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晴
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化的珍品,不仅在文学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包含一定的科学价值。一直以来,人们都注重探究其文学价值和历史依据,如诗歌内涵、背景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而忽略了其中包含的科学知识,如气候信息。当前,人们可以利用这些气候信息研究古代区域气候,服务农业生产。因此,本文探究了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
研究古代的人文、历史和气候时,人们要充分利用古代文献资料。数千年前,人们就开始记载各类气候信息,所以古代气候信息研究需要参考历史文献资料。20世纪70年代,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竺可桢发表了《中国近千年一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对古代诗歌和其他历史文献中的气候信息及其运用进行分类汇总,并利用现代气象学进行研究,使得这些历史文献中的信息较为可信。但是,受个人经历和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诗歌内容存在谬误之处,这就需要人们抱着审视的态度来研究这些诗歌。
一、诗歌在历史气候研究中的特点
当前,人们可以透过古代诗歌和其他历史文献来研究古代气候、历史和文化。虽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信,但用诗歌和其他文献来研究历史、气候和其他方面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手段。在研究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时,最重要的是对诗歌中的气候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提取的气候信息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必须具备地理位置、时间和气象事件三要素,三者可以反映某地在某个时间发生了某种气候现象,否则提取的气候信息就是无效的。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自此开始,很多诗歌都记录气象信息。我国诗歌创作历史悠久,不同历史时期的诗歌都有气候信息的记录。因此,我国历史的编年史既是诗歌的编年史,也是气候信息的编年史。从《诗经》开始,一直到明清时期,大量诗歌都有对当时气候信息的记载,而这些诗歌对人们研究各个朝代和各个地区的气候有重要意义,无可替代。
二、诗歌在气候研究中的运用
古代,我国劳动人民就按照时令进行劳作,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也记录了气候信息。例如,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农历四月,其他地方桃花花期已过,早已凋谢,而山寺的桃花才刚刚盛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在垂直方向存在差异,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海拔越低,温度越高。再如,《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就西部和江南的景色作对比,西部气候干燥,而江南气候温和湿润。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东边是晴天,西边却在下雨,这种天气现象可能是对流雨。对流雨的特点是时间段,降雨范围较小,雨量大,同一时间段,两个相距很近的地点呈现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
(一)时间要素
有些诗歌和其他历史文献明确提到气象事件发生的时间。例如,孟云卿的《寒食》写道:“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农历二月,我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显著,南方地区温暖怡人,而北方地区依然寒冷。这句诗明确地提到了气象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是,部分诗句没有明确提到时间,人们需要了解诗人生平等信息,大致推断气候现象发生的时间。例如,李白、杜甫名气很大,人们可以轻易推断出他们作诗的时间。对于名气不大的诗人,人们需要结合其他历史文献来进行推断。
(二)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的获取方法与时间要素大同小异。部分诗歌和其他历史文献明确提到气象事件发生的地点,方便人们研究古代天气现象。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上夜雨涨秋池。”这句诗明确提到巴山,巴山地理位置特殊,常常会出现夜雨现象。部分诗歌没有提到地理位置,人们依然需要根据诗人生平,推断诗句中气象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
(三)气象事件要素
除了地理和时间要素,气象要素也不容忽视。雨、雪、风等都是气象事件要素。虽然人们对古代气象信息的提取与研究都是“以诗证史”,但是在研究古代诗歌和其他文献时,要注意气象事件的真实性。我国不乏李白这类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往往会对现实事件做一些加工,甚至进行夸张的修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但是,这类诗脱离现实,可信度较低。因此,其虽然在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在学术研究和气象信息提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另外,人们要关注气候信息的属性。古代,科学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因此古人往往会把很多相似的事物混为一谈。例如,王安石的《咏红梅诗》写道:“北人初未识,混作杏花看。”历史上,北方最初没有梅花,所以北方人在看到梅花时会称其为杏花,因为杏花和梅花的样子差不多。后来,梅花逐渐传到北方,但是在北方普及之前,北方人会将梅花与杏花混为一谈。所以,在研究古代诗歌中的气象信息時,人们需要对诗句中反映的时间进行真伪分析,排除虚构或夸张的部分。由于诗人对很多事物和事件的混淆,人们要对事物和事件进行推断,以便提取诗歌气象事件要素。
三、运用诗歌进行历史气候信息研究的其他问题
在研究古代诗歌中的气候信息时,人们应当分析诗歌创作背景,如郊游或被贬官,还要分辨诗歌本身的谬误。部分诗人受传统思想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诗作可能出现强烈的主观臆断和谬误,影响气候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这就需要人们仔细辨识。
四、结语
我国古代人民拥有丰富的智慧,古人借助诗歌和其他文献将历史气象信息记录下来,人们据此可以研究古代气象信息。不是所有文献都真实有效,人们要判断诗歌和其他文献中时间、地点以及历史事件的记载准确性,以便研究历史气候信息。人们要用审视的眼光来看待古代诗歌和其他历史文献,“以诗证史”是目前研究古代气候的重要手段,但是如何有效提取气候信息仍然需要探讨。
(河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