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我身为总长,岂可知法犯法

2019-09-03 13:13木匠
北广人物 2019年29期
关键词:方氏宋教仁阿莲

木匠

宋教仁,字钝初,1882年出生,湖南常德人。他是与孙中山、黄兴齐名的“辛亥三杰”之一,被誉为“中国宪政之父”。

宋教仁自幼读书刻苦,又天资聪颖,十五六岁,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才子。

宋教仁的妻子姓方,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也许根本就没有名字,可能是因为她做什么都很麻利,人们都叫她“方快姐”。方氏出身于一个平凡的农家,不仅不识字,长得也很一般,年龄比宋教仁还大三歲。

宋、方两家订的一门娃娃亲。1898年秋的一天,方父突然来到宋家,说要退亲。时,朱父已亡,宋教仁便陪着母亲一起接待了方父。

朱母不明白方父为什么要退婚,便问方父:“是我儿哪里不好,才使您不愿将小姐嫁与我儿?”

方父嗫嚅了半天,才说清楚了想要退婚的原因。原来,他见宋教仁不仅学问好,更长得是一表人材,怎么看,都觉得自己的女儿配不上宋教仁。因此,他怕女儿嫁过来后,肯定会遭嫌弃。故思之再三,与其让女儿嫁给宋教仁,遭嫌弃,还不如给她找个她能配得上的人嫁了。

听了方父所说的退婚的理由,宋教仁不禁哑然,遂道:“您老一定多虑了,小婿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人品如何?想必岳父大人也有所耳闻。我娶妻,一定是娶德不娶色。我早就听说方小姐贤德善良,正是我理想中的妻子。您老只管把心放在肚里,这退婚之事,从此莫要再提了。”方父在听了宋教仁的一番话后,自然是大喜过望。为使方家父女放心,宋家母子又和方父一起商定了婚期。

是年冬天,宋教仁就与方氏喜结了连理。

1899年春,宋教仁参加了县里科举考试,并一举考中了秀才。他在考中秀才以后,就有资格进入漳江书院读书了。但要进入漳江书院,需要一大笔费用。宋的父亲原本就是一个穷书生,死得又早,这些年,他们孤儿寡母就指着出租父亲留下的几亩田地为生,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富裕。宋都已经打算要放弃进入漳江书院读书的机会了,方氏却主动拿出了自己的陪嫁,资助丈夫进入了漳江书院。1900年,方氏又为宋生了一个儿子。从此,宋就在外面求学、革命,方氏就在家中,赡老哺幼,努力地尽着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媳的本分。宋对她自然也是心怀一份感激。

1904年11月,宋教仁因与黄兴组织华兴会失败,遭到清廷的通缉,被迫流亡日本。他们夫妻一别就是八年,宋在日本,一直都很思念方氏。1906年中秋之夜,他还写了一首《思家》:

去国已三载,思家又一秋。

亲忧知白发,闺怨定蓬头。

禹域腥膻满,天涯道路悠。

有家归未得,期待灭匈奴。

对妻子的相思之情可谓溢如言表。

宋教仁文武兼修,又生得一表人才,在日本期间,以及后来他回到国内,出任了北京临时政府的农林总长,一直都有一些既摩登又有文化,家世也很不错的女人,希望能嫁给他,但都被他拒绝了。

比如1912年4月,宋教仁刚一上任北京临时政府的农林总长,袁世凯就把自己刚从欧洲留学回来、才貌双全的干女儿阿莲派到了农林部任总长秘书,并让他的一个姨太太努力撮合宋教仁和阿莲。

5月初的一天,宋教仁来到总统府开会。会议结束后,他正准备回部里去上班,就见袁的这位姓冯的姨太太迎面走了过来。她一见到宋,就十分关切地说:“听说总长孤身一人在京,生活起居无人照料,总统的意思是,如果您觉得阿莲还行的话,不如就把她收了吧。”

宋教仁立刻说道:“谢谢夫人的美意,但本人早已娶妻生子,且我妻子这些年来一直在家中,赡老哺幼,没有做过半点对不起我的事,我又怎么能见异见迁呢?”

“可是,我听说您的那位夫人是个乡野村姑,难登大雅。如今您的身份和地位已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冯姨太还想再劝下去,可是宋已经听不下去了,“难道夫人想叫我做当代的陈世美吗?”

“啊!总长误会了,我是看阿莲爱慕总长的才华,又怜惜总长的孤寂,甘愿不计名分,伴随左右。所以,我这才……”冯姨太赶紧解释说。

“夫人若是为她着想,就请夫人再见到她时,多开导开导她吧。再况现在民国了,一夫怎可多妻?”宋教仁又说。

“有何不可?大总统不是也娶了几房夫人了吗?”冯姨太还以为有门。不料,宋教仁立马正色回答她说:“大总统多妻是前清既成的事实,现在已经是民国了,民国实行一夫一妻制,我身为民国的总长,不可知法违法!”

就这样,宋教仁断然拒绝了“总统夫妇”的“好意”。

猜你喜欢
方氏宋教仁阿莲
我不是我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头皮针配合传统体针治疗梅核气临床疗效观察
无愧于世:宋教仁的君子之道
方氏·瓷盘置景
方氏·瓷盘置景
方氏·瓷盘置景
当蜗牛丢了它的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