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沿江镇中心幼儿园 张莲萍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与立场。在孩子游戏时,老师是否要去介入?应当何时、如何介入?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老师去思考的问题。
案例1:玩沙时,孩子们要穿雨衣(连体雨衣)。欣欣把雨衣拿到了座位上,脱下鞋子开始穿雨衣,当她穿到上半身时发现,一只手臂伸进去了,另一只手臂却被雨衣卡住了,伸不出来,只见她一边穿一边试着拽雨衣,尝试了三四遍,还是没能穿进去。“你能帮我拉一下吗?”欣欣对萌萌说道。萌萌一下便帮欣欣把雨衣拉好。最后,欣欣把拉链拉上,雨衣便穿好了。
这是我们班孩子在穿雨衣中常会出现的一个现象。以前,每当看到孩子穿不上雨衣时,我心里都会很着急,赶快跑过去帮忙,偶尔还会抱怨他们穿不好。然而这样的帮助,不但使孩子们失去了锻炼穿雨衣的机会,也给老师增添了不少麻烦。在学习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之后,我放慢了脚步,学会了等待,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与探索。在等待中,孩子们体验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一次改变之后,我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就雨衣这一环节而言,孩子们现在不仅学会了穿雨衣,还学会了叠雨衣。我的“等待”让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的同时,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轻松不少。
案例2:户外活动,诺诺搬来一个梯子放好后又去搬下一个,可是这次搬的梯子有点大,比较重,诺诺搬起来比较费劲,边拖边“嗨哟嗨哟”的喊着号子。涵涵看到后,主动跑过去,“诺诺,我来帮你。”说着,便接过了梯子的另一头把梯子搬了过来。最后,两人齐心协力把梯子架好,一起玩起了爬梯子活动。
案例3:户外游戏结束了,大家忙着收拾游戏材料,收拾完的孩子就排队等着做早操。这边,玩具材料置物架下(一大筐一大筐的积木放置在架子下,按标记排得整整齐齐的,筐与筐靠的比较紧),小溪正着急地将自己拉过来的一个筐推进去,可是总卡着一半推不进去,只见她反反复复将筐拉出来推进去,拉出来推进去,可还是没能放整齐。“需要我帮忙吗?”我走过去,“老师,我来帮她。”这时浩浩急急地跑过来说道。只见浩浩将小溪手中的筐接下来先放到一边,然后将旁边已经放置好的两个筐也拉出来再靠紧点儿放回去,“老师,这两个筐中间空得大,它们可以靠紧点儿,这样这最后一个筐就能塞进去了。”说完,浩浩将小溪手中的那个筐轻轻松松的推进去了。“浩浩真棒,懂得去观察,去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了问题。”我对浩浩竖起大拇指。小溪感激地看着浩浩,两个人开心地跑回了队伍。
其实在这之前,我就发现不远处等着小溪排队的浩浩一直朝小溪这边望着,我想浩浩应该是早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吧,这个方法应该是他在之前放回积木筐时自己得到的经验。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之前,我园户外活动的游戏器材大多是小型自制器材,每次活动前,都是由老师分配放置好,幼儿到场地之后就可以直接玩了。幼儿只负责“玩”,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锻炼,每天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课程游戏化之后,我园户外活动增添了许多中、大型玩具,比如:积木、梯子、轮胎、中或长的木头板子等,这些玩具有的一个人就可以搬,有的则需要两至三人一起合作才能将器材搬到活动场地。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收纳、整理,学会了对应配对摆放,学会了合理利用空间等等。一次、两次、三次……持续这样的游戏,孩子们就能掌握相关的经验,再将这些经验用于未来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去,孩子们的自我能力得到了不断地提升。
但在刚刚实施课程游戏化时,老师也没有转化好角色。一开始孩子们对自己劳动、搬拿玩具、收拾玩具都充满了兴趣。可是这种兴趣往往都会被老师的不耐烦给打断,“你怎么这么慢啊”“应该这样做,这么搬”老师会嫌孩子动作慢,从而说道“你还是放那儿吧,我来”。孩子刚刚激起的兴趣没了,能力得不到锻炼,自信心得不到培养,因为他总会觉得“我不行”。
当课程游戏化长时间实施下来,老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学会了等待,学会了放手,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孩子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学习、进步,老师很少去介入到孩子游戏中。就说这搬梯子,孩子学会了主动去帮助别人、关心同伴,同时两人又学会了合作,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而此时的我,不再像之前一样,看到孩子搬不动就急忙跑过去帮忙,我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去观察,去观察孩子们自己如何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孩子们的这些细微变化,变成了他们学习到的经验。他们的“变化”也是他们学习到的知识的一种变现,这时如果发现问题,老师再去适当地引导,我相信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课程游戏化即将课程投入到游戏中,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遵循孩子的自主意愿,让孩子愉快地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孩子们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从而让孩子们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孩子们学习到的知识经验,不是由他人告知而来,而是通过直接实践获得的知识或技能,并逐步积累,这种经验包括情感的、社会的、自我意识等多方面经验。
游戏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孩子,但不要直接去干预、接管游戏,而是学会尊重孩子的游戏节奏,学会适当地等待。等待,实际就是在进行观察,观察孩子的行为动作,让孩子有更多观察、思考和操作的时间与空间,有尝试失败的勇气和尝试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其实,游戏本身就是孩子自己活动与学习的方式,成人不需要过多的干涉。游戏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孩子生命“节奏”的体现,是孩子生命自我展现的过程。成人的作用只不过是为孩子生命的成长创造机会、提供支撑。“等待”即是一种“支撑”,是一种看似“无为”却有所“作为”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