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短视频转型探索浅谈

2019-09-03 09:34张丽娜王卓超
新闻前哨 2019年4期
关键词:头条武汉

张丽娜 王卓超

一份来自艾瑞咨询公司的报告提出如下观点:“目前,中国视频服务行业用户规模整体呈上升趋势,预计2021年整体规模达3933.1亿元,较2017年增长171.2%。技术和内容推动原牛视频广告市场高速发展,媒体平台获得所有广告主关注。”

这,便是《大武汉》杂志社面临传统纸媒式微,而在2016年底选择短视频为主攻方向的时代背景。

一、以开放心态与全平台合作

在短视频行业链条上,大武汉新媒体扮演的是内容牛产者的角色,处于行业上游。《大武汉》杂志新媒体,现在是全国十五个视频平台的重要内容供应机构,是今日头条官方媒体视频合作大号前20强成员。大武汉新媒体与今日头条、腾迅、爱奇艺、优酣、网易、抖音、秒拍、美拍等平台都有着长期深入地合作。

作为所有平台的头部大号,《大武汉》新媒体如今每周视频全网播放量达到300万次,每月总播放量达到1.5亿。全网粉丝数300多万,今日头条号粉丝数过100万,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头条账号。由于具有官方媒体头部大号属性,加上优质的内容,原创的坚守,使《大武汉》拥有平台的超大推荐量,而且,还与多个平台直接合作生产视频栏目。在第三方大数据平台新榜的全国PGC综合影响力排行榜上,《大武汉》新媒体在热门信息榜上常年雄踞前三甲。

二、打造系列IP

《大武汉》新媒体最初是一个PGC(编者注:专业生产内容),但很快我们便发现,其实我们更适合成为一个MCN(编者注:一种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机构,而事实也证明,我们的媒体公信力加上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我们已经正在成为一个强大的MCN平台。最高峰时期,《大武汉》新媒体MCN -灭出产70余条视频,涉及资讯、文化、娱乐、消费、专访等方面。这些视频栏日组成的庞大MCN矩阵中,既有杂志社自有团队,还有许多本地大V,文化名人,高校学牛,个性达人……在这个平台上,《大武漢》新媒体打造了系列KOL,推出了系列主题IP,比如本土方言达人刘婷的武汉方言节日《汉语词典》,与武汉市交管局独家推出的《交警微视角》,与楚天音乐广播著名DJ燕子合作的《你情我燕》、与香文化学者韩雪老师合作的《闻香识佳人》、与波兰留学牛David合作的系列搞笑栏日……每一档节日,都是一个独立IP,而每一个IP,却不仅仅是一个独立节目。

三、整合四大资源

作为一本城市牛活杂志,《大武汉》办刊十多年来,精耕细作本土市场,除了树立起了美食、地理、文化等大旗之外,还积淀了许多宝贵资源。

1.高校资源。在《大武汉》致力发展新媒体的这两年,高校里的大量对口专业学生和学生社团都与我们紧密合作。2018年贯穿全年的湖北首届大学牛短视频大赛,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湖北省教育厅一同主办,大武汉承办。不仅诞牛了一批优秀作品,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还在高校之外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2.文化资源。何祚炊、徐勇民、池莉、董宏猷……众多本土文化名人,都是《大武汉》的专栏作者。此外,大武汉还努力培育和打造各个层面的意见领袖,用文化包装IP,实现平台文化价值和产业延伸。

3.国际资源。由于《大武汉》杂志多年的人文情怀以及高端城市名片效应,使它成为了武汉与其他国家交流的桥梁。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等等,多年来,都与大武汉开展各种文化合作,大武汉充分利用短视频的载体,为这些国际活动牛产出系列高质量作品,在国内和国际多个平台上分发推送。

4.政府资源。由于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旗下媒体,拥有官媒公信力,同时又兼具市场化媒体的服务贴心,所以众多重视宣传工作的政府部门愿意选择与《大武汉》合作。武汉市建委的申都系列报道,双年展活动报道,武汉市政府电博会报道,武汉市总工会系列活动报道,湖北省文联的百人工程报道等,都是“全媒体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值得推广复制。

四、传播正能量

我们所有节日绝不走低俗路线,更不会为了市场效益而打“擦边球”。我们相信,正能量的节日,一定也能找到好的出路。接下来,我们即将打造的美食类节日,旅游类节日,健康类节目……既是服务百姓,同时又为职能部门发声:我们的高校短视频节目,从燃烧青春、传递爱心、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对大学牛进行正面引导……“正能量”这三个字在我们看来,不仅仅是一个词,更是实实在在的坚守。

勇立潮头,需要勇敢,更需要智慧、决心、执著、担当。《大武汉》转型从事短视频的时间不长,靠不言放弃,勇于探索,自立自强的精神,已经拥有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必将在未来的新媒体时代开创出更广阔的天地。

猜你喜欢
头条武汉
Food is the problem, food is the solution
武汉挺住
决战武汉
头条
头条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