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脱钩”论与“萨缪尔森陷阱”

2019-09-02 03:27苏庆义
世界知识 2019年15期
关键词:脱钩中美陷阱

苏庆义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关于中美“脱钩”的声音越来越大。实际上,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美“脱钩”这个话题就逐渐热起来。中美“脱钩”的前提必然是中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脱钩”意味着人为限制双方关系,使之不那么紧密。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各层面,中美之间最紧密的莫过于经济层面的关系,也即经贸关系。从中国入世之后至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前,中美经贸关系经历了六年的蜜月期。在此期间,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其中货物贸易的迅速发展尤为典型。2001~2007年,中美之间的货物贸易增长2.75倍。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中美“脱钩”的声音开始出现。但金融危机期间中美“脱钩”主要是指观察到的一种客观现象,即中美宏观经济之间的相关性在降低,而且“脱钩”的声音并不那么强烈。2017年特朗普就任总统以后,中美“脱钩”的声音越来越大,主要是因为美国试图单方面人为地让中美“脱钩”。“脱钩”的领域包括贸易、投资、科技等。从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来讲,“脱钩”意味着将中国排斥在美国主导或参与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之外。

中美“脱钩”论在美国有一定的市场。“脱钩”常用的英文表达有两个:decoupling、disengagement。其中,disengagement表明,“脱钩”反映了美国整体对华政策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和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础是与中国保持接触(engagement)。但是现在美国国内各界不少人士认为,美国对华接触政策是失败的,没有起到预期的让中国向美国期待的方向走的作用。因此,美国应该改变对华政策,让中美经济“脱钩”。2018年9月,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的首任主任贝德(Jeffrey A. Bader)撰文指出,中美“脱钩”论在美国已经非常具有影响力,存在于政界、学界、媒体界及社会各界。贝德在美国国务院、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美国贸易代表处拥有超过30年的工作经验,其观察应该具有很强的信服力。

中美“脱钩”:目的还是手段?

在理解“脱钩”之前,先要理解另一个重要概念——“萨缪尔森陷阱”。当前,中美已落入“萨缪尔森陷阱”。实际上,中美“脱钩”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国正在赶超美国,不仅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要超越美国,而且中国的创新能力也“威胁”到美国在全球的技术领导者地位。美国部分人士认为,这将使得美国的利益受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2004年发表在《经济展望》的论文对此有学理性的分析。众所周知,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开放比封闭好,原因是在开放条件下,各国都能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从而获得福利改进。而萨缪尔森探讨的是,在开放条件下,如果各国取得技术进步从而比较优势发生了变化会带来何种影响。其结论认为,如果中国在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取得技术进步,则有利于美国;如果中国在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上取得技术进步,则美国受损。很显然,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在赶超美国的过程中,在美国擅长的高端产业获得技术优势,则有损于美国的福利。而且赶超者的经济规模越大,美国的损失越大。不妨将萨缪尔森的这一观点称之为“萨缪尔森陷阱”。如果说“修昔底德陷阱”还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概念,而“萨缪尔森陷阱”则在不改变萨缪尔森的假设条件下无法驳倒。随着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确立技术优势,中美之间已然落入“萨缪尔森陷阱”。

为了摆脱“萨缪尔森陷阱”,美国试图通过采取中美“脱钩”的方式。对于美国而言,走出“萨缪尔森陷阱”的方法有如下四种:第一,在既然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技术赶超对美国不利,那么美国应该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如加征关税、投资限制等来维护自身利益。第二,通过技术打压、科技“脱钩”等手段限制中国的技术发展,不让中国在高端产业获得技术优势。第三,让中国按照美国的要價做出结构性改革,在制度和生产方式上做出改进。萨缪尔森假设的条件是中美两国的制度和生产方式相同,但是在现实中,美国认为中国现有的制度和生产方式(如美国认为中国市场“扭曲”,对中国产业政策、企业补贴等存在异议)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技术赶超的基础,从而希望通过让中国做出结构性改革来让中国丧失经济增长、技术赶超的制度优势。第四,美国让自身的技术进步速度快于中国。在不打压中国技术赶超步伐的前提下,美国技术进步速度快于中国,则依然能获得福利改进。很显然,前两种方法就是“脱钩”,这是美国最容易单方面采取的措施。相比而言,第三种方法是中美目前正在进行的双边磋商的内容,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第四种方法则受制于美国现有的条件和技术进步本身的客观规律。当然,上述四种方法并不排斥,美国可以同时使用。

目前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较小且可控。图为停放在东疆保税港区码头准备出口的整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美“脱钩”只是美国试图走出“萨缪尔森陷阱”的手段,并非其目的。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两件事:一是延缓中国经济赶超的步伐,二是限制中国技术追赶的脚步。中美“脱钩”作为达到目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自然会受到美国各界的青睐。

中美“脱钩”:影响几何

美国如今确实采取了“脱钩”的策略,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个策略是否会奏效?答案取决于“脱钩”的领域和“脱钩”实施的时间长度。如果将经济“脱钩”分为贸易、投资和科技三个领域的话,投资和科技相对容易“脱钩”,贸易则不容易“脱钩”。中美双边货物贸易额分别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14%,即便加征关税对双边贸易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脱钩”时间的增长,中美双边贸易额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下降,但是还是会占有相当的分量。尽管会受到影响,但脱不了钩。投资和科技受到的影响则较大。美国的投资限制已经让中国对美投资受到严重影响。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和2018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下降幅度分别高达36.45%和83.45%。如果美国的“脱钩”政策持续时间很长,中国企业会将对美投资转移到其他国家或者投资在国内。科技“脱钩”也是如此。如果美国政府坚持对向中国企业出口高科技产品的美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而且限制中美两国科技领域的人才交流、研发合作,则科技“脱钩”的效果会立竿见影。

如果美国坚持“脱钩”政策,对于中国而言,会有暂时的负面影响。中国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出口目的地、投资目的地和科技合作伙伴。这些都需要成本。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对外贸易、对外投资、技术发展、产品生产等都会受到影响。但长期而言,中国借此能够成功开拓新的合作伙伴,也会更加自力更生,培育更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对于美国而言,消费者因为无法享受到“中国制造”也会承受相应的损失,企业出口也会由于失去中国这一巨大市场受到一定的损失,科技界也会丧失一定的和中国合作的机遇。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在于,中美各自会将合作机会转移到其他国家。对于整个世界经济而言,中美“脱钩”显然不是好事情,不利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无法使得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最优配置。

中美“脱钩”:前景如何

虽然美国不会轻易放弃“脱钩”政策,但该政策的实施和延续依赖于其他变量。首先,中美之间如果能够达成双边协定,有利于美国放松对“脱钩”政策的应用。其次,如果美国国内反对“脱钩”的声音占据主流,美国的“脱钩”政策将会放松。再有,如果美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获得重大的技术突破,从而重新引领整个世界的科技浪潮,也会放弃对“脱钩”政策的应用,并增强中美经贸关系。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如果中国在未来15年能够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而随着时间的增长美国能更加坦然看待中国的崛起,则美国也会因为“脱钩”政策的失效而放弃“脱钩”的想法。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一方面要尽力避免中美“脱钩”,更加紧密和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双方乃至世界经济的利益。中美经贸磋商如果达成协定,将有助于缓释美国的“脱钩”政策。另一方面中国也要做好“脱钩”的准备,维持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应加快出口和投资多元化的步伐,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在关键产品的生产和技术上不受制于人。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应将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只有当中国成功地在经济总量上赶超美国,才不用担心美国的“脱钩”政策。美国也才会因此坦然接受中国的崛起,并放弃“脱钩”政策。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脱钩中美陷阱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国博弈:回顾与展望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中国电力生产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陷阱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