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永刚,贾亦真,张 磊
(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190)
(1)我国边境线长地理条件艰苦。我国陆地与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2.2万千米,纵观我国绵延的边境线,大多数区域是高原丛林沙漠戈壁,地理条件十分艰苦。
(2)我国海岸线长岛屿众多。我国拥有着较长海岸线,我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国同朝鲜之间的鸭绿江口,南至中国同越南之间的北仑河口,全长1.8万千米。在海岸线以外,我国还有上万个海岛散落在300多万平方千米的管辖海域。
(3)边境地区人口稀少。我国边境地区国土面积197万平方千米,人口2,300多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近一半,有30多个民族与周边国家同一民族毗邻而居。边境地区的人口密度不足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十分之一,人口稀少而分散。
(4)基础建设薄弱。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基本建设欠账多,发展投入总体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低。
绵延的边境线、海岸线以及众多的岛屿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部分。边境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着的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边境地区地处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国务院于2017 年下发《关于印发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通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强边境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边境政务信息网络平台,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安全、社会信用体系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和网络与信息安全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行政村通宽带、20户以上自然村和重要交通沿线通信信号覆盖、边境地区农村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全覆盖。
同时,边境地区信息安全基础工程作为国务院实施强基固边九大工程中的一项,其具体内容包括实施宽带乡村和边境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完善边防边控通信设施,加快网络信息安全、无线电监测系统建设;支持边防覆盖和应急通信工程。
(1)卫星通信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我国的边境线主要集中在山区、沙漠、海岛、高原、草原等地理环境复杂的区域,这些地方的气候条件恶劣,交通运输困难,建设施工难度大,费用成本高,极大地增加了地面通信网络特别是光纤建设的难度。而卫星通信与传统的地面通信设施相比,则不受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是边境地区最经济、最快捷的通信方式。
(2)卫星通信具有无缝覆盖的特殊优势。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加快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网络宽带化进程。但我国幅员辽阔、边境绵延、岛屿众多,偏远地区的通信服务主要还是依靠当下薄弱的地面光纤网络,与人口稠密地区的通信覆盖相比差异巨大,目前仍存在着大量边境线和海岛没有通信网络覆盖。卫星通信凭借传输距离远、覆盖面广的优势,能够缓解这些地区的信息不平衡,增强边境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3)卫星通信满足边境稀疏站点的需求。边境地区的人口稀少,人员基数少,导致这些地区的通信设施利用率低(通信业务量少,电话零次户比例高),运营商在大部分偏远地区的收入难以支撑巨额的通信设施投入。而当前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其只需要建设小型终端就可快速实现通信,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也不会因为地理环境的不同产生太多差异,提升了边境地区的宽带网络覆盖能力。
(4)卫星通信服务边境军民通信体系。在我国漫长的边境线上,不仅仅是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对丰富的多媒体通信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同样,很多边防连队、哨所长期以来薄弱的通信保障能力也急需改善。基于卫星通信这种方式,能够灵活快捷地在这些地区完成通信覆盖,加快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和数字边防建设等项目,构建军民结合的一体化边境通信体系。
通过卫星通信解决我国边境地区当前面临的通信覆盖难题,能够有效实现边境地区的无缝网络覆盖,同时也能够确保沿边巡线人员和哨所在各种紧急情况下的通信保障能力,最终为边境地区建立一个互联互通的综合通信网络,从而服务于边境地区的宽带接入、应急通信、视频监控等应用。
图1 卫星通信助力边境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示意
目前,边境地区的环境复杂多变,且大多数情况下无地面网络覆盖。而卫星通信具备快速建链、不受地形限制、覆盖范围广等优势,是边境地区实现信息全时段传输和实时指控的必备通信手段。
统筹利用通信卫星资源,成体系成规模推进边境管控的信息化建设,构建边境“数字长城”,打造可靠、稳定和快速的通信指挥和调度系统。
(1)在巡逻路线和重点边境线上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平台,将监控前端架在一线,利用卫星通信手段将现场监控信息实时传输给指挥中心,提升科技管边控边的能力。
(2)边区巡逻人员携带移动信息采集终端,通过集卫星通信、视频采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巡逻车,可实时与各级指挥机关建立语音、视频和数据联系,将巡逻位置、紧急报警等信息进行传输与共享,实现巡逻作业的信息报告、人员位置报告、人员轨迹管理、调度管理等功能。
(3)在无人区建设监控系统,通过红外摄像头、激光报警传感器、信息采集设备等对覆盖区域内的重要目标进行动态侦察监控,实现边境无人区的全方位可视可控管理。
(4)卫星通信手段(背包站、便携站、车载站)可以与边境巡逻人员的无线自组网设备、无人机侦查设备、数字集群设备等进行多级联动,覆盖全部边境区域,延展通信范围,使边境一线与指挥中心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实现边境管控指挥的扁平化,提升边境巡逻的现场处置效率。
通过整合各类卫星资源,结合视频采集、导航定位、无人机侦查和数字采集等技术手段,建立陆地、海上和空情边境态势图的立体呈现,形成了上下联动、多维一体、全域覆盖的信息化管边控海格局。
在边境地区根据需求选择一处安装小型化卫星通信终端,实现边境地区居民生活区的通信网络覆盖,为该地区的居民提供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通信服务,例如宽带互联网、无线覆盖、运营商VoIP 电话以及边区“公共信息”普及服务等,其解决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边境地区居民区通信网络覆盖示意
(1)居民在该区域可以利用固定电话或手机同家庭、亲戚和朋友保持联系,以较低的成本维持同外部世界的日常交往。
(2)通过卫星电视和互联网接入服务,则能够帮助边区人民获知外部信息、产品或服务,也能完成一些远距离的线上交易,实现边区和内地人民间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3)政府通过建立“边区公共课堂”和“公共信息普及中心”等手段,通过远程手段,推进边区的党建扶贫和党员教育工作,帮助边民在当地即可了解外面的世界,获得致富的信息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等。
通过卫星通信,为边区居民和家庭提供了包括宽带互联网接入、网络视频直播服务及拨打运营商电话(VoIP)等多种服务,满足了当地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供了更多社会联系的桥梁和工具,起到了增进社会团结、提高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当前我国边境地区大多发展都比较落后,矛盾更加突出,所以目前国家全力推进改善边境地区发展状况。卫星通信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是我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的内容,也是是国家应急通信规划(2016-2020)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卫星通信助力边境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国家战略规划落实的需要,是增强我国卫星通信国际竞争能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有利于破解宽带网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