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媒体舆论监督的困局及对策浅析

2019-09-03 09:34贺晓梅
新闻前哨 2019年4期
关键词:熟人舆论监督正气

贺晓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介的同有属性,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媒体赢得受众的常规武器。事实证明,其展现的积极效应非常明显,可以说,舆论监督已成为衡量一家媒体公信力与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不少媒体的舆论监督正呈凋零之势,尤其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在各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舆论监督更显无力与疲软。“熟人圈”里的舆论监督,更是常常被扼杀在“摇篮”里。

“说情风”袭来舆论监督报道被“枪毙”成常态

马克思曾形象地把舆论监督称为“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的法庭”。可见,舆论监督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媒体作为社会的“眼睛”,要守住“铁肩担道义”的风骨,舆论监督必不可少。事实上,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在依然崇尚“内容为王”的今天,新闻从业者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热情也并未削减。所以,不难发现,每每有负面声音出现,总有记者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2018年9月,江西某地市被曝学校营养餐出现问题,多名学生吃坏肚子被送医。事发第二天,该地多家媒体新闻热线便接到家长电话投诉,对事件相关方的极力隐瞒表达质疑。接报后,记者们第一时间联系家长了解情况,并采访了当地宣传部门。综合各方情况,记者最终成稿。按照相关审批程序,此稿传至编辑平台后上版制作,但当天晚上还是被临时从版面上“拿”了下来。据事后了解,撤稿原因是因为

同样是当年9月,国内某地多家媒体接到投诉称,当地一县区学校出现学生大面积皮肤过敏现象,家长怀疑与临近学校的一汽车厂喷漆散发出来的刺激气体有关,家长多次前往协商未果,希望媒体能介入调查。接到线索后,有媒体记者立即前往现场核实了解情况。但到了现场,还未来得及与当事人打个照面,就接到单位领导来电,要求记者“打道回府”。原因是“熟人打來电话,此事不宜报道”。

这样的事件,在地市级媒体中,似乎已屡见不鲜。不久前,在江西某地,-7岁男孩在上小提琴培训课时,被老师狠扇巴掌导致面部红肿。当地有媒体记者通过新闻热线获知线索后,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核实采访,并形成了一篇较为成熟的舆论监督稿件,经部门主任、分管领导、报社总编层层签审后,稿件上版。原以为第二灭能与读者见面的稿件,于前一晚9点多从版面上被“拿”了下来。原因依然是“熟人求情”。与此同时,当地电视台记者也被要求”禁声”。

舆论监督稿件因“熟人”之手被“枪毙”,在全国各地市级媒体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存在由来已久。“说情风”劲吹,既挫伤了记者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与影响力。

谁在说情?为何说情?

人们常常谈笑,当今这社会,得“防火防盗防记者”。为何要防记者?因为记者敢于揭短,敢于跟社会丑恶较真。凶为记者的稿件,是揭露问题、抨击丑恶的报道。一旦在媒体这个平台刊播,必然会迅速发酵,被揭露者、被批评者会被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轻者受到公众谴责不说,严重者还有可能被追责,被免职务等等。笑谈背后,折射的是部分人群对于舆论监督报道的反感甚而恐惧,于是又有了“不报上告,就怕上报”,“不怕群众告状,就怕电视曝光”等“经验性总结”。“抱着”这些前人“经验教训”,一旦碰到有记者来“搞事”,马上就有人前来“灭火”,只要事情不在媒体曝光,一切都好办。这也是“说情风”盛行的原因之一。

那到底谁在说情?纵观掀起说情风的“熟人”里,既有领导层面,还有朋友、老乡层面。为了搬救兵,求情者是动用各方力量,能找上级的找上级,能找老乡的找老乡,能找朋友的找朋友。若是无人可找,有人干脆打起了新闻当事人的主意,用各种手段“威逼利诱”。2018年12月底,一地市级媒体记者在采写一篇舆论监督稿件后,及时提交了编辑平台。当晚,新闻当事人却打来电话,要求记者撤稿。问其原因,“对方和我在协商赔偿一事,对方说如果稿子见报了,一分钱赔款都不会给我,所以你现在就给我把稿子撤下来,不然没拿到钱我找你要”。无奈,记者只好撤稿。

说情的压力,来自四面八方。其中,最让媒体人难以招架的,是来自上级的压力。笔者一地市级媒体朋友,就曾遇此事。其深入采访的一篇舆论监督报道,经单位负责人审签后欲刊登。后有上级领导打来电话要求撤稿,一开始单位负责人顶住压力拒绝了,但经不住上级的一句“此事若造成严重影响,你们就等着问责”还是撤稿了之。

靠“养大气、强正气、树硬气”壮底气

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公众知道真相。地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想要走出熟人说情圈,就得有狠刹人情风的决心和勇气。拿什么壮“不为说情风所动,不为说情风所扰”的底气?需要养大气、强正气、树硬气。

宽容养大气。舆论监督,需要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对各级党政部门来说,舆论监督不应该是洪水猛兽,而是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急速发展,人人都是麦克风,一旦发生重大舆情,如果当地主流媒体迫于人情压力,放弃舆论监督,选择性失声,长此以往,就会失掉读者,失掉民心民意。善用舆论监督,引导舆论监督,才是一方政府赢得公众信任,化解管理危机的有效途径。而唯有保障了媒体的新闻报道权,积极推动信息公开,才能给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底气。

实干强正气。打铁还需自身硬。记者在采写舆论监督报道时,既要大胆抨击,又须把握分寸。相比于一般报道,批评性报道更要进行周密策划。从稿件的选题、重心到文体及表现形式,都要精心考虑,对所批评的问题要力求进行全面剖析做深度报道,引导受众认识问题的实质并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想要做到这些,就要求记者用正气引领实干,在实干中彰显正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写出经得起检验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法规树硬气。出台法规保护媒体的监督权,今后应严查到底是谁在“说情”,为什么要“说情”,还媒体一个公正、公开的环境。而从媒体一方来说,没有了来自上级的压力,在面对“同级”、亲朋好友、熟人说情时,也要能做到自觉抵御,坚持讲真话、报实情,勇于开展舆论监督。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从编辑记者到总编,都要自觉遵守,杜绝说情风。

相信,有了大气、正气、硬气作支撑,地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会越来越有底气。

猜你喜欢
熟人舆论监督正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正气方天祥
藿香正气真的治疗中暑吗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清风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