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
作为湖北省第六批短期援藏专业技术人才,笔者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委宣传部工作了半年。在这里有幸接触到《山南报》、山南网的同行,目睹了编辑记者的工作状态,看了他們的稿件,深感无论边疆地区还是内地,提高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是目前地市级媒体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一、增强编辑记者的“产品”意识
“产品是指能够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无形的服务、组织、观念或它们的组合。”这是搜狗百科对“产品”的解释。作为媒体而言,宣传报道其实也是产品。和所有的市场规律一样,宣传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决定了媒体的兴衰,而作为生产者的编辑记者们是至关重要的。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新闻生产者都缺乏产品意识。在资讯发达、业态迅猛发展、传播渠道如此多样的今天,非但没有从受众的需求出发,反而还停留在我做什么你就看什么的初级层面上,还停留在报道我做出来了你爱看不看的自以为是上。从而导致报纸、电视、网站等传统媒体渠道刨收严重下滑。
树立产品意识是媒体强筋健骨的根本。好的宣传报道“显然不再是‘事实的简单提供,而是筛选事实的标准、展现事实的角度、解读事实的逻辑和方法、组合事实的结构”[1]。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记者在生产过程中要具备“工匠精神”,对自己的产品进行精雕细琢,符合市场需求。而不是脱离市场,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产品的生产,乃至浪费了很多好的报道点。如山南市召开网信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在会上询问电信部门具体情况,我们的记者就没有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新闻点,没有围绕这一既是书记关心也是百姓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报道,只是发了一篇不痛不痒的会议报道,没有信息延伸,也没有后续跟进。这些都是编辑记者缺乏生产观念,产品意识不强的典型表现。
市场是残酣的,“新闻媒介的价值逐渐由事实传播的第一落点(时效性)的竞争和第二落点的竞争(事实的完整与全面)逐渐转移到第三落点的竞争:眼光的竞争、标准的竞争、视角的竞争、观点的竞争和把握事实的方法与逻辑的竞争。”[2]如果我们的产品不好,势必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
二、多种学习方法助推业务能力的提高
缺乏学习精神,是当下不少编辑记者,尤其是青年采编人员的通病。“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编辑记者们好的业务能力和素养从何而来?只有学习,学习,冉学习。
理论是业务能力的基础,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是理论学习的根本要求,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理论知识打牢了,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写出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好新闻。
“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这是习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编辑记者们除了平时自学和实践摸索以外,还可以通过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向经验足水平高的前辈们请教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我们的媒体也可以通过请专家授课、派出培训、内部进行点评稿件等多种形式带领大家来学习。笔者援藏期间,多次就记者的稿件在山南报、山南网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传授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还拿出部分稿件让编辑记者自己找错,锻炼他们的辨识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业务水平的目的。这种实战型的学习方式,既锻炼了编辑记者们的眼力和笔力,同时也巩同、夯实了大家的理论基础和对稿件的编写能力。总的来看,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三、加强新闻策划,发挥编辑记者的主观能动性
工作被动,等米下锅,则是当下部分编辑记者的另一大短板。视采访为领导布置的任务,推一步、走一步,不去主动思考、积极行动,只是机械被动地去执行。报纸、网站、电视上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少有社会新闻和眼睛为之一亮的深度报道。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编辑记者的惰性,另一方面,则是媒体没有相应的机制去调动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新闻报道策划工作如同媒体的航向灯,能给编辑记者们指明一段时间内的报道计划、报道方向和报道重点,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就会有的放矢,而不是像一群无头苍蝇一样,事倍功半。而围绕新闻策划展开的编前会、选题会等一系列“头脑风暴”,可以充分发挥编辑记者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参与到宣传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报选题计划,提采访思路,认领采访报道任务,然后积极地去实施。这样,大家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该怎样去干,如何干得更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习惯,从而实现“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习总书记给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卓嘎、央宗姐妹回信一周年之际,央视等一批媒体适时推出一系列宣传报道,宣传姐妹俩的先进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但是作为事源地的山南,各媒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却没有做出反应。没有提前谋划,也没有提前介入,只是在央媒报道以后跟进了一下。策划工作的缺失导致了本地媒体的失声,这于宣传报道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四、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
“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宣传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庄严使命。”作为记者编辑,我们要牢同树立服务思想,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才能做出有温度、有深度的宣传报道。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服务群众,怎么才算服务群众了呢?笔者以为,地市级媒体就是要多做与老百姓的牛活息息相关的报道。也就是说,我们的编辑记者在采编过程中,时时刻刻要想着如何给群众提供容易得到、便于理解、权威精准的宣传报道。无论是政策、方针、路线等大的方面,还是衣食住行等小的方面,多从群众需求和百姓视角等方面去考虑,运用民牛报道形式进行解读和关注,让群众易于接受,乐于遵循,勤于奋进。
有了服务意识,就应该在服务水平上下功夫。我们的宣传报道首先要接地气。不是说我从民牛的角度去解读了政策、关注了生活就是服务好了群众。现在不少媒体都标榜自己亲民,但是鲜有老百姓买账的。为什么?因为你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编辑记者们可能是怕麻烦,也可能还没彻底摆脱固有思维模式,在做宣传报道的时候有意或无意的还端着架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你进行政策解读是拿身边的人和事做实例,以利于大家接受吗?2018年我国上调了个税起征点,这是民牛领域的一件大事。山南报按照通行的模式对此做了报道,看完感觉一言即可概之:个税起征点调高到5000元。报道既无特点,也没有任何延伸思考,难以吸引受众进一步的关注。其实我们可以把山南市不同收入人群怎么交税、交多少用图表或举例方法进行报道,这样,大家一目了然,更容易对新闻信息留下深刻印象。宣传报道工作服务好了群众,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如果我们树立了牢固的服务意识、养成了良好的服务习惯、提升了更高的服务水平,何愁媒体不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媒体只有不断提升广大编辑记者的业务能力,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高素质新闻宣传队伍,才能增强影响力,提高竞争力,从而更加符合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更能奏出时代最强音。
引用:
[1][2]喻国明:《传媒新视界》2011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