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宝琛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

2019-09-02 13:22常江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新军收运北京市

常江

日前,北京广播电视台“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针对百姓关心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话题展开问答式的访谈,广大的观众和听众朋友也通过北京城市广播、BTV新闻频道、千龙网、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协网站、北京时间,这些共同搭建的全媒体传播平台上参与了此次直播活动。本报记者来到珊场,进行了采访。从垃圾处理厂过来的嘉宾

这一期的直播访谈节目请到了四位嘉宾,他们是市政协委员王以新、杨鑫、季节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节目在网络进行同步直播,BTV新闻主持人蒋宝琛,在现场主持和收集观众和听众的问题,和孙主任及三位委员一起沟通和答复。

这期“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是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北京市政务服务局联合主办的。主持人介绍说,这次节目请到的四位嘉宾,他们既去了社区又去了垃圾处理厂,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三位委员的提案内容。

资源回收干湿分开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说:“现在北京市每天产生将近2.6万吨的生活垃圾,人均每天1.1公斤。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四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像报纸、纸箱、饮料瓶等等。厨余垃圾比如:菜帮菜叶、瓜皮果核、剩菜剩饭易腐烂的,送到我们的生化处理设施堆肥。其他垃圾就是除此之外的干垃圾,包括用过的保鲜膜、塑料袋、纸巾等等,送到垃圾焚晓厂去焚烧发电或填埋。有害垃圾顾名思义就是对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垃圾,如废荧光灯管、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油漆等。我说的四类垃圾,大家乍一听,可能觉得很复杂,我在这里教大家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八个字:资源回收、干湿分开。”

主持人蒋宝琛也分享了她对“垃圾”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的经验和感受。她对记者说:“垃圾分类就是为了更好地让资源回归。‘资源回收、干湿分开这8个字,真是很形象,又好记,又好操作。我在生活中会把能卖的、不能卖的垃圾分开,然后再把不能卖的垃圾分成‘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分别处理。我去日本旅游,看到满大街上找不到垃圾桶,这让我感到很奇怪。经我细心观察发现,日本人出门时,会带一个随身的垃圾袋,会把自己出门产生的垃圾带回家里,嚴格地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来处理,他们养成的这种习惯我觉得特别好。”

最要难坚持的一桩小事

蒋宝琛说:“孙新军主任讲,垃圾分类确实是‘最难坚持的一桩小事,是真正的‘知易行难。今后,垃圾分类还是要有一定的强制措施的。接下来,北京市城市管理部门会健全日常执法检查,逐步覆盖至居住小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不组织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拒不整改的单位,要移交执法部门处罚;逐步建立‘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以后您住的小区要是不分类或分的不好,环卫工人可能会拒绝收运。”

猜你喜欢
新军收运北京市
说说“名词所有格”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作业 跟踪调查分析
晚清新军:朝廷重金打造的掘墓人
浙江:温州市全力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规范化
用心诠释“孝为先”
合肥:首试餐厨垃圾统一收运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他从戈壁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