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周云芝(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从中国杂技源远流长的发展史中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即中国杂技艺术都是从儿童开始学起,通过普及、发展,最终传承下来。杂技演员只有从小经过长期、严格的训练,才有扎实稳固的技艺功底。新中国成立后的杂技崛起,正是因为重视杂技艺术要从儿童抓起,才使很多杂技人具有高超的技艺。近几十年来,我国举办的全国性杂技比赛中,许多获奖节目都是由儿童担当,可见儿童杂技艺术的早期熏陶与教习,是中国杂技的希望所在。
当然,也有另外一些声音,就是关于儿童杂技学员的学艺年龄问题。有些国内的杂技团体为了获取市场效益,过早地将儿童学员推向演出市场,过重地担当起比赛和演出任务,加上训导教育不规范化、基础不扎实,涌现出一批超负荷成长以致艺术生命昙花一现的小演员,这是典型的拔苗助长,是杂技被过度商业化的结果,既不利于儿童杂技学员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杂技艺术的良性传承。
今天,我们既要尊重杂技艺术发展的规律,不能放弃从儿童抓起杂技训练,也要高度注重杂技训练的科学化,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既有专业特长,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时代杂技人才,以此来提高整个中国杂技的艺术品位。
在我的杂技教学工作经历中,一直招收八岁以上的儿童从事杂技训练。杂技学员相当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训练,经过七年的全面培养后达到初中文化程度,同时平衡能力、反应速度、移动速度、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耐力等处在“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时期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可以保证他们在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全面成长。个别为培养顶尖选手而选拔的学员,可以提前进入以学习文化为主、训练为辅的提前班学习,以达到“学、训、演”三不误的目的。
儿童杂技演员参演和参赛的年龄应尽量与国际接轨,国家可以做出规定:14岁以下儿童不得进行商业性演出,以儿童为主的杂技比赛,参加者年龄也不得低于12岁,以此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力,达到培养优质合格杂技演员的初衷和目的。
杂技艺术科学化的训练,还要根据儿童生理的变化,确定合理的训练进程;根据儿童心理的变化,循循善诱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不断消除畏难心理,培养创新思维,选择好基本功和节目课的衔接。此外,还应编创一些适合儿童演练的杂技节目,引发他们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和喜爱,以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除了杂技技艺的训练,还应注重提高儿童杂技学员的艺术素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造就中国未来的杂技艺术家。当杂技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时,必将显现出杂技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
目前的杂技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学单位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幅改进,但一些杂技团体和学校依然沿用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其中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还存在,这既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损害了教师形象,又与当前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不利于提高杂技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且阻碍了儿童良好个性的发展,使得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完善杂技训练体制,并对训练原则作出规定,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法制观念。
目前杂技的教育体制多数还是“团带班”和团校联办的形式。由于专业团体是文化生产经营实体,生存问题是摆在第一位的,因此很容易被短期利益所诱惑,竭泽而渔,以“早见效”为目的,把培养的学员过早地推向市场。为了克服这种依附关系而产生的杂技院团与杂技人才之间的相互制约,建议逐步建立中专、大专乃至大学本科等不同层次的专业学校,形成以学校为主、以专业团体为辅的杂技教育体制。在目前实施高等艺术教育还难以做到的情况下,可主动与艺术院校挂钩联办,采取委托定向培训的办法,直接利用艺术院校教学的成果。杂技教育只有摆脱急功近利,才能真正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总之,我认为儿童是杂技艺术的传统力量和人才来源,是杂技艺术的技术核心和科学体系基础,是杂技艺术的现代教育对象,必须全方位重视儿童杂技学员的培养,他们是中国杂技艺术真正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