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
电视导播,从字面解释就是“组织和指导电视节目的播出”。导播的工作,就是在晚会开始以后,面对几十台摄像机传送过来的电视信号,从这些信号中选择出一路画面切换到播出信号上,同时选择下一个画面(另一台摄像机给出的信号)——如此通过不断切换,将整台综艺晚会完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视导播工作是一项艺术创作工作。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有时在评价某个切换导演时,人们常会说,这个导播“感觉”很好,感觉就是艺术感觉,说明了他的艺术修养到位。如果说导演是电视晚会内容创作层面的“大脑”,导播要做的就是把导演的意图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晰地告诉摄像团队。所以,导播是晚会反应在屏幕上的关键人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前期筹备中的“全能幕后”
录制好一台精彩的综艺晚会,对导播而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切换工作,还是对导播各项业务素质的考验。导播必须要是一个全能型的电视人。要有后期功底,有编导意识,有摄像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灯光,舞美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才能对晚会的最后呈现效果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在晚会中的某一个节目,当灯光,音效做出某种特效的时候,摄像需要如何拍摄,从何种角度拍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导播需要了解很多相关专业的知识作为工作前的准备。
导播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要提前进入节目的策划,在开策划会的时候,导播应该到场聆听并提出相关建议,这样有利于导播对整台晚会的流程以及主题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这样,他的思维才能先于摄制团队,当整个晚会流程大概出来之后,导播就要在脑海中有一定的画面感,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结果。导播还要提前看场地,布置机位,并且参与到晚会的整个录制过程,包括走台,带机彩排,联排等等,这样才能把每个节日烂熟于心,在切换台上才可以做到收放自如。只有记住了节目中的所有细节(演唱人员从什么方位上台,什么时候开口,演唱中有什么亮点,旋律是欢快还是舒缓,歌曲什么时候结束等等),理解了节目所要表达的内容,以及演员的走位,舞台的布局,灯光的变化,才能够对全局呈现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导播堪称幕后工种中的“万事通”。
在录像之前,导播必须组织摄像开数次策划会,凶为同在一个切换系统里,每个摄像成员都是团体的一份子,所以相互的配合需要做到完美。开策划会的时候,导播要针对每个节目每个机位出分镜头脚本,跟摄像人员进行分析。还要从切换的角度给节目、舞美、灯光提出参考意见,以便在电视上更好的呈现。导播不等同于后期剪辑,因为没有足够的剪辑时间,所以前期的沟通非常关键,让摄像了解导演的意图,更好的相互配合,让每个摄像都能知晓在每一个时间点,自己要拍摄,要抓住的重点是什么,从而形成合力,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二、现场直播中的“后台中枢”
导播工作是一个多工种配合的综合操作,因此导播就像直播中的后台中枢,要具备大编辑意识。一台晚会是由十多个节目构成,每一个节目都会有它的节奏,歌曲、舞蹈、语言类节目的节奏都是不同的,而整台晚会的节奏就要考虑如何运用各段落的节奏形成整体的节奏,利用镜头的长短,镜头的内容,镜头的运动形成不同的编辑节奏。现场直播中,导播好比那个为内容呈现系上蝴蝶结的人,令节目以最佳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每个节目中的亮点需要镜头具体的体现。要有观众意识。例如我们在各大跨年晚会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有演员的镜头,很多时候有观众的镜头,观众热情炊呼的镜头,观众与歌手互动的镜头,这些都不是节目本身的镜头,而是增加参与感,让观众产生共鸣的镜头。在历年的《感动中国十大颁奖晚会》中也会经常出现观众感动流泪的镜头,这就是导播在转播车上看到多个监视器里,选择出来的镜头,这样的镜头有很强烈的互动性,与电视机前的观众形成强烈的同理心。
导播的工作本质,是代替观众选择画面,这就要求导播要掌握观众心理,了解观众需求,从观众角度出发,把那些观众最想看到的画面切出来,使自己选择的画面正好也是观众想要看到的,达到最好的收视效果。
三、团队协作中的“多面搭档”
电视艺术是群体艺术,导播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导播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必须在其他人的配合下完成工作,如果没有各部门、各工种的密切配合,导播就是感觉冉好、本事冉大,他也会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所以,导播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必须同各部门与工种,形成良好的互动。
要做好与技术操作人员的配合,如视频、录像、音控、灯控等部门;要做好与现场导演之间的配合,在动员观众、调度节目等方面能及時沟通,解决问题:要做好与摄像之间的配合,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主力摄像和摄像团队,使自己的艺术手法和画面设计能得到充分体现。
总之,导播需要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杂家”,才能把优质的节目呈现在观众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