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栖云
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是面料、款式、色彩,而服装又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层肌肤”,所以,三大要素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与服装舒适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服装构成要素作为切入,阐述了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提出了服装设计和服装功效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服装构成的三大要素分别是面料、款式、色彩。在实际的服装设计制作中,三者相互牵制、彼此制约,对服装成型与合体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社会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下,环保主义运动与回归自然的朴素思潮席卷而来,这就要求服装不仅仅只有遮体保护等基本功能,还要带有情感上的人文关怀。需求造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下,设计师只有基于对季节和对人体体表的多重考虑来选择面料、从人的伸曲范围和活动力度等方面来制定款式、从人的视觉及心理方面来使用色彩,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在着衣方面的舒适与需求,做到以人为本,为大众而设计。
一、面料的选择对服装舒适度的影响
(一)夏季服装的面料选择
夏季气候炎热,气温较高,人们出汗较多,这就要求服装要具有良好的防晒与防暑功能,因此要选择吸湿性好、质感轻薄、散热快、透气性好的面料。纯棉布、麻类、丝绸类纺织品为最佳选择。就吸湿性而言,麻、丝>棉织物>羊毛>尼龙>维纶,丝绸、苎麻和人造丝的吸湿能力很强,在炎热的环境下,以上材质的服装相对于其他面料的服装来说能更好地吸收人体排出的汗液,在夏季衣料的选择上,它们是不二之选。夏季服装一般都疏松而单薄,这更能提高散热性。面料表面光滑则反射率高,使得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有降低热量的作用,在面料光滑程度上,麻纤维与丝纤维更加光滑,这两种面料更利于减少辐射。透气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主要取决于面料原材料的厚度与紧实度,在这一方面,棉、麻、丝类织物质地轻薄,更利于散热。
(二)冬季服裝的面料选择
冬季天寒地冻,气温较低,衣物选择要注重保暖性,同时也要注意吸湿透气性。含气量大的起绒布、针织料、双层织物、棉、羽绒等可以满足人们的保暖需求,羊毛、丙纶、氨纶也是保暖佳物。冬季,取暖设施的长期使用使室内空气更加干燥,室外的湿度比室内更高,当人们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衣服表层会受热产生水雾,如果服装面料吸水性强,会降低身体周围环境变化所带来的不适感,如果服装面料的吸湿透气性不好,人们进入温暖的室内后,会产生闷热感,从而脱掉外套,大大增加感冒的概率。大量数据表明,人在经过剧烈运动后,衣服内的温度会高达33℃,湿度会高达80%,而最令人舒适的衣服内温度是31~33℃,湿度为40%~60%,气流10~40cm/s。因此,在冬季内衣选择上可选择更为轻薄、柔软、透气的真丝和保暖性较好的棉织物。麻织物虽然透气性比较好,但是本身质地较硬,有刺痒感而不适合作为内衣面料。
20世纪4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已率先进行暖体假人的研制,近些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也取得不凡成就,研制出可调节式暖体假人。在暖体假人的使用上可以建立隔热值与透湿指数的计算模型,这不仅可以为冬季服装面料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还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服装舒适性研究的进步。
(三)服装面料的心理舒适性
服装面料的心理舒适性主要是从对面料的主观认识进行切入,不同社会层次的消费者对服装面料的选择也不尽相同,有的只追求基本防护功能,有的就会在面料质感上寻求对心理上的认同感,选择一些价格不菲而且更为精致的面料,达到心理的满足感。
(四)新型保健面料对舒适性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的科学技术也已经渗透到与人类相关联的方方面面,服装面料也必然受到了科学的洗礼。随着经济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养生保健越来越看重,新型保健面料的出现令人眼前一亮,并且得以快速发展。设计师在对传统面料进行合理化使用的同时,还要加快对高科技新型保健面料的认识与利用,如防缩免烫面料、防紫外线、防油污、抗菌防臭等多种功能型面料。
在冬季服装面料的运用中,除了传统棉之外,人们还研制出具有保健、抗菌、阻燃功能的喷胶棉,其能够起到改善衣内小气候、养生保健、增加免疫力等作用,有着抑菌防臭和防火、阻燃特点,在消防救火救灾、油气开发等特殊工作上有着重要应用价值。法国、英国等国家已经研制出不沾污渍的衣服、能抑菌防臭的袜子、带有香味的内衣,相关技术也日益成熟。法国已生产具有安眠作用的床单、除汗毛袜裤、能显示主人身体健康信息的内衣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衣服可能更加有科技感,如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运动服等。
二、款式造型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一)服装轮廓对舒适性的影响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穿衣爱好,有独特的穿衣风格,有的偏好宽松款式,有的喜穿紧身版型。但是无论是哪种穿衣风格,最主要的是能使人体感到舒适,不被服装束缚,满足人体的需要。例如,夏季,女性为了突出自身曼妙美好的身体曲线,会选择一些紧身窄小的服装,但是其人体舒适性较差。为了更好地散热,人们应该选择宽松的服装,以加快服装与身体表层之间的空气流动,带走更多身体散发出的热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加大身体合理范围内的裸露程度来降温,在设计上多采用无袖、大领、露背等形式,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来进行良好散热循环。冬季不宜穿着宽大款式的服装,特别应该避开大领口、不收腰和袖口、裤口宽大的款式,因为根据服装上的烟囱效应和风箱效应,此类款式会加大服装内热量的散失,因此冬季服装应采用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款式来加大保温力度。
(二)服装尺寸对舒适性的影响
个人认为,一件服装是否合体,是否能满足人体运动状态时伸展的需要,省量和尺寸起决定作用。女装中多运用省道来达到修身的目的,但是有些是不利于人体舒适的,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因此要多次试验人体运动造成服装变形的程度,满足人在运动时对衣服舒适感的需求。在实际制版中,应当注意的是,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山越低,袖肥越大。A、B、C、Y这四种体型的净胸腰差在12~16厘米,故各体型在胸腰差上应适当控制,这样可以让衣服有更宽松的活动空间,以便保证穿着时更加舒适。
科技改变生活,也更新了人们对人体测量的研究技术。可变式人体截面测量仪、人体轮廓线投影仪、三维人体扫描仪、三维人体轮廓仪等新技术的运用,让人对人体体型有着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体型变化更加數据化、准确化,这不仅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自己体型的变化,也对服装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大大提高了服装的舒适性。
(三)服装压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服装在保护人体不受到外界侵害的同时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压力。服装的宽松程度决定服装压的高低,服装宽松对人体的压力低,紧身的服装对人体的压力则高,紧绷的服装虽然能更好地展现身材,但是会对人体带来压力,缺乏舒适感,长时间穿着甚至会阻碍血液流通,对人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另外,面料压力也会对服装舒适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服装面料与人体形成动态接触,通过变形来缓解面料对人体的压力,如果变形的面料仍对人体产生较大束缚感,设计师应该在人体关节处选择更有弹力性的面料以及在设计方面选择更加宽松的款式,降低衣服对人体的束缚感。
三、服装色彩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众所周知,夏季不宜穿重色的衣服,因为浅色衣服会反射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的所有光,太阳辐射约减少到670kJ/h,而重色的则会吸收这些光,接受太阳辐射热可达到1047kJ/h,这样就会加重人体体表的温度,使人感觉更加炎热。一般来说,色彩对人的生理舒适性影响不大,但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色彩是由不同波长的光引起的,它因人眼对各种不同波长光的感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感,不同色感由于大脑的作用而产生丰富的情绪、感情、精神及行为,这一过程称为“色彩的心理效应”。
在人的听觉、嗅觉、视觉上,视觉对人的吸引力以及影响是最大的,对人心理的冲击感也最强,而对视觉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色彩,不同的人对色彩的认识也不同,这种主观心理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风土民情、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中穿着各类颜色衣服对着装者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如果在庄严肃穆场合穿着色彩斑斓的服装则会令着装者尴尬,然而在轻松、欢快的场合中身穿色彩鲜艳的衣服则会让着装者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感受;相反,则会让人产生厌恶、郁闷的情感。
色彩可以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对服装设计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服装设计师在服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搭配。例如,可利用红色来刺激提升力与持久力;利用黄色来刺激心理的警觉性;更可以利用蓝色来传达刚毅、稳重的情感。所以,设计师要根据人们不同状况下的特定需求来选择服装色彩,从这一切入点入手来对心理舒适进行呵护,满足人们的不同心理需求,为其提供良好的心理调节工具,从而促进服装舒适性的提高。
四、结语
新的生活环境与科技变革促使人们更加注重着装质量与着装态度,这不仅要求人们穿得时尚美观,更要穿得健康舒适。我国虽然是服装生产大国,但是在先进科技与创新方面与西方科技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人们应加强对新型保健面料的科研力度,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加快建立适应我国人体特征的人体数据库系统,切实从各个方面来实现人的着装需求,促进服装舒适性的提高,不断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穿着要求。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