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科技2050发展战略研究

2019-09-02 14:01张洪宇张晶吴建寨丁娇娇孔繁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农村

张洪宇 张晶 吴建寨 丁娇娇 孔繁涛

摘要:乡村治理是创建美丽乡村的根本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乡村振兴的必经之路。笔者基于我国乡村信息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美化等乡村治理领域的发展现状、取得成效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研判了乡村治理科技战略领域及其优先方向,明确了乡村治理未来发展的科技重点研发任务和拟解决的核心技术,凝练了乡村治理的4项重大工程建设,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信息化;乡村产业;乡村美化;2050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05-0268-05

收稿日期:2018-09-17

基金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项目(编号:2018ZLK004、2018ZLK002、2018ZLK008)。

作者简介:张洪宇(1985—),男,北京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E-mail:zhanghongyu@caas.cn。

通信作者:孔繁涛,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信息技术。E-mail:kongfangtao@caas.cn。

乡村治理内涵丰富而广泛,涵盖了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乡村治理的特定历史阶段,不同的时间节点赋予了乡村治理不同的时代涵义;着眼于2050年未来发展,乡村治理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显著。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内涵与外延在一定程度上和“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等一致。在专家咨询和综合考量的基础上,以乡村信息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美化领域为切入点,开展乡村治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在乡村信息化领域瞄准数字乡村、农村电子商务2个优先方向,在乡村产业发展领域瞄准乡村特色产业、农业品牌建设2个优先方向,在乡村美化领域瞄准环境建筑设计、村容村貌治理2个优先方向,明确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取向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 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1.1.1 乡村信息化 近年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行业与传统领域不断碰撞、融合、相互促进,我国乡村信息化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数字中国、宽带中国、村村通等普惠性国家大型工程的实施,不断完善农村信息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10个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我国农业物联网领域健康发展的“四梁八柱”,全面开启了物联网这一信息技术高度集成的技术领域在我国示范应用的进程[1]。通过组织实施物联网示范性工程试点工作,提高我国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突破,加快物联网技术的成果转化效用。2017年我国固定宽带用户已达到30 607.3万户,普及率达到69.1%;农村网民已达2.01亿,占总网民的26.7%。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全面推进,打通了涉农信息流向农村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建设线下益农信息社与线上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让涉农信息服务能够“进到村,入到户”,村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信息化带来的便捷服务,已建成益农信息社7.4万个,累计培训村级信息员40.8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 1 634 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近2亿人次[2]。

1.1.2 乡村产业发展 农业部2014年印发了《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年)》通知,規划了重点发展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并细化到县。201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农业品牌建设路径;农业部将2017年设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全面统筹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工作;当前,以特色农产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领域为主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势态迅猛,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抓手。各地政府、企业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合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例如东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貂皮、鹿茸等传统特色产业为主,建成集种养殖、科技开发与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陕西省建成面积、产量居世界第一的秦岭北麓、渭河以南百万亩猕猴桃优势产业带。

1.1.3 乡村美化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十七大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八大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3]。要实现美丽中国的总体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强调,“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重点抓好农业科技引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美丽乡村创建三大工程。全面加快农村地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的新格局[4]。

1.2 取得成效

1.2.1 乡村信息化 (1)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建设,至2017年全国3.2万个行政村已通光纤,占行政村总数的95%以上;农村宽带用户达9 377万户,同比增长25.8%,其中贫困村覆盖率超过90%;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 0.5 MB/s),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规模达到2.09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5.4%[5]。(2)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走进农户,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达 12 448.8亿元,淘宝村数量已达2 118个,淘宝镇达242个,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 800万人[5]。(3)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效果显著,2014年以来农业部在10个省、22个县启动了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2015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至26个省、116个县,2017年起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并在辽宁省等10个省开展整省推进示范工作。

1.2.2 乡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各地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产业,加深资源整合程度,一批新的优势产业园区正在稳步发展。2016年山东菏泽“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到600多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7%;安徽省怀远县已成立甲鱼养殖协会、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各2个;2017年福建省惠安培育中田、昕鑫等休闲农庄,鼎模观光农场、喆畋生态农业、大岞惠女客栈乡村民宿等一批新型业态;同年农业部认定了62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了13个全国性农产品产地市场,通过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评选,阳澄湖大闸蟹、洛川苹果、赣南脐橙等推选出的地方名牌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和信赖,受到社会广泛认同和赞誉[6];同时启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申报工作。

1.2.3 乡村美化 全国各地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结合各地情实际,通过完善农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抓好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项目整治,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7]。2014年北京市密云县推介出特色民居村29个,特色民俗村22个,现代新村28个,历史古村21个;2017年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累计清除农村垃圾800 t以上,改造卫生厕所2 000多户、公厕42座,已有3个乡(镇)和14个市(区)级中心村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陕西省汉中全市共计拆除残垣断壁、破败建筑9 302处,治理河道 1 591 km,疏浚沟渠6 067 km;1 038个村配备了垃圾收集处理设施,修建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村庄达380个,治理养殖污染企业430个。

1.3 存在问题

1.3.1 乡村信息化 从整体来看,我国乡村信息化进程仍处在起步阶段。(1)农村信息化成本总体较高,导致农村数字化程度滞后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加强。部分地区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尤其是移动信号无法覆盖,个别偏远地区仍存在互联网接入盲区。(2)农村电子商务覆盖率较低、线上农产品质量较差。在互联网浪潮的推动下,我国仍有部分村镇还未接入互联网电商平台;已接入村镇在线销售农产品的质量也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部分农村电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重农资下行,轻农产品上行”的现象,更倾向让村民买东西[8]。(3)智能手机在农村的普及率普遍较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仅有32%,而使用智能手机的村民主要偏向其通信与娱乐功能。

1.3.2 乡村产业发展 市场发育不成熟,乡村产业化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部分地方政府、农业企业在农业品牌建设方面动力不足,缺乏品牌发展的战略思维,没有建立系统的农业品牌发展体系[9];农业产业化组织与农民利益关系不规范,合同或协议订单仅有43%,农民利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矛盾无法有效解决,致使分散种植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产业化经营组织规模小,特色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优良品种少、种养殖技术集成及推广示范能力不配套等导致竞争力弱;我国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没有对农业进行横向和纵向以及深度的扩展;农村生活水平、发展条件及工资水平均显著低于城镇,致使农村人才储备空虚,这些关键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的稳步发展[10]。

1.3.3 乡村美化 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落实难度大、共享率低,同时,部分地区在建设中未充分考虑中心村的布局,存在多个项目重复建设情况;很多地区在乡村美化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和专项资金,没有充分利用市场的活力和优势,造成环保资金仍投入不足,形成一种路面干净底下脏,主干道干净小道臭的现状;某些村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民居文化村庄建设点多面散,不能发掘乡村特色,更有甚者被毁灭或破坏;在建筑风格上,未能结合当前的发展战略,体现田园特色;村民缺少积极参与性,极少主动地参与到建设过程中,认为这些工作就是政府负责,存在政府积极热情,村民冷眼观看的现象,严重影响乡村美化建设的进程和未来发展[11]。

1.4 乡村治理分阶段目标

着眼于未来我国乡村的全面振兴,尤其是2个100年目标的实现,乡村发展战略规划要体现中国特色、乡村要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到21世纪中叶乡村治理目标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阶段性规划。到2020年,我国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基本实现。在乡村信息化方面,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以上;农村电商应用基本普及,建立健全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强化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培育打造一批有较强知名度、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建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园。在乡村美化方面,基本实现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体、厕所无害化改造,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率,管护机制初步建立。

到2035年,乡村治理取得决定性进展,在乡村信息化方面,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彻底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培育打造一批在全国范围有较强知名度、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园等示范带头作用逐步显现,有效带动其他地区。在乡村美化方面,实现农村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爱护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普遍增强。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村民富全面实现。在乡村信息化方面,全面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农村信息化水平,各类新技术、新产品在乡村层出不穷。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培育打造一批在世界范圍有强大知名度、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成熟,具备在全国范围大面积实施的条件。在乡村美化方面,让乡村真正成为大家记忆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猜你喜欢
信息化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