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恩
摘 要:“乌镇峰会”作为一场举办历史仅五年的峰会,在这五年间,大会的运作模式、组织架构、论坛设置等会议设计虽然在逐年完善,但运作模式中政府色彩略显浓厚、组织架构上工作成员不够国际化、论坛场次偏少、议题不丰富等不足也依然存在。会议设计作为一场大会的基础,优化会议设计刻不容缓,同时,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关于乌镇峰会会议设计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参考其他成功峰会案例,在参会成员、运作模式、组织架构、论坛设置、成果运用和大会宣传等会议设计层面提出优化建议,为乌镇峰会下一阶段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会议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1.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088-04
一、引 言
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的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又称“乌镇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乌镇隆重举行,到今天为止,峰会已经走过五个年头。在中国,发展规划经常以五年为一个期限,如“五年计划”。峰会经历五年的举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未来五年,十年,十五年……峰会应该如何规划?参考其他成功的国际会议,峰会要拥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做到有口皆碑,成为互联网领域的标杆性会议,首先得做好底层设计工作,即从完善运作模式、论坛设置、会议传播等。优化会议设计,才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为中国在国际互联网治理的竞争格局中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声平台。
二、乌镇峰会发展概况
随着峰会逐年举办,峰会的模式、组织和框架越发成熟和明晰,会议场馆建设越来越完善,会议成果越来越丰富,而会议的传播也越发立体。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峰会模式:从政府主导到政府和社会力量协作
第一届峰会(2014)主要是由中央、地方政府主办和承办;第二届峰会(2015)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与第一届相同,同时增加了执行承办——浙江省信息化推进服务中心和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到第三届峰会(2016)时,一方面,凝聚国内不同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慧聚全球的智慧。首先,组委会由中国政府主导;其次,在组织单位上不断地增加成员,会议分会场由中央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或高校等共同负责;最后,峰会积极引进国际事务组织的力量,将其作为协办单位,如世界经济论坛等。第四届峰会(2017)和第五届峰会(2018)沿袭了第三届峰会的传统,由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组织等共同协作。
(二)组织结构:框架完备,工作优化
五年时间,峰会的组织结构不断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组织框架日益完备,从第二届峰会开始设立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始,到第五届峰会时已形成组委会——承办工作委员会——工作官方机构的组织结构;另一方面,除了逐年优化组织框架,在框架之下的工作执行上也是不断做出调整和改变,即引入市场化的机制、注入市场化竞争的活力。如,第五届峰会,组委会的承办工作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工作官方机构,以竞争的方式招标一起工作的合作伙伴,开始做出市场化运营的尝试。
(三)内容框架:规划日渐明晰
除了开幕式、闭幕式和论坛,2015年第二届峰会开始设置“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和互联网企业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分为创新发布会和品牌发布会,主要展示中国互联网发展成果和全球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产品和应用,参与者主要是国内企业和品牌。2016年第三届峰会,聚焦论坛、博览会、全球领先成果发布三大功能,“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也开始采用市场化运作机制。2017年第四届峰会已形成:展览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活动——项目合作洽谈活动——论坛交流的会议框架。2018年,峰会更加凸显论坛、领先科技成果发布和博览会的“1+2”功能定位。经过5年的发展,峰会框架规划越发清晰明了,从单一主题的峰会向全方面展示如何迎接挑战的交流平台靠拢。
(四)峰会场馆:搭建完善
2016年第三届峰会宣布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以下简称“会展中心”)成为永久会址。會展中心建成后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体,具备举行会议、接待宾客以及举办展览的功能,能够满足“会、客、展”的不同需求。同时在中心内开发不同的休闲场所,为交流提供更加轻松的服务,如主打咖啡元素的“乌镇咖荟”。2018年,又正式启用具有互联网元素和江南水乡特色的宴会中心。至此,乌镇峰会场馆整体建设基本完成和完善。
(五)峰会成果:不断丰富
2014年,第一届峰会通过了中国就互联网发展提出的九点倡议,呼吁国际社会齐心协力,携手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2015年,第二届峰会则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和举措具体化,提出了五项主张,在主张之上,提出“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发布《乌镇倡议》。2016年,第三届峰会在《乌镇倡议》的基础上正式宣布启动“乌镇进程”,同时发布15项2016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2017年,第四届峰会发布蓝皮书全球互联网发展的中国解读《“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发布《乌镇展望》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集和15项2017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发表《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总论。2018年,分别发布世界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同时发布15项2018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和《乌镇展望》。
三、乌镇峰会存在的不足
这场由中国主办的“乌镇峰会”不仅将中国主办的公共外交活动推向高潮,同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五年一规划,峰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标国际上其他有影响力的峰会,如“达沃斯论坛”,其国际影响力还有所欠缺,究其根本,会议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会成员缺乏明确的管理机制
一场峰会的看点是方案共识,模式是签订契约,而价值是它的框架规划。以上这些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也就是由参会成员完成。乌镇峰会每年都会邀请国家和地区政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互联网企业领军人物、互联网名人、专家学者等参会,参会成员广泛但较为松散,缺乏一套完善的参会成员管理机制,导致不能更好地发挥参会成员的协同作用。
(二)政府色彩略显浓厚,工作成员不够国际化
峰会由中国政府发起,这种会议模式效力好、社会影响大,但容易给参会者、国际媒体及广大关注者造成“强加政府意志”的表象和感受,不利于扩大会议国际影响力和峰会的可持续发展。如日本媒体“外交学者”网站对中国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解读就存在误解,它认为中国举办大会是希望别的国家加入“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1]。这样的报道存在一定的误导性,不利于峰会的正面传播。同时,作为一场国际性峰会,对比其他国际性峰会,组织结构中的国际工作人员不够多,即使有国际工作人员,也多来自参与协办的几个国际性组织。
(三)论坛框架和议题设置短板明显
首先,在现有的论坛框架中,峰会主要以乌镇固定年会为主导,缺乏区域性和地方性的会议活动,并且论坛场次偏少;其次,笔者通过分析五年峰会的论坛主题,发现论坛的议题设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议题更具中国特色,“世界性”不够
作为一场定位“世界性”的互联网大会,分论坛主题设置不能充分体现关注“全球”互联网问题。如“互联网+”议题是否在全球互联网领域通用;“交流合作”版块是为构建命运共同体,但议题设置多为港澳台区域的交流互动,全球性的议题少;此外,分论坛多以政府间的讨论为主导,在解决小范围、小众化互联网个性问题方面略有不足。
2.缺少“大众化”的沟通
作为世界互联网领域的高峰会议,峰会秉持一定程度的庄重性与仪式感。目前论坛设置包括企业家论坛、专家高峰论坛、中外部长高峰论坛、科学家高峰对话、互联网名人论坛、中外互联网领袖高峰对话、互联网国际高端智库等,互联网的使用主体与服务对象是全世界的普通网民群体,故峰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考虑平民化与趣味性的活动设计,增强网民参与度。
四、解决之道:优化峰会会议设计
(一)参会成员层面
结合金砖五国峰会和达沃斯论坛,可考虑建设乌镇峰会理事团及会员队伍,将对世界互联网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国家设为理事,将致力于世界互联网产业持续发展的互联网领域的领军人物设为会员。这既考虑到覆盖网络空间各个领域、体现多方参与的同时,也对参与个体与多方行为作出规范[2]。
(二)运作模式和组织结构层面
尽管有吸纳国际组织力量参与协办,但要想进一步扩大会议的国际影响力,成为真正影响国际互联网领域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可以适当弱化政府色彩,吸纳更多的国际组织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
1.注入更多国际力量
可积极探索让峰会成为联合国框架下的一个国际会议,使其具有更加广泛的国际代表性和国际参与度;或者将乌镇这个峰会的诞生地和承办地建設成峰会总部,在其他区域设立分部,如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部办事处,带动“一带一路”国家互联网的发展,面向全球招募官方工作人员,世界互联网大会应当有一支更加国际化的执行队伍。
2.协调政府和社会力量、行政化和市场化的关系
可借鉴达沃斯论坛与博鳌亚洲论坛,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合作伙伴,适当弱化政府色彩,增加社会力量参与的比重,尝试主论坛由政府主导,分论坛由社会力量主导。在国家与政府扶持下培育优秀市场主体,像博鳌亚洲论坛那样选择确立合作伙伴和媒体伙伴,峰会场地支持和物资配给可以采取行政监管下各商户竞标的方式,在餐饮、住宿、纪念品方面给予当地特色产业、政府扶持产业以更多的机会,以此加快市场开发步伐。
(三)论坛设计层面
1.议题设置:主办单位和理事团成员共同商定
为调动全球资源、广纳全球声音,充分了解全球互联网动态,议题设置应当由主办方和理事团共同商定,这样才能使大会及时、全面、准确地从全世界收集互联网领域的最新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最终形成有影响力与共通性的峰会主题与议题。
2.论坛设置:大主题+多论坛,固定年会+区域性活动
参照达沃斯论坛,它每年确定一个大主题,在此基础上安排二百多场分论坛,并且除了每年固定在达沃斯小镇召开的论坛年会,还会举行一系列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活动,如在中国举办的“夏季达沃斯论坛”(在中国设立北京代表处)。峰会也可将乌镇设为总部,在世界的其他区域设立代表处,以“大主题+多论坛”和“固定年会+区域性活动”的论坛模式双管齐下。
3.活动设计:增加“大众化”的互动
增设互动旨在促进与网民直接互动的社交平台话题问答活动,如完善官方微博账号和超级话题建设;增设依靠视讯等多媒体设备进行的异地场外连线分论坛、增加普通网民和与会嘉宾在线对话的机会等,既保持并提升峰会 “高大上”的形象,又促使峰会更加 “接地气”。
(四)峰会成果层面
首先,要加强峰会研究。借鉴“达沃斯论坛”,每年除了固定发表蓝皮书、15项领先科技成果、最佳实践案例集和《乌镇展望》外,还应当建设乌镇互联网智库研究团队,以此为依托,搭建智库研究社区;其次,学习达沃斯组建战略分析团队,建立乌镇峰会研究院,针对全球互联网发展的热点,分小组进行研究、撰写报告,如设立“网络空间治理”研究小组[3]。再次,要密切跟踪研究全球会议发展趋势,加强与同类型大会的交流。如与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大会 ( IGF)的协调与沟通,实现协同互补,努力提升乌镇峰会在国际会议行业中的地位[4]。
(五)会址规划和建设层面
一方面,加强乌镇国际会议产业链的构建,主办地政府可以围绕峰会加强国际会议产业链的构建,吸引国内外更多的互联网主题会议、展览落户乌镇;另一方面,借鉴美国硅谷和西湖大学,以乌镇为起点推进国家互联网公园、国家互联网大学的建设。
(六)峰会传播层面
媒体传播层面,首先,搭建峰会官方新媒体矩阵和云平台,优化APP,设立官方网站、完善微信、微博平台。大会期间和新型主流媒体形成良好互动。其次,峰会召开期间成立专门宣传工作小组,实行小组负责制。以政府为主导,引进市场化机制,公开招标引进专业化的宣传团队。再次,同参会各国主流媒体共建主题版块,加强峰会的国际传播。邀请西方主流媒体参会报道,逐步化解并打破英美主流媒体的“刻板印象”。也可借鉴“达沃斯论坛”,每年都邀请在全球传媒领域内最有影响的人,并将其纳入它的“会员”体制[5]的做法。闭幕期间,后续宣传跟进。采访报道峰会策划的工作人员、参会人员、志愿者等。最后,峰会成果如年度互联网报告进行可视化呈现,在国内外的社交平台传播,延伸峰会空间影响力。
品牌传播层面,即用“品牌化”的思维来传播峰会,优化峰会CI设计,注重峰会资源与其他行业跨界融合,树立峰会品牌。
五、小 结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场峰会在国际上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不是一年两年速成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改進的过程,时间会给我们答案。首要前提是把最基础的工作做好,做好底层设计。参照国际上其他成熟、成功的国际会议,无一不是拥有一套日臻完善、成熟的会议设计。因此,“乌镇峰会”未来的会议运作模式、组织架构、论坛设置、参会人员等的设计都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做好峰会设计,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峰会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浙江在线.外媒关注首届世界互联大会,中国举办盛会彰显大国责任[EB/OL].https://www.yicai.com/news/4045920.html.
[2] 蔡文煜,刘烈,王艳.大型会展传播的媒体联动实践——以无锡2017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为例[J].江南论坛,2018(2).
[3] 达沃斯论坛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
[4] 李新祥.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价值及其创新发展[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4).
[5] 仪名海.传播视角下的达沃斯论坛[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3):51-55.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