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老实人》的哲学解读

2019-09-01 12:25闫梦洁
牡丹 2019年21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伏尔泰

闫梦洁

《老实人》为伏尔泰代表作之一,极具哲理讽刺意味。本文主要探究小说中的哲学思想,以期补充对于该作品的研究解读,从哲学层面启迪人们对于悲观和乐观的认知。

作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被誉为“欧洲的良心”。他的作品针砭时弊,讽刺批判意味强烈。短篇小说《老实人》为伏尔泰哲理性讽刺小说的力作,其富有哲学意味,乃至于它的影响在今日依旧不容忽视。该作品被伯恩斯坦改编创作成同名音乐剧《坎迪德》,至今仍广受欢迎而经久不衰。在小说中,作者通过虚幻的语言、离奇的叙事、荒诞性的幽默,猛烈地抨击了老实人所处的黑暗动荡的社会现实,并使老实人对其教导者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展开了质疑,却未曾令其完全滑入马丁所信奉的悲观主义的深渊中。在历经美好幻想破灭后,老实人在迷惘失意之际借工作聊以自慰,寻求精神出路。

一、创作背景

小说《老实人》的创作背景源自里斯本地震引发的一场论战。1755年万圣节,里斯本发生了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大地震。伏尔泰在地震过后写了两首长诗《里斯本的灾难》和《自然法》,主要驳斥了乐观主义阵营中部分过于天真的观点。

莱布尼茨根据他的“前定和谐”学说提出了乐观主义,并发表了《神义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存的世界是上帝所能创造的最好世界,其中的一切存在物都严格按照上帝规定的秩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充盈的巨大链条,并不存在真正的罪恶和不完美,表面上的不完美都服务于整体的和谐完美。这代表了18世纪欧洲的乐观主义思潮,蒲柏亦是追随者并作长诗《论人》坚信“存在的都是对的”,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甚至提及倘若地震或风暴摧毁了整个城市乃至整个民族,那也是出自遵循宇宙间普遍法则。对于此种观点,伏尔泰后来产生深深的疑虑。

伏尔泰在《里斯本的灾难》中系统地驳斥了莱布尼茨的宇宙论,他阐释了自己对于存在巨链的理解:由于各种物种之间的差别迥异,那么宇宙间存在的那个巨链就不是一个连接所有存在物的规则的阶梯。倘若万物之间是杂乱无章的而并非规则地逐层排列,“前定和谐”就只是假想而无从谈及。伏尔泰并非质疑乐观主义本身,而是从莱布尼茨-蒲柏的神义论中发现了自相矛盾之处。他修正了蒲柏的乐观主义中过于天真的部分,他认为若以蒲柏的“存在的都是对的”来解释里斯本这样的灾难,则无异于为灾难和罪恶正名,反而陷入了一种冷酷的宿命论,但他并未放弃乐观主义本身。《老实人》便是在该背景环境下创作而生,该书充斥着更为具体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思想。

二、《老实人》中的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争

小说中,哲学家邦葛罗斯作为老实人坎迪德的教师,一直教导他“显而易见,事无大小,皆系定数;万物既皆有归宿,此归宿自必为最美满的归宿”。因此,受到教诲和熏陶的老实人内心一开始无比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算被男爵逐出城堡,他依然相信“一切皆若连锁”,此种安排是因果导致的最为妥当的安排。而在他逃出保加利亚人的掌握后,遇到浸礼派信徒雅各,并且重逢了已沦为乞丐的老师时,邦葛罗斯向老实人讲了自己感染梅毒的遭遇,老实人听后不禁悲痛,但是邦葛罗斯回答说“在十全十美的世界上,这是无可避免的事,必不可少的要素”。善良的老实人请求雅各帮助,好心的雅各出钱为邦葛罗斯治病,治疗后,邦葛罗斯损失掉了一只眼睛和一只耳朵,但是他依旧坚信世界上一切都好得無以复加。对此,雅各不同意道:“无论如何,人的本性多少是变坏了,他们生下来不是狼,却变成了狼。上帝没有给他们二十四磅的大炮,也没有给他们刺刀;他们却造了刺刀大炮互相毁灭。”人性中恶的方面被雅各一语中的。而邦葛罗斯坚持自我哲学地回应道:“这些都是应有之事,个人的苦难造成全体的幸福;个人的苦难越多,全体越幸福。”

正在他们讨论的时候,船只在马上接近里斯本港口的地方遇到飓风,发生覆舟,雅各被淹死。看到满目疮痍的地震现场,灾民被陆续救出,邦葛罗斯安慰他们说既然地震发生在里斯本就不能发生在别的地方,“因为物之所在,不能不在,因为一切皆善”。地震之后,在举办的功德会上,邦葛罗斯被吊死,老实人第一次开始产生疑问。他想到如果这是最好的世界,最好的世界都尚且如此,好人受罪,那别的世界岂不是更糟糕。

老实人对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开始产生质疑是在重逢了旧情人居内贡,听她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之后。在战乱中,居内贡全家被杀,自己被侮辱霸占,几经改卖,悲惨不已。听到这些,老实人开始反思世界是否真的是尽善尽美的,然后得出这都是邦葛罗斯残酷的谎言的结论。但是,老实人并未完全放弃老师的哲学思想,他思忖新大陆的情况会比欧洲更明媚,于是前往新大陆。途中,老实人听了老婆子的身世遭遇故事,她本是教皇之女,新婚之夜王子死掉,逃离不祥之地却遇到海盗,辗转几番沦为奴隶被强暴,后来眼看母亲被肢解,在战争中忍受饥恶,在非洲遭遇鼠疫传染,活下来又几经被贩卖,最后还失去了被俄罗斯人吃掉的半个屁股,经历百般羞辱。老婆子悲观地说大家都自怨其生,都有自己的苦命际遇。老实人虽承认老婆子所言有理,但是他心底还是没有放弃自己智慧的老师的教诲。在见闻到黄金国这片乐土的尽善尽美后,他依旧怀揣对于美和善的希冀,依旧相信乐观主义本身。

但是,在来到荷兰属地见到黑人缺胳膊少腿的惨无人道,法官和船主的欺凌成性,老实人悲观不已并声称不再相信老师的乐天主义。在海上,信奉悲观主义的老学者玛丁告诉老实人说上帝把地球这颗小珠子交给什么恶魔了,当然黄金国除外,关于人性就像鹞性不改一样。老实人不赞同而认为人有自由选择的意志。在船只到达佛尼市时,老实人相信自己苦尽甘来,否极泰来,一切都会好的。然而,几个月内,他并未如愿见到恋人,开始相信玛丁所言“人生不过是些幻影和灾难”。玛丁再三向其证明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黄金国这个世外桃源,德行与快乐是少有的。

后来,老实人重遇死里逃生的老师,并发问老师在经历被吊死、解剖、鞭打及罚做苦工的悲惨之事后,是否依然相信天下事都是尽善尽美的。邦葛罗斯回应道,他坚持自己的哲学信仰。文本写道:“邦葛罗斯承认自己一生苦不堪言;可是一朝说过了世界上样样十全十美,只能一口咬定,坚持到底,虽然骨子里完全不信。”此句极具讽刺意味,借邦葛罗斯之口一举彻底推翻他所信奉的莱布尼茨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而玛丁断言说“人生只有两条路:不是在性急骚动中讨生活,便是烦闷无聊中挨日子”。玛丁的悲观主义哲学极具叔本华的哲学思想,“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便痛苦,痛苦便无聊,人们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是一种大悲的人生观。老实人虽然不同意此种观点,但也提不出其他主张。土耳其人告诉老实人,“工作可以免除三大灾害:烦闷,纵欲,饥寒”,最后借由工作,老实人会到田庄劳作,寻找人生的精神慰藉。

三、结语

经历一番磨难,老实人从开始对邦葛罗斯的乐观主义哲学全然相信,到后来摒弃他思想中过于乐天的部分,但最终也未曾接受玛丁的悲观主义思想,他依然相信乐观主义,但已然不是一个天真的乐观主义者,而变得更加务实,相信工作是一种人生出路。这也不失为一种适中而不偏颇的人生态度,既不全然相信尽善尽美,亦不陷入人生悲苦凄惨的泥沼,而是用一种相信良善,怜悯悲苦,积极向上,用劳动创作未来的态度过好余生的每一天。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乐观主义伏尔泰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乐观主义
孔子思想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以伏尔泰为例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单独中的洞见
自然的法则
岁月不饶人
乐观与悲观
乐观与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