爱心群,有100多人参与。需要捐助的时候,大家在群里商议,我买吃的,你出车,他负责联系村寨,约定几点集合出发。现在一次去五六辆汽车,送一次,相当于以前一年挑的物资。”

近年来,送物资进山虽然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但有些壮乡苗寨比较偏远,没有村村通公路,还有一些村寨汽车只能到村寨口,物资还得靠肩挑背扛才能送进去。

“扁担姐”弯弯的扁担,一头挑着爱心,一头挑着坚持。麦琼方估算,39年来,她经手送进山里的爱心物资,至少有三四十吨重。

86个孤贫儿童的“麦妈妈”

麦琼方收养的86个孩子,个个都有故事。

“我们姐妹俩能有今天,全仰仗麦妈妈。”来自广西河池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覃斯洁说,她和妹妹覃疏桐如果没有麦妈妈的助养,就不会有今天的好生活,她们对麦妈妈充满感激。

这对瑶族姐妹,幼年丧母,后来父亲外出打工音讯全无,姐妹俩孤苦无依,艰难度日。姐姐覃斯洁小学毕业后,就外出打工。麦琼方得知她们的情况后,将覃斯洁的妹妹覃疏桐接到百色,后来送进希望小学读书。接着,麦琼方又把覃斯洁从打工的广东叫回来,让她先在医院食堂打了半年工,然后托人把她送到百色三中读书。

覃斯洁刻苦读书,2011年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如今,覃斯洁在广州工作,已经结婚生子。姐妹俩每年过节,只要有空就回百色探望麦妈妈。

覃斯洁对麦妈妈善良、坚毅的品格赞赏有加,她说:“麦妈妈以柔弱之躯,给我们这些不幸的孩子撑起一个遮风避雨的家。”

孤儿冰冰是10岁时被麦琼方接进家门的。她在练习跳水时,一只手臂骨折。在麦琼方的鼓励下,冰冰靠单手读书写字并考上大学,还参加残奥会游泳比赛拿到了金牌。

2001年,麦琼方从隆林带回苗族孤儿小虎(化名)。当时小虎在上小学六年级,他的父母出车祸去世,时隔不久奶奶也病逝。读初一时,小虎因性格叛逆离家出走,麦琼方和丈夫请了十几天公休假,满城寻找他,足足找了4个月,后来在社会青年出没的街头找到了他。因为离家期间沾上了毒瘾,小虎身体消瘦,肋骨和锁骨也被人打断了。麦琼方万分心疼,夫妻俩好言好语把小虎接回家。一次,小虎毒瘾发作时,失去理智咬破麦琼方的手腕。直到现在,麦琼方的手腕上还留有伤痕。后来,小虎被麦家的一个哥哥接到广州生活,在这位哥哥的调教下,他逐渐改过自新,用功读书,考上了香港的一所大学。当小虎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扑通一下跪在麦琼方面前,流着泪说:“妈妈,您来拆。”麦琼方说:“孩子,你起来!你和我是平等的,你不欠我任何东西。”

麦琼方在家里5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2000年,她捐助的8个孩子同时考上大学。为了凑学费,麦琼方将哥哥、姐姐的房产证借来抵押,办了助学贷款,让8个孩子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

2004年,麦琼方的丈夫因故去世。家中的顶梁柱突然没了,麦琼方感觉天塌了一般。当时,麦琼方资助几十个孤贫儿童上学,还把无人抚养的孤儿接到自己家里住,她有限的收入实在难以应付孩子们的开支。为了挣钱,她兼打几份工。“我当时就是白加黑,下午从医院下班后,就去夜市摊上帮人串烤串、洗碗;深夜就去银行看门值夜班,银行一个月给开800元工钱……”麦琼方说,当时她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一个月工资加上打工挣的,一共1750元,她要拿出1000余元负担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但她还是咬牙硬挺下来了。

30多年来,麦琼方累计收养了86个孩子,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顾他们,孩子们对她感情很深,都管她叫“麦妈妈”。麦琼方说,因为广西离越南很近,这些孩子中,甚至还有一位来自越南的女孩,当年是在百色与越南紧邻的靖西县收养的,她一视同仁地悉心照顾。这名越南女童后来回国,大学毕业后再度来到中国,现在北京工作。

谈及拥挤的家,麦琼方说:“我丈夫原先是电信职工,我们现在住的这套80多平方米的住房是丈夫单位的房改房,最多时家里同时住进来16个孩子和3个孤寡老人。”家里人多碗筷多、被子多、床多、凳子多,就像学生公寓,有好多架子床,大家睡上下鋪,不够住就打地铺。30多年来,在她家住过一年以上的就有20多人,她家大门钥匙有20余把,因为每个在她家住过的孩子都有一把钥匙。多年来,她家没换过锁,不管孩子们是在外地读书还是工作,这里永远是他们的家。他们哪天回来了,都可以方便地打开家门。

穷人家的孩子知道用功努力,麦琼方收养的86个孩子中,有的考入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有49人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南非、泰国等地工作学习。“这些孩子很有出息,除了上名校的,也有上中专、大专的,有的毕业当兵了,也有当警察的,做教师的,有的成为公务员,也有自己开店创业的。”说起这些,麦琼方很是骄傲。

不求回报,只希望孩子们能传承爱心

即便生活如此艰辛,但麦琼方依旧执着地坚持往山里送衣物。“大家给我起绰号‘七大姐,百色话里就是疯疯癫癫的意思。不管别人说什么,进山送捐助物资和资助孤贫学生,是我一辈子的事,我觉得很开心。我今年60岁了,岁月不饶人。以前做公益仗着年轻身体好,现在爬山进山感觉体力不行了,腰间盘突出和风湿病都来了,一下雨就疼。但我还想坚持做下去,也许做好事会上瘾吧!做公益是行善积德,我的母亲也是一辈子乐善好施,她活到了103岁。”麦琼方笑着说,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但她的凡人善举和执着的精神常常感动孩子。在这个特殊的大家庭里,她常常教导孩子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如果不会做人,读书再好走到哪里都没用”。孩子们也都很懂事,高年级的会辅导低年级的学习,课余时间会帮着种菜、喂猪、喂鸡。大家互相帮助,遇事有担当。

当地很多人认为麦琼方教育孩子有方,有的还登门要求把娇生惯养的孩子寄养在她家,并说愿意给钱。但麦琼方不同意,她觉得这不是钱的事,“小孩子不能讲钱,要讲感情,讲志气。”

2010年,麦琼方从医院退休,每月能拿3000元退休金。也是从退休这一年开始,麦琼方每年腊八节都组织志愿者进行施粥,“今年1月13号腊八节,我们送出去8000多碗粥。”

麦琼方说,她收养的这些孩子长大工作后,有的提出每月要孝敬她1000元。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她婉言拒绝了。“我没要孩子们的钱。我不让他们给钱,就是怕他们把给钱了事当成习惯,怕他们忘记了自己是怎样长大的,怕他们忘记回报社会。我希望他们能传承爱心,有能力去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只愿他们去体会麦妈妈的心情,麦妈妈不求他们回报的。”麦琼方说,“只有亲自去村寨里做这些公益的事情,去了解谁家需要旧衣服,谁家需要盐巴,才能知道我们需要提供什么帮助。”

麦琼方说,自己以前不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不愿意讲得太多,但现在她想明白了,应该让更多人参与做公益,让更多的爱心传递下去。让麦琼方自豪的是,如今她收养的许多孩子也在积极参与所在地的公益活动。比如,旅居美国、英国、南非等地的孩子们,组建起了爱心网络,发起了每年两次向非洲援助药品的行动,每次援助的药品价值二三十万元,这一公益行动他们已经坚持了16年。在国内,她收养的孩子们长大后,有一些也参加了送爱心物资进山的公益活动。对此,麦琼方感觉很欣慰。

猜你喜欢
小虎百色扁担
杨存怀:“土专家”挑起增收“金扁担”
小虎做得对吗
红色情 百色梦
金扁担
攻坚百色
小虎不见了
熊爸爸的扁担
挑扁担
百色水利枢纽首次蓄满泄洪
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