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婷 安光辉
摘要 目的:评价耳穴压丸对社区阴虚阳亢证型更年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女性更年期阴虚阳亢证型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单种降压药,研究组予口服单一降压药联合耳穴压丸。两组治疗均12周,比较两组血压、心率、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管理12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和850A,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收缩压降幅优于对照组(P<0 .05)。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治疗后心率及Hcv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f15)。结论:耳穴压丸对社区阴虚阳亢证型更年期高血压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变化。
关键词 耳穴压丸;阴虚阳亢证型;更年期;高血压
更年期高血压指的是进入更年期以后的女性出现的血压升高。由于更年期后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显著降低,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血管舒缩障碍,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出现头晕潮热、汗出、腰膝酸软、头痛、心烦失眠、月经紊乱等症状【1.2】。目前此类患者主要用抗高血压药物和雌激素治疗,长期使用雌激素会刺激子宫内膜增牛或腺癌的发生,中风、痴呆、胆囊疾病、尿失禁和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增加,因此存在一定分歧而未能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课题组前期通过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发现王港地区更年期女性以阴虚阳亢证型为主,本文以降压药物联合耳穴压丸对此证型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阴虚阳亢证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80例,均为女性,以随机数宁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5 - 55岁,平均(49.78±3.44)岁;研究组患者年龄45 - 55岁,平均(50. 10±3.62)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是基于2018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标准【3】;更年期诊断标准参见《中华妇产科学》“绝经过渡期和过渡期后疾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见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诊断标准。主症:眩晕、头痛、腰膝酸软、口干。次症:心悸、失眠、耳鸣、健忘。舌脉: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
纳入及排除标准:(l)纳入标准:①符合高血压及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②高血压分级为1-2级;③符合阴虚阳亢证诊断标准;④年龄45 - 55岁;⑤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白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或高血压病3级;②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病及肿瘤或精神疾病患者;③过敏体质或对药物过敏者;④外耳有病症,如湿疹、溃疡、冻疮等。(3)脱落标准:因各种其他原因,未能完成疗程而退出研究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不愿继续接受治疗,白行退出。
主要仪器与试剂:PA-900特定蛋白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hs-CRP。AU-680牛化分析仪(Beckman,USA),HcV检测试剂盒。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v水平。
治疗方法:(l)常规药物: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25 mg,口服,2片/次,2次/d。如血压仍控制不佳改用厄贝沙坦分散片150 mg,口服,l片/d。(2)耳穴压丸:治疗组在降压药物基础上同时用耳穴进行治療。耳压穴位:心穴、肝穴、肾穴、神门、交感、内分泌、降压沟。操作方法:①耳郭区域用75%乙醇棉球消毒。②使用探针在所选耳区查找敏感点。③镊子夹取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压于敏感点上。④每次贴单侧耳穴,指腹按压至出现酸、胀、沉、重等感觉,每穴30下/次,3次/d。⑤每3d更换1次,共12周为1个疗程。血压测量要求患者取坐位,统一用水银血压计测量,每间断10 min测1次,共测3次,取测量的平均值记录;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2周)分别记录中医临床症状指标等。
安全性评估:血、尿、便常规,心电图和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的观察。 疗效评价:比较两组血压疗效、血压变化、心率、Hcv、hs-CRP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心率测算(通过心电图测算心率值),血HcV参考区间为<15umol/L,hs-CRP参考区间O-8 mg/L。血压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判断血压疗效。①显效: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舒张压下降≥10 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②有效: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舒张压下降<10 mmHg,但在正常范围;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 19 mmHg,但高于正常范围。须具备其中l项。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中医临床症状积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证候积分减少≥30%,明显改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显著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降低<30%【4】。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O统计软件进行分析,x-检验用于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有序分类分析指标组间比较则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和85%,研究组的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治疗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