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
摘要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在治疗颜面部过敏性皮炎中的应用疗效。方法: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与试验组(常规西药联合玉屏风散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2周后颜面部瘙痒、潮红、肿胀、丘疹或红斑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玉屏风散;颜面部;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的发牛与个体体质、精神因素、内分泌异常以及过敏原具有密切的联系,患者接触过敏原后,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特异性抗体分泌,抗体与肥大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促使机体呈致敏状态,患者颜面部皮肤组织出现潮热、红肿、瘙痒,且局部出现红斑以及丘疹,病情严重的患者颜面局部可出现水疱、糜烂[1.2],21。常规西医治疗主要是给予激素类药物及抗组胺药物。2017年5月-2018年5收治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58例,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及常规西药联合玉屏风散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以及远期疗效,从而论证玉屏风散在治疗颜面部过敏性皮炎中的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试验组男18例,女II例;年龄20 - 59岁,平均(41.2±1.6)岁;病程1-21 d,平均(12.4±1.2)d。对照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21- 58岁,平均(41.2±1.7)岁;病程1-20 d,平均(12.2±1.21d。参与本次研究的兩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力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病例选择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颜面部均出现潮热、红肿、瘙痒,且局部出现红斑以及丘疹,均符合颜面部过敏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参与本次研究前服用其他药物患者。②合并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或代谢功能紊乱患者。③对本次临床治疗依从性低,未严格遵循医嘱用药的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左西替利嗪、他克莫司软膏等常规西药治疗,左西替利嗪患者给药2次/cI,口服2袋/次。他克莫司软膏给药1次ld,取适量该品均匀涂抹于患者颜面部。连续给药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玉屏风散药方基本组成如下:防风30 9,黄芪60 9,白术60 9(选白《古今名医方论》)。若患者在主要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伴有食欲不振、纳呆症状可增加神曲、麦芽以健胃消食。若患者在主要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伴有胁肋胀痛症状,可增加柴胡、枳壳以宽胸行气止痛。若患者五心烦热、舌苔黄腻肝胃郁热,可增加黄芩、浙贝母以清热解郁。若患者头重如裹、四肢倦怠、舌苔厚腻、舌有齿痕、大便稀溏等湿浊中阻,可增加厚朴、藿香、砂仁以祛湿化浊。l剂/d,将上述药物置入清水中浸泡0.5 h,而后放入500 mL清水中煎煮,患者早晚温服250 mL。连续给药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颜面部瘙痒、潮红、肿胀、丘疹或红斑等症状积分变化情况,本次研究采用5分制积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患者颜面部过敏症状消失,皮损消退面积> 95%。②有效:患者颜面部过敏症状明显改善,皮损消退面积> 40%,未达显效标准。③无效:患者颜面部过敏症状无明显改善,皮损消退面积≤40%,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 21.O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同时将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积分为计量资料,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f检验;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用n(%)进行表示,组间比较用x-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积分变化情况,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见表l。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疗效:试验组治疗3个疗程后病情好转28例,对照组病情好转24例,试验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过敏性皮炎属于皮肤变态反应,其临床常用治疗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类以及抗炎、抗组胺药,起效快,但是因无法改变患者特异性体质,患者病情可反复发作。中医将其门属于“漆疮”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牛为先天禀赋不足,湿热毒邪蕴于肌表,患者外感他邪易于发病[3]。玉屏风散以黄芪为君,其性甘温,具有益气同表、托毒牛肌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重调节作用。白术其性甘苦,具有燥湿和中、同表止汗的功效,为健脾益气之要药,防风性辛温,具有解表祛湿的功效,为“风药中之润药”,在玉屏风散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药物加减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4-6]。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2周后颜面部瘙痒、潮红、肿胀、丘疹或红斑等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单位时间内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给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桂升,张翠侠,翟晓翔,等.玉屏风散加减联合斯奇康注射液对颜面部过敏性皮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3):304-306
【2】邵建华,洪敏,牛艳,等.玉屏风散抑制小鼠Th2型变心性接触性皮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6,17(14):173-175.
【3】郑劫,洪敏,华永庆,等.玉屏风散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及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8,24(4):7-8.
【4】张秀芳.中医辨证治疗面部过敏性皮炎【J】中国医疗美容,2015,(4):111-113.
【5】侯慧先,周莉,刘坤,等.中药脱敏清水丸治疗颜面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8,39(3):140-141.
【6】崔俐,寇乐,赵晓敏,等.中药颗粒剂配方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4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