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进入融媒体时代,各种媒体聚合在一起,这必然带来内容生产、信息合成、受众信息接触,媒介使用方式的颠覆。当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中引入快闪形式,并借助其亲民的特点,使用互联网线上线下的传播逻辑,将多种传播方式有效融合,这或许是在如今传媒环境下打开局面的一件利器。
一、从传播规律上看,快闪新闻具有蜂窝式传播效果
“快闪”起源于欧美,是通过网络,约定在城市标志性位置,由一群人自发行为发牛短暂性的群体活动。其特点是只有发起者没有组织者,成员互不认识。发牛在公共场所的快闪艺术,在人们出乎意料的时候出现,表演时间短,艺术效果震撼,会给人一种强烈感染和意犹未尽的感觉。
1.互动性
快闪出人意料的形式和夸张的方式引起受众注意,并让其产生兴奋情绪,全身心融入到现场活动中,通过自身体验将现场的欢乐场景,上传到互联网上。在信息传播中,传播者自身参与的活动信息,无疑更为信息增加传播度。
2.病毒性
传播学者科特勒定义病毒式传播,是以网络,博客,手机为载体,将相关的音频,视频以及义字信息,通过多次传播进入相对私密的朋友圈,通过人际交往关系网进行病毒式传播,这样的二次传播甚至多次传播的威力是能量惊人,如病毒复制一般,一级级精准传播至目标受众。
3.草根性
网络上形成“爆”款的视频,要么具有高精尖的稀缺属性,要么内容亲民,用普通人的视角传递喜怒哀乐。快闪新闻显然属于第二种,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一群互不认识的人,一些可以记录影像的设备,通过普通人的参与和传播,来向大众蔓延。
4.娱乐化
快闪传播过程中,娱乐化不是盲目地迎合受众口味,走低俗化风格,而是借助舞蹈和音乐等经典元素,吸引和感染受众。社会发展程度的加剧,信息的过量导致受众对信息的麻木,受众需要换种新的方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显然快闪这种娱乐化的传播方式不失有效之选。
二、从传播地点上来看,快閃活动具有分众传播的效果
2015年12月,法同巴黎某火车站候车大厅,两名互不认识的青年用一架公用钢琴,演奏了奥斯卡影片《勇敢之心》中的插曲,当时现场数百位候车乘客在围观,该短视频在网络上发布后,点击率惊人。而这项活动的发声背景,在于在此之前的一个月,巴黎刚刚发牛大型恐怖袭击,当地人民渴望安全稳定。视频中两位候车乘客激情昂扬的合奏,传递出人们面对安全威胁时的沉着和坚定。
2019年2月3日-2月10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先后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北站,武汉黄鹤楼等十个全国地标性位置,用快闪的方式演唱《我和我的祖国》,单期节日播出后几天内,全网阅读量达到五六亿,同时网络上的短视频也持续刷屏。这次的快闪活动,发声在新春佳节期间,选择各省不同的人流密集地,传唱一首大众耳熟能详的歌曲,产牛了凝聚人心的效果。新闻报道与快闪活动的结合,让这次事件在传统媒体渠道和网络平台上都收到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快闪本质根源来自广场精神,广场精神起源于古代欧洲,广场慢慢发展为普通百姓发表自由言论的公共场所。凶此快闪行动通常会选择人流量大的地标性广场,这样有利于彼此相互融合参与。
三、从传播方式上来看,融媒体实现传播高效率
快闪活动是新的传播形式。在融媒体时代,快闪新闻的传播应时刻灌输互联网思维,实现传播效果的全面和高效率。
1.线下与线上结合,整合传播
如今,受众可选择的媒体多种多样,传播模式也不同定。只有将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社交网络,门户网站,贴吧)等媒体有效结合,才能发挥新闻传播的综合效应。线上主要是视频推广及和网络媒体的合作,线下就要打造热点话题。线上和线下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两者需有效配合。
2.充分利用社交媒体
两微一抖等社交媒体影响力日趋增大,它们各自的受众群差异明显,吸引的受众也千差万别,凶为社会化媒体的存在,让传统媒体和受众之间,突破层层壁垒,实现了有效连接,达到了深层次沟通。
通过对2月2日-2月10日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的流量分析。百度指数在2月2日之前是3217k,2月10日达到了20697k,一直到2月22日,热度持续不减。而据头条指数显示,2月2日之前为799.3k,2月4日达到了9976.3k,2月7日更是达到了关键词历史最高峰34615.5k。由此我们发现,利用不同的传播渠道,快闪新闻可以更高效地传播,产生更大范围的舆论浪潮。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借助影响力巨大的社会化媒体,制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以实现传统媒体与社会化媒体的融合发展。快闪新闻的兴起,契合了新媒体传播的一些特质,为传统媒体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