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辉 郭斐然 刘名美 李丹华
按照“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安排,调研组赶赴深圳市盐田区进行调研。一周时间,我们了解了中英街的历史变迁,寻找到沙头角的改革印记,感奋于盐田区的时代荣光。在这里,我们重温岁月,激活记忆,更唤起新时代砥砺前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与勇气。
在深圳市东南,大陆唯一与香港陆路相连的地方,有一条“境内关外”的“中英街”。驻足街口眺望,一侧是插着五星红旗的老广骑楼,商场和小店鳞次栉比;另一侧则是老港片里瓦房门店大字招牌的店铺。从街头走到巷尾,仿佛穿过一条历史的长街,历经风雨打磨留下的8块界碑,诉说着百年的岁月。凝视博物馆墙上的旧照片、玻璃柜里的老物件,一张张、一件件,铭刻着历史的瞬间。
1899年3月16日,中英两国定界委员进行沙头角勘界。这是英国继强占香港岛、九龙半岛之后,依据所谓《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又强行“租借”九龙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就是这样一次划界,在沙头角陆地边境上形成了一条由中英两国分治长达百年之久的“中英街”。由20块界碑所分隔,一侧是华界,一侧是英界。
1949年10月17日,沙頭角解放,乡民百姓奔上街头,中英街上响起了“解放区的天明朗的天”。三洲田庚子首义、港九独立大队抗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英街,见证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抗争,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苦难走向辉煌。到了1951年,出于政治等方面原因,港英当局将沙头角边境列为禁区。这里成为两个社会阵营、两种意识形态较量的前沿阵地。
1988年,中英街的新八佰伴商场营业额突破7亿元,员工过千人。这家由沙头角进出口公司与日本八佰伴成立的(中方股份占51%,日方占49%)合资商场,与平真商场、新一佳商场等国营单位,以及香港“谢瑞麟”等著名金店一道,成为中英街“购物天堂”最亮丽的风景线,中英街成为内地与香港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人们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抢购服装、电子表、录音机、黄金首饰等商品,人流最多时一天有近10万人。这条250米长,三四米宽的小街,发出了改革开放后商贸业改革的先声。
2012年6月,中英街以其“一街两制”人文特色和完好的遗迹保护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中英街《让历史告诉未来》大型浮雕墙下,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创馆馆长孙霄动情地说,中英街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而且这条小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它就像一本教科书,将中英勘界、边境冲突、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的奋进故事娓娓道来,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历史徐徐铺陈,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历史见证。
今日的中英街上有一座警世钟。每年的3月18日,当年勘界完成的“警示日”,大钟都会被敲响。鸣钟仪式由深港两地人士共同参加,已经举办了17届。古人云:凡钟,为金乐之首,其声一宣,大者闻千里,小者也及里余。中英街,国家百年荣辱,可窥于一斑。历史的钟声,将长久在街头回荡,响在心头,又传及后辈。不禁又想,百年沧桑,七十载峥嵘,历史变迁的内在规律是什么?阔步走进新时代,又该如何感知“春天”的律动?
日出沙头,月悬海角。
直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沙头角还是个方圆不足二里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饱经殖民侵略和历史磨难,曾经“十室九空人外逃,村里只剩老和少”,是外地人“笑着来,哭着走”的地方。然而到了七八十年代,这里却推出了中外驰名的购物天堂中英街。90年代,沙头角更被称为“天下第一镇”,名头一时无两。
是什么孕育了中英街?又是什么造就了沙头角?
听到这个问题,在场的人们不约而同提到了20多年前一位老人的来访。时间推回到1978年7月,时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到沙头角中英街视察,他神色冷峻地凝视着香港方向说,一个小街,两个世界。人家那边为什么很兴旺,我们这边为什么很冷清呢?一定要想办法把沙头角发展起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79年4月,习仲勋同志向党中央提出了“让广东先走一步”的设想。紧接着,中央批准“在深圳、珠海和汕头三市试办出口特区”,随后改为经济特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979年4月,中英街诞生了沙头角镇与港商合作开办的特区内第一家合资企业——沙头角丝花厂。此后,以发展小额贸易为先导,再以“三来一补”为接续,沙头角在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为令人瞩目的商贸业集散地。一份泛黄的材料记录着这样的历程:“沙头角地方财政收入1982年人民币160万元,1983年478万元……1986年突破1000万……1991年突破5000万元”。到90年代,镇内各种门店已达200多家,日营业额百万元以上,最多时达到400多万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沙头角的崛起成为深圳改革开放探索奋进的生动注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的鲜活例证。在“允许试”“先行一步”的政策环境中,市场经济带来的活力,对外开放激发的动力,经济特区、股份制、中外合资、保税港区等各种“新鲜事物”不断得到尝试和发展,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中英街这个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特殊环境下,其发展速度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可以发展市场经济,而且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1992年邓小平视察深圳之后说,“8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首站就到深圳,在莲花山上,发出了深化改革的动员令。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到深圳:“党的十八大后我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再来这里,就是要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今天的深圳,已经成为一座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都市,展示了当代中国最壮丽的气象。今天的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续写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
沙头角,这个因出现过“日月同辉”景观而得名的地方,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一国两制”历史景区,成了改革开放壮阔浪潮中翻腾的一朵浪花、壮丽70年磅礴画卷中精美的一角。耳畔,仿佛一个声音响起:它曾经是一道门,国人只能从门缝中窥探外面的世界;今天,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它是世界看中国的一扇窗。
1997年,这注定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历史性年份。
99年后,“中英地界,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英界碑的铭文终于成为历史。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标志着“一国两制”时代的开启。也是在1997年,国务院批准增设深圳市盐田区,辖沙头角镇和盐田、梅沙2个街道。次年,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员会成立,深圳市盐田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设立,依法成立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
盐田,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实践“一国两制”的試验田。沙头角中英街结束了“两国分治”,开始实行“一街两制”:一侧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侧由深圳市人民政府管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就这样面对面矗立着、展示着、交往着,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奇迹。
我们走进中英街一家日用小百货,与老板周煌辉攀谈起来,他是30多年前从香港新界来中英街的最早一批“港商”,靠着这个小店,他娶妻生子,在盐田买了车买了房。当问起“还有什么愿望”,他脱口而出“希望一直这样”。我们望着从地板摆到天花板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来自香港和大陆两边络绎不绝的老主顾,明白了这半句话的涵义。当我们走出“周记”(非店铺名)的时候,周煌辉又追着补充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外媒曾评价,从“一街两制”到“一国两制”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创造性杰作。透过“周记”的橱窗,我们近距离感受到,在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一国两制”是如何成功地解决了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与个别地区实行资本主义、中央拥有全面管治权与授权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等一系列复杂问题。
一位从香港通关过来的老人主动走向我们,“你们是记者吧?我是香港人。香港为什么繁荣?因为背后是国家。”的确如此。对于香港,遇到困境危机时,有国家的坚强后盾,寻求发展机遇时,有紧靠内地的先天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CEPA服务贸易协议”顺利签署,从“沪港通”“深港通”到“债券通”;从增进民生福祉到支持香港依法治理;从“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写入国家五年规划建议,到香港以唯一非主权地区身份加入亚投行、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枝一叶总关情。“香港一定会繁荣昌盛的!”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香港的殷殷期许和满满信心。如今,香港被公认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和最自由经济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国两制”是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2017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一年多来,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步伐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推动“一国两制”事业新实践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支持和推动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也是港澳探索发展新路向、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的客观要求;支持和推动港澳同胞与大陆同胞积极开展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与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是落在我们肩上的历史使命。
具有得天独厚地缘和资源优势的盐田,再一次站在历史机遇的潮头。盐田区将深度对接“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盐田所能”,利用沙头角与香港陆地相接、文化相融入相融的优势,全力打造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力求在两地合作、共创繁荣的前沿,为两地生活融合、文化融合、人民融合,做出更多新的探索。
“从民乐中可以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你看,阮的造型,包含着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这24品,又代表着二十四节气。”盐田民乐团粤港澳国乐分享会上,青年指挥家孙鹏向我们详细介绍着民乐知识。他是这支非职业的盐田民乐团的指挥,还兼任香港中乐团特邀助理指挥、澳门中乐团常任指挥。其他乐团成员也几乎都是来自香港和大陆的专业乐手,他们在业余时间排练,穿梭于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当我们问起下一步的打算,孙鹏顿了顿,“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说是又一次改革开放,既是三地的机遇,也是我们这代人的际遇。我就觉得,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关税区,经济政治方面很复杂,但在文化上,粤港澳同宗同源,天然相融。我就想在这片活跃度极高的经济热土上,通过民乐分享、文化交流的方式,把一家人欢聚的气氛搞得越来越浓……”他一口气不歇地说着。这让他憧憬,让他兴奋。也让我们遐想,让我们坚信,青春正好,当不负年华,不负远方,不负伟大时代!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