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召唤杂技理论加快发展步伐

2019-09-02 09:01高伟本刊
杂技与魔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杂技理论艺术

◎ 文︱高伟(本刊)

杂技理论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从1983年3月全国杂技创新座谈会召开,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杂技界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理论探讨大会,催生了一批理论文章和著作,对指导杂技创作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998年中国杂技家协会设立“金菊奖”,把理论评奖纳入“金菊奖”,并通过不断举办各类研讨活动,推进了杂技理论建设;从新世纪初陆续出版《中国杂技史》《杂技美学》《杂技概论》等三部著作,杂技研究领域第一次有了专门的史、论、美学的理论专著;再到新时代,研究课题、专题的成功申报,理论研究走向专题化等,杂技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有新的进步。

但从全国发展总水平来看,杂技理论研究的水平还是在一个比较低的层面徘徊。理论体系建设还处在开创阶段,实践性理论有一些成果,但基础理论研究则进展不大,没有突破性研究成果;杂技发展中的许多课题还没有触及;研究话语体系尚未形成,发表出来的文章多在浅层次重复等等。杂技发展中艺术创作一枝独秀而理论研究长久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改观。杂技界呼唤加强理论建设,但收效始终不尽如人意。现在是文化艺术兴盛发展的新时代,杂技理论继续安于滞后杂技创作的现状,则其指导与引领的作用渐失,将错失发展良机,也将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之一,就是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而理论的生命就在于它应该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杂技发展中,杂技创作始终顺应着时代的进步,顺应整个社会变革思潮的前进而调整自己。杂技节目从“显技”到技艺交融再到有主题内容;杂技主题晚会、杂技剧从无到有,从简单呈现到剧情、人物比较有深度的叙述与塑造,前行的每一步虽然都是杂技艺术发展内在规律使然,同时更是顺应了社会变革、思想进步、文化繁荣多元的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杂技艺术每一次创作潮流的出现,都是创作者置身于社会生活的洪流中,随时瞄准人们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而做出判断并实践的结果。但比较遗憾的是,杂技理论研究始终未能紧跟社会变革思潮,不能对杂技创作潮流的变化给予有效的关注和研究。理论指导创作实践更无从谈起。这种滞后的状态不仅迟滞了创作前行的脚步,也使理论自身的声誉受到影响。

理论研究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对应社会改革深化的大潮,尤其是与创作实践紧密联系的实践性理论研究,它既应该是对改革开放时代思潮的观照,又应该是这种观照在艺术领域里形成思维成果的体现。杂技理论研究也应如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杂技创作是我国艺术领域中最活跃的艺术形式之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大背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的大好形势,再次为杂技艺术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而杂技艺术的发展也将为杂技理论提供丰富的研究素材。新时代召唤杂技理论加快发展步伐。这一次,杂技理论应该迎头赶上。

杂技理论界有两个先天的缺失:一是在我国艺术研究序列中,杂技艺术至今没有专门的研究院所;二是在我国艺术门类高等院校中,至今没有杂技专业的高等院校,即使是艺术院校杂技专业科系也几乎阙如,杂技教育普遍处于中等职业教育层级。这就造成了在杂技艺术研究领域没有专门的研究人才这个局面。这是导致我国杂技理论研究长期得不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个局面长期存在。因为关系到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问题,关系到体制、机制等复杂的问题,非人力所能解决。但是,我们不能总是把这两个缺失放在口头上,把它作为杂技理论研究缓慢或者滞后的原因,虽然这是客观存在。不可否认,在杂技理论体系建设中,应该有专门的人才去从事这种抽象思维的理论研究工作,尤其是艺术本体的研究、基础理论的研究,以促进理论的提高。但是在改革深化的新时代,在专门研究人才缺乏的状况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理论滞后的局面也不应该继续存在下去了。

首先,杂技理论建设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用现在的话说叫“顶层设计”。可以说,杂技理论长期滞后虽然原因复杂,但有一条是很重要的,就是我们尚未能形成长期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缺乏理论发展的总体构想和规划。制定这个规划,应该有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发展的步骤、发展的时间表以及分阶段、分项目、分类别实施的内容安排等等。这样才能以宏观的战略眼光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现有的人力资源。就体系建设而言,应该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同步进行,不能厚此薄彼,即应该基础理论研究、作品评论与批评、艺术创作规律探索等同步分别进行。这三者有联系也有区别,现在基本混淆在一起,没有分开,这不利于深入研究和使它们理论化、科学化。当有所划分和区别对待后,将逐渐地改变长期存在的浅层次的、就作品论作品的局面,从而强化理论深度,最终达到比较高的科学化程度,提升杂技理论的整体水平。

第二,分类别、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当前,在抓紧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之外,可以利用有限的研究力量从小处切入,进行分类别、分课题或分项目的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举例来说,可先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资料的收集整理出版,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中国杂协近几年出版《中国杂技老艺术家传略》《中国杂技艺术院团发展纪略》就是出于这种考虑。再比如,杂技的本体语言是技巧,通过“技巧”的语言功能向观众传达其本体内涵。但是,杂技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我们可否尝试用一套理论语言对它进行表述和解析?还比如,杂技界普遍对杂技的文化价值、文化内涵没有足够的重视,但其实,杂技在社会中的地位能否真正得到提高,恰恰就在于杂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能不能被人们普遍了解和接受,等等。这样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俯拾皆是。在这里举例,主要是想说明杂技研究领域宽阔,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不需要很多人力,坚持下去必能积少成多,积土成山,最终实现杂技理论研究领域的飞跃。

第三,加快杂技理论人才队伍建设。现在杂技艺术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各类演出、电视节目都有杂技表演,有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上了杂技。而杂技理论研究还是未完全开垦的土地,有许多未知需要探究,有许多领域需要发掘,所以杂技理论研究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领域。现在已经有一些来自地方艺术研究院所的研究人员、来自高等院校的老师与学生和热爱杂技的志同道合的研究者,转入或走进杂技研究领域,加强了杂技理论研究队伍。我们应大力呼吁更多的理论人才关注杂技理论,尤其是高等院校文艺理论科系的大学生们,他们有热情,有能力,有较深厚的文艺理论修养,他们将会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为深化杂技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杂技理论艺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纸的艺术
老鼠演杂技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