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为公众构建了一个自由讨论的网络空间,微博的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去中心化等特性使得微博具备了哈贝马斯笔下公众领域的雏形,因此有人认为在中国具备了实现公共领域的可能性,但是微博与生俱来的“非理性”的特点导致微博成为“伪公共领域“。
[关键词]公众领域 新媒体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概念一般认为是由德国的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著作《人的条件》中最早提出,哈贝马斯在1962年出版的《公共领域的结构与转型》一书中对公共领域的概念进行了充分的论述。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指的是以公共舆论为代表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相对独立的中间地带,公众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的、理性的批判和讨论,自由的表达意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批判性是公共领域的本质特征。
一、微博的发展与公共领域的建构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其原型是推特,推特创始人的初衷是方便员工间进行互动并不是为了公民创办。2018年上半年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37亿人,在整体网民数量中微博用户数比例达到42.1%。微博的诞生打破了以往网络在影响力上对传统媒体的依附,话语权变得相对独立,并且可以为传统主流媒体设置议程,成为替代性的公共领域。[1]微博这些的特性以及在公共事务中扮演的角色看似具备了构建公共领域的要素,有人认为微博构建了中国的公共领域,但是无法忽视的是微博的一特性是建构公共领域的痛点和难点。
微博对于信息的传输速度达到了实时的程度,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信息,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就能迅速传遍网络引发全民关注。知乎上更多的传达的高精尖的信息,对于一普通大众来说身边的社会热点更能引起自身的关注,微信的私密性更强,传递的速度和范围相对于微博较弱,微博更多的关注于社会大众最为关心的社会事件或者说是每个人牛活中都可能会遇到的小事,比如红蓝黄幼儿同事件、北京颐和酒店女子遇袭事件等,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使得微博似乎具备了形成公共领域的特性。
二、微博理性批判能力的缺失
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的一大特点就是理性,理性也是建构公共领域必不可少的要素。非理性一般是指单纯的情感表达,采取犀利偏激的言语进行主观情感的宣泄和外露。[2]哈贝马斯的理性交往理论在涉及交往行为时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当语言涉及客观世界时要求真实性:二是当语言涉及社会领域时要求正确性:三是当语言涉及主观世界时要求真诚性。根据哈贝马斯的批判性交往理论来看,微博不具备理性的批判能力。
微博的匿名性一方面可以使用户更加自由不受约束的发表白己的见解而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用户丧失责任感做出一些失范行為:注册用户门槛低保证了微博用户的群体的广泛性,但是同样的也造成了用户的良莠不齐:缺少把关人一方面可以使讨论的话题更加广泛,另一方面也会降低讨论话题的水准。微博的这些特点很容易导致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网络暴力主要是指两个群体之间的骂战或者是一个群体对个体的语言攻击,在微博上网络暴力在明星身上比较常见,比如王宝强离婚案中全网攻击马蓉属于群体对个体的暴力,而群体间的网络暴力主要体现在明星粉丝群与另一明星的粉丝群开骂,比如赵文卓和甄子丹的粉丝群体对骂事件。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有其行为的一种现象。[3]道德绑架在微博中很常见,例如天津大爆炸事件中网民对明星进行逼捐等。
三、微博用户构成不具有公共代表性
中国的互联网起步较晚,2010年是微博元年,其发展的历程比较短还存年些许的不足。微博的用户在构成上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地域化的特征。[4]公众应该是南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构成的,理应包含中老年阶层,在阶级划分上应该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但是老年人对互联网的应用并不普及,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相对弱势的群体,并不具备媒体素养,无法让自己群体的声音通过设置议题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工农阶层很难通过微博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诉求在很多时候都难以得到倾听,所以在微博上这一群体的声音是缺失的。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具有面向所有公民的开放性和抽调贫富以及身份差距的平等性。[5]在微博上用户的构成还无法达到哈贝马斯的公共理论所认定的公众,换言之微博上的用户构成不够全面。
微博的用户为图一时之快发表评论,鲜少具有思辨性的内容。微博的用户大部分是普通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个人的言论很难得到大范围的倾听,而利用微博可以使自己的声音得到无限的放大,为了博眼球故意发表一些偏激的文字,另外微博用户群体分布比较普遍,我国民众的整体的媒介素养还有待提高,微博上的把关标准混乱,种种凶素造就了微博用户在评论中丧失基本的理性分析能力,无法达到沟通理性,微博上的“仇富”、“仇官”等现象很常见,每当话题涉及财富分配不均匀、出现不公正的现象与富人、官员等标签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民众必会群起而攻之。
四、微博平台丧失公共性
微博为民众自由理性的交往提供了空间,为公共舆论的形成提供了平台,强大的舆论效应迫使政府部门做出相应的回应,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是微博作为社交平台并不是完全处于的真空状态,商业利益和意识形态很容易操纵微博平台。微博热搜很大一部分被明星的话题霸占,微博的转发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明星的微博,流量明星的热搜以及转发量被央视曝光是买来的,在金钱的操控下微博很容易丧失其独立性。微博热搜是民众最为关注、最为热议的事件。而微博热搜被娱乐新闻包揽了,微博公共领域的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新闻头条不关注国计民牛,天天炒作名人八卦,无关紧要的信息会侵占公共讨论空间。[6]
微博的构建是为了形成公共舆论从而维护公共利益,要求所讨论的话题具有公共性,形成的公共舆论要维护公共利益。[7]由于娱乐信息的可操作性强、受众的媒介偏好以及微博运营商的有意推动造成微博上明星信息、娱乐八卦成为主要内容,微博热搜更是常年被明星霸占,公众对于明星的话题乐此不疲,然而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注意力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公众在不知不觉间被其它力量所支配,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严肃话题被明星八卦等娱乐信息不断的压 缩生存空间,助长了泛娱乐化的空气,最终微博用户成为了尼尔.波兹曼口中娱乐至死的物种,而微博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公共性。
结语
现在微博给予了很多人讨论公共事务的权利,让公共领域的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伪公共领域“的现象。哈贝马斯提到公共领域具有乌托邦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微博的互动性、公共性等传播特性使微博具有成为中国公共领域的可能性。
注释:
[1]茹西子、胡泳:《知乎: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理性试验田》,《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2期
[2]晏潇洋:《网络公共领域下视角下的非理性表达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学位论文
[3]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道德绑架
[4][7]郭珊珊:《微博语境下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实践之困境》,《视听》2019年第2期
[5]刘子潇:《微博建构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传媒》2018年第2期
[6]王彗玲:《公共领域视角下微博传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郑州大学2017年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