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峰 李园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民生建设和人权事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贫困问题就是其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此障碍,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但却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精准没做到位,而引发了很多问题。尝试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精准扶贫的现状,找准脱贫攻坚中所面临的挑战,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新时代;精准扶贫;困境;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1 精准扶贫的新时代意义
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不仅要达到小康,还要做到全面,没有贫困群众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困难的工作是脱贫,最突出的短板是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补齐贫困地区发展落后这块短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头号工程”。在2020年之前,我国贫穷人口全部脱贫,是小康社会达到全面建设的硬性指标。只有这个目标达到了,才能宣布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走精准扶贫之路,躬身实践,实地考察调研,提出一系列扶贫精准理念和精准措施,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揭开了民生建设的新篇章。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的最大的牵挂,而脱贫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好体现。首先,精准扶贫的根本取向是为人民。在落实精准扶贫过程中,广大的党员干部把消除贫困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工作,真正的树立起民生意识和为民情怀。其次,精准扶贫的力量来源于人民。在扶贫中,只有培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起贫困群众的脱贫意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才可以迎刃而解。最后,精准扶贫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开启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征程。精准扶贫是为解决中国数千万贫困人口的生存发展权问题而实施的国家战略,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影响重大。一方面,精准扶贫实现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权。另一方面,精准扶贫保障了贫困人口的尊严。
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冲刺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时期。不管是民生建设还是人权发展方面,都面临着最佳时期。新时代呼唤新作为,谱写新篇章,开启新征程。精准扶贫,国之重任。我们必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 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解决社会难题应运而生的重要产物。该政策的提出,促进了中国扶贫事业的迅速发展,使民生建设和人权事业的发展都上升了一大台阶。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精准没做到位,使得扶贫事业仍面临着许多困境,严重阻碍了脱贫的步伐。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根基,但如何摸准扶贫对象,找出致贫原因,却是我们当今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难题之一。
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建档立卡实施以后,在一定程度上,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大致情况,但离真正意义上的精准识别还有很大的差距。
致贫原因识别不精准。贫困是疑难杂症,其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所谓外因,主要是多数贫困户处于山区,远离市场、信息比较闭塞,发展产业几率小且会出现销路难的问题。对于内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贫困家庭没有奋斗目标,对自己所处的贫困状况习以为常,对美好生活没有极强的渴望和追求。二是部分贫困家庭有严重的依靠思想,主体意识缺乏。三是缺少致富的技能。
扶贫人员的派遣,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却出现难题,使得扶贫工作队的关键作用得不到有效的施展。
扶贫人员派驻不精准。首先,社会扶贫现有力量不足。其次,扶贫人员能力有待加强。最后,驻村人员中出现少量的“南郭先生”。个别帮扶者只搞纸上扶贫和电话扶贫,不深入到贫困群众的实际生活当中,把扶贫工作流于形式。
精准扶贫作为益国益民的好政策,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在具体施策时却出现偏离“精准”轨道的问题。
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扶贫资金作为脱贫致富的保障,但在使用中出现许多问题。首先,扶贫资金拨付不规范。目前,由于同一项目不同部门审批,环节设置过多,审批流程过长,使得专款发放不及时,扶贫工作不能很快落实,影响脱贫进度。其次,扶贫资金使用缺乏精准性。擅自改变扶贫任务和项目,调整资金原本用途的事情时有发生。或者专项资金使用时,没有考虑用户的实际需要,偏离扶贫的目标。最后,扶贫资金管理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扶贫资金缺乏严格管理,挪用扶贫资金用于其他行政管理业务,或用于弥补其他经费不足的项目的事情也经常发生。
扶贫产业选择不精准。产业扶贫是帮扶措施的核心,但在产业的选择上却出现不精准问题。首先,产业发展没做到因地制宜。扶贫产业是政府官员凭借自身经验和特定产业爱好进行选择的,而不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使得部分地区产业出现不符当地水土的状况。其次,部分贫困户由于缺乏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使得脱贫项目很难落实。最后,部分扶贫人员过于考慮绩效考核,在产业选择时,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扶贫产业出现重短期效应,轻视长效机制等情况。
扶贫信息动态管理不精准。首先,扶贫动态管理有缺陷。贫困不是静态的,扶贫工作需要长期跟踪,动态管理,但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动态管理却存在不足。一方面是对受助家庭的后续工作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另一方面是对受助家庭的脱贫情况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其次,信息化管理不足。在精准扶贫中,没有将信息化和精准扶贫很好的应用起来。虽实现建档立卡,但没有建立精准扶贫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实现扶贫工作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扶贫理念是否精准落实,扶贫方略是否有效,必须通过扶贫成效来检验。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导致扶贫效果不精准。
扶贫效果考核不精准。首先,缺乏科学规范的考核制度。现今尚未建立一套完整准确地扶贫标准和评价体系,在精准扶贫绩效考核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影响考核的准确性和公平性。其次,缺乏扶贫绩效的奖惩制度。由于奖惩制度尚未健全,责任主体落实成效有很大的随意性,造成部分绩效不达标者投机取巧,绩效突出者的积极性下降。最后,监督机制有缺陷。从验收申报到现场核实,内部监督都处于“真空”状态,给腐败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3 新时代背景下精准扶贫困境的破解路径
精准扶贫相较于过去的扶贫工作而言,其可贵之处就在于“精准”二字,这是精准扶贫的精髓所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破解精准扶贫困境的路径选择。
扶贫必先识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扶贫是否有成效,得益于对贫困对象和致贫原因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其次,建立完善的识别机制。依据国家制定的统一科学的标准程序深入实际,逐村逐户进行调查研究,准确的甄别贫困人口及其情况,提高扶贫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精准应对致贫原因。一方面要加快扶贫地区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优先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陈旧,信息化落后等突出问题,为促进本地产业的发展和外部资源的引进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激发内生动力。扶贫先扶精气神,思想引导是关键。第一,扶贫先扶志。要从根本上激发起贫困群众脱贫的斗志。第二,加强教育扶贫,提高自身发展能力。为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的从业技能,要加强教育扶贫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充分发挥教育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作用。
帮扶者作为扶贫工作开展的领头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加强扶贫队伍建设。首先,构建多元主体协作的扶贫共同体。要将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精准高效的扶贫治理大格局。其次,要优化扶贫队伍。为充分发挥帮扶者在开展扶贫工作的领头兵作用,要不断推进人才技能培训,为扶贫者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和进行专门的辅导,提升基层扶贫者的实践技能。最后要警惕形式主义。扶贫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根除形式主义的痼疾,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扶贫中的每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
打赢脱贫攻坚战,科学施策是保证,精准到位是制胜之道。
精准使用扶贫资金。为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落实扶贫工作,应制定规范的资金管理制度。首先,扶贫资金要“精准拨付”。扶贫资金要做到专项专款,避免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其次,扶贫资金要“有效利用”。扶贫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真正地把钱用于脱贫上,避免出现扶贫资金使用的随意性现象。最后,扶贫资金要“严格监管”。
精准选择扶贫产业。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因地制宜的产业帮扶。首先,要因地制宜的选择产业。在产业选择上,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产业。其次,加强精准培训。将技能培训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精准指导,切实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最后,拓展致富渠道。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还要注重产业销路问题。要善于借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宣传力度,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为扶贫产品的销路作保障。
贯彻落实动态管理机制。事物是运动变化的,要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动态管理。首先,完善贫困户进退机制。其次要加强对扶贫产业的后续管理。扶贫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扶贫产业发展情况,及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保证产业扶贫项目运行的可持续性。
走信息化扶贫特色之路。互联网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扶贫事业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要加强农村信息技术建设。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大对精准扶贫政策推进和落实的管理。扶贫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时了解扶贫工作进展情况和脱贫状况。根据脱贫成效作出适当的调整,提高网络扶贫精准性。
精准考核既是对扶贫效果的有效检验,也是對扶贫工作人员的审阅与激励。
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准考核机制。首先,强化考核问效。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挂钩,同时还要完善奖惩制度,建立一套精准的扶贫绩效问责制度。其次,建立公正的“双考核”制度。精准扶贫既要对官员进行考核,也要对贫困户进行考核。为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在明确扶贫者职责的同时也要明确贫困户的职责,充分发挥扶贫工作的制度优越性。最后,构建监督机制。要充分发挥监察部门的监督作用,成立相应的监督工作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督查,让扶贫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参考文献]
[1] 段思佳.新常态下的精准扶贫:困境与出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6).
[2] 谢强,蔡晓良.论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