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亮 林建辰 张怡凡
摘要:为更好地推广中国擒拿,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来探寻中国擒拿的传承与发展方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并结合作者自身的实践体会对中国擒拿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其继承与发扬。传承与发扬擒拿的策略可以有:大力宣传擒拿,确立国家、各省、各区的擒拿传承人;学习日本,把武术包括擒拿列入必修内容;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开设擒拿课,培养传播人才;鼓励有擒拿特长的人才开设传统武术武馆,作为擒拿武术传承的载体;鼓励在能够使用擒拿的部门大力开展实用性强的擒拿技术。
关键词:擒拿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
1 引言
擒拿深刻体现了中华武术实用技击的精髓,其原理博大精深,其技术千变万化,其技法奥妙无穷。作为中华传统武术以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擒拿技术的传承和发扬的必要性越發凸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看待擒拿技术,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擒拿技术,还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武术的精华。
2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源白西方,在英文中称作Intangihle Cultural Heritage,简称“ICH”。我国最早出现于1988年的《文化学辞典》词条“非物质文化”。在我国的其他对应叫法有民族民间文化、民俗文化等。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确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内涵。【1】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T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2】虽然擒拿技术在前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中都没有出现,但前四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门类当中实际上多少都包含着擒拿技术的影子。擒拿在中华传统武术当中是一个较大的概念,在各个门派和拳种中都可能包含着擒拿的精髓。例如太极拳、八卦掌、少林功夫中就含有丰富的擒拿内容。
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育武术文化所面临的挑战
2.1.1舶来搏击文化的冲击
在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之下,来白日本、韩国以及欧洲的搏击运动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逐渐开始兴起,学习空手道、跆拳道、拳击、巴西柔术等外来武术项目的人数在各大城市逐渐增多。
目前人们普遍都认为跆拳道、拳击等搏击运动不仅更容易入门,而且更加具有科学性,并且世界上的各大体育赛事大部分都包含了西方搏击的项目,中国如果想要在西方主导体制下的国际体育体系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按照西方的体育项目来培养对应的体育人才。
截止到目前,国际的大型体育赛事仍然没有包含中国的传统武术体育项目。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当今中国处在和平发展的阶段,武术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像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隔网对抗的体育项目饱受民众追捧,主动去学习武术的人并不多见。
因此,我们在接纳他国体育文化的同时,一定要保留并大力弘扬自己的武术文化。以优秀的武德文化作为我们的根,以优秀的武术技术作为我们的魂,在这样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武技文化的优势与精华,发展我们自己的武术文化。
2.1.2国内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宣传力度与武术资源的不匹配
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大众将太极拳视作“老年人的公园健身项目”,殊不知太极拳在格斗以及擒拿方面还有着非常深厚的积淀。
现如今,中国有许多白喻为大师的人物接受来白散打运动员、泰拳手以及拳击手的挑战,结果都被打得落花流水,网民嘘声一片,不仅感叹中国传统武术后继无人,也为中国传统武术是否能战胜外来搏击术打了个问号。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们民族对传统武术的自信。
随着传统武术被越来越多地搬上荧幕,人们学习传统武术的热情也在不断上扬,但是由于武术资源的不匹配,教练师父的水平参差不齐,还有滥竽充数的情况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习武之人的一腔热血浇了一盆冷水。因此,我们在宣传武术资源的同时,还要让真正的武术得以流传,让花架子被历史的车轮淘汰。
2.1.3缺乏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
虽然许多传统武术都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录当中,但是我们仍然缺乏相应的保护传承措施。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人们通常会将目光转移到更有现时价值的地方,从而忽视了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而如果没有相应的资金和人员,想要依靠社会白发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意识也很困难。因此,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传统武术的保护及传承机制,从政策上给予民族文化传承以坚实的后盾及不竭的力量。
3 擒拿传承与发扬的策略
3.1 大力宣传擒拿,确立国家、各省、各区的擒拿传承人
擒拿技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然而,如果大众对传统中华武术的了解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状态,缺乏兴趣去学习擒拿技术,那么擒拿的传承过程注定是坎坷的。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异常之快,想要让擒拿技术在互联网上得到大众的了解和学习,我们可以通过拍摄相关电视连续剧以及电影,建立相关的网站,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的相应的宣传微博、公众号、APP等都可以用作擒拿技术的宣传手段,培养大众对擒拿武术的兴趣。
为了保证传统武术的正统性以及传承的真实性,相关部门应当确立国家级,以及省市级的擒拿传承人,将擒拿的传承公开,让擒拿技术不再成为绝学。擒拿技术为止戈之术,其传承者首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人品,其次要对擒拿技术有深刻的体会和把握。只有这样绝学的继承人才能更好地受大众监督,把传统武术传承发扬光大。
3.2 学习日本,把武术包括擒拿列入必修内容
甲午战争后,有感于日本将来要和英美俄发生冲突,需要国民增强体质和技术以应付高大对手,日本政府在1898年将日本武术( martial art)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男女皆修。
日本武术当时包括柔道、剑道和相扑,有些学校还加上空手道。二战结束以后,日本文部省在2008年制定了从2012年4月开始武道课成为日本中学的必修课的政策。
据日本文部省近日调查,柔道的占比最多,为64.1%。剑道为37.6%、相扑为3.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教育中就以西方现代体育项目为基础,以田径类的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虽然现代体育教学体系非常完善,能够系统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养,但是这种体育教育模式存在片面化的问题,我们在一味地向西方学习地过程中逐渐忘记了白己的文化。
对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擒拿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应当被赋予更高的地位,我们应当学习日本,将武术列入必修课程当中。
3.3 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开设擒拿课,培养人才
擒拿的传承不能只停留在社会层面,在校学生拥有相对更多的时间和自由,在体育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开设擒拿课不仅可以培养传播传统擒拿技术的人才,还能为未来有兴趣学习擒拿技术的人打下相应的基础。
3.4鼓励有擒拿特长的人才开设传统武术武馆,作为擒拿武术传承的载体
擒拿的传承不仅需要文化软实力的引导,还需要实在的载体。功夫是练出来的,只有大力开设武馆,为擒拿技术的传承培育出色的接班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术才不会出现断层。从政策上鼓励有擒拿特长的人开设传统武术武馆,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补贴,文化的发展才不会只以利益为导向,擒拿技术才会有更好的传承。
3.5鼓励在能够使用擒拿的部门大力开展实用性强的擒拿技术
随着中国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霸坐、霸门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面对缺乏素质的公民,中国的铁路警察总是处在劣势,一是担心实施强力执法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二是担心执法中造成的人员损伤。因此对铁路公安干警及时进行擒拿培训就变得尤為重要。
擒拿技术的优势在于控制住对方,对于铁路干警来说,应对霸坐、霸门的旅客是最好的手段。而且不仅仅是在铁道部门,只要有涉及公共安全的行业,就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擒拿培训,以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良好的环境。
4 结语
擒拿是中国武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擒拿,是我们弘扬和传承这项传统技术的基础,以实践的态度学习擒拿技术,是我们继承和发扬这项传统武术的动力所在。只有秉持坚持的态度和实践的高度,才能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马盛德.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EB/OL]. https://news.artron.net/20180426/n997678.html. 2018-0426/201922.
【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A】.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
【3】赵大元.擒拿秘籍《九重天》译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4】赵大元,刘明亮.实用擒拿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8.
【5】赵大元,刘明亮,王玫防身必备50招[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6】刘明亮.擒拿秘籍《九重天》探微【J】体育文化导刊,2012(4).
【7】刘明亮.对擒拿技理“三环套月勾股弦”的阐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10)。
【8】刘明亮,高静,黄筠中国擒拿与巴西柔术之体育文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9】刘明亮.擒拿秘籍《九重天》破解探析——总诀、无极诀、阴阳诀、三才诀和四象诀的破解卟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