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多部门建议市民每天发呆五分钟一这毫无疑问是近期最可爱的新闻之一了。
只是五分钟完全不够,起码半天吧。
你们中的不少,人又会本能地问:发呆有用吗?
成天就会问有用没用。有时,我看着你们是真窝火。现在的你们,还有人看王小波的书吗?他说过的众多可爱的话里,就有一句“发呆也属于天赋人权的范畴”。
好了,话先说回来。
如果你非要这样问,那么我会告诉你,发呆当然有用。科学心理学发展的这百余年间,已经有不少研究者做了实验。他们发现,发呆越多,创造力越好;爱发呆的人,看问题更有远见;发呆的时候,其实思维正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除此之外,他们还发现,发呆对于增强记忆力和自我保護力也有所帮助。
下一次,当老师动用内力,把粉笔以百步穿杨之态,扔向目光空洞的你的脑袋时,你就可以愤然起立,正义凌然地表态:我正在寻找解题的灵感呢,没走神!
还是算了,我担心下一个飞过来的是黑板擦。
发呆,并非只如王小波所说的,是一种权利,它还是一种能力。
今年春节过后,我回到工作地重庆,开始对自己进行一项实验。
身边的同事、朋友,接连患上轻度抑郁、躁郁症、焦虑障碍。放心,我还好,一向缺心少肺,该睡就睡。但醒着的时间里,每每发呆,脑海里总会冒出各种各样恼人的提示音,警告我:你还有稿子没看,你还有策划没写,你还有信息没回。
这个时候,突然的心悸是不可避免的,突然的暴躁是不可避免的。我深知我表面的平静只不过是因为懒得做表情,身体里头却是时刻想掀桌子的心情。
我太在意周遭的事物了。
在乎我的工作,所以永远想做足提前量;在乎身边的人,所以看见QQ跳动就忍不住戳开回复;在乎这世界的新鲜事,所以APP出现红点,就立马点开一看究竟。
结果就是,我很烦。我烦我在乎的一切,也烦这种烦躁的感觉。
从二月,到五月,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完成这项实验:每天五点准时下班,没完成的工作就当它死了;下了班去健身,心理学家说的,运动有助于自我治愈;晚上九点半上床,把手机放在摸不到的地方;早晨六点起床,洗澡,穿戴,站在窗口安静地发呆,然后早早去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当我刻意遗忘我认为很重要的工作去跑步机上发呆时,当我忽略满世界的新鲜事倒在床上发呆时,我煎熬极了。
这是一个自我驯服的过程。而过程的末端,是精神的明朗,效率的提升,以及幸福指数的飙高。
会发呆的人是幸福的。
就好像中学时期订杂志,没有导航也没有打车费,我一边询问一边摸索着,在烈日当空的盛夏,一条街一条街地找邮局。
那时倒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在那样一个天天被老师拍黑板提醒“集中注意力”的时期,能放空大脑在马路上暴走,去找一家邮局,去订一本杂志,然后一边走神一边捧着看,完全就是准点下班准时睡觉一般的体验。虽然自虐,但也实在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