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峰
第五档《我与奥运》
《我与奥运》是全国首档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制作的奥运人物高端访谈,提出的口号是“采访有影响力的奥运人,讲述有感染力的奥运故事”。
北京广播电视台冬奥纪实频道的《我与奥运》栏目,是全国首档与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制作的奥运人物高端访谈,提出的口号是“采访有影响力的奥运人,讲述有感染力的奥运故事”。以对话的形式,讲述人物与奥运之间的情缘。用制片人胡宁扬的话讲,就是和有故事的人对话,和奥运之城对话,让有故事的奥运人讲述他们的奥运情结。同时,作为另一档在北京地区同样受到百姓关注的《健身圈》节目的制片人,胡宁扬也表示,节目由关注北京本地的健身活动扩展到全国视野,为全国各地的健身爱好者做出更好的指导和服务。
一档节目是高端人物访谈,另一档节目又要与百姓健身密切联系,不同的节目形式,对于胡宁扬及其团队来说,如何分析应对呢?胡宁扬告诉记者:“接到任务,立刻分拨儿!一拔‘磨咖啡,一拨儿‘做豆汁儿——其实这是玩笑话。每一个栏目都是冬奥纪实频道需要的样态。现今的传播环境下,严肃内容是不讨好的,尤其我们聚焦的又是和冬奥有关,不被大众熟知的人物。但在对话交锋缝隙里,能生发一些思考,扩展我们自己和观众的认知范围。总会有一批观众,对深度内容有心理需求,这是《我与奥运》创办的意义。”
冬奥纪实频道的推出,节目加大了冰雪项目(活动)的报道,对于节目来说,大家克服了怎样的困难又积累了怎样的经验?
对此,胡宁扬说道:“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我们拍摄了半年,见证它建设进程的不同阶段。张家口赛区、延庆赛区、京张高铁的设计者和负责人都在我们邀约名单中。困难对于我们团队来说,从来不是障碍。《我与奥运》的编导需要疯狂的补课,由于这个节目是泛体育的,涵盖建筑、教育、艺术等领域,当然还有冬奥知识。我采访张家口赛区设计总负责人张利时,得知他擅吹奏长笛,我问他如果给您的片子配乐,您推荐哪首长笛乐曲?张利说,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第一乐章或第三乐章……我们找到了乐曲,成为整期的华彩部分。感谢每一位嘉宾,让我们如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的确,高端人物访谈需要做精心的准备,然而,访谈类节目没有什么花样儿可玩。为此,胡宁扬在节目的结尾环节做了一个设计——请嘉宾给2022年的自己写封信。
“节目录制时这个桥段竟然成了让嘉宾最动容、动情的部分。”胡宁扬说,“前中国女子冰壶队队长王冰玉、速滑世界冠军王北星读信的时候都已泣不成声,女编导一边哗哗流泪一边记场记……”王冰玉给自己写道:“看见拿奖牌的运动员,你羡慕吗?看见那些遗感的背影,你心疼吗?你是不是又傻兮兮的哭鼻子了……别哭了,快回去写冬奥会的总结報告吧!愿北京2022圆满成功,愿冰壶实现金牌梦想!愿我依然积极、乐观、爱笑。加油!”胡宁扬说:“我想,读信那一刻,她们都跳出了访谈情境,在和过去的自己、未来的自己对话,流露真情。我心疼她们,更尊敬她们。”
冬奥纪实频道“满月”,未来的成长之路还很长,对此,作为节目制片人的胡宁扬有着怎样的希望、期待和憧憬?
她坦言:“希望我的团队也能在忙碌的工作中思考,有所收获。感谢这个职业,让我也成为双奥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报道经历犹在昨天,又踏上了2022北京冬奥会的征程;感谢我生长的这座城市,从中国的首都成为世界的北京;感谢奥林匹克,让我深入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