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著名作曲家比才所创作的歌剧《卡门》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本文对这部歌剧其中一首咏叹调的艺术风格和演唱特点这两大方面进行归纳与概括,目的是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该作品中主角卡门的性格特点与形象塑造。本文选择把《哈巴涅拉舞曲》作为研究对象,遵循了这样的思路——先分析再演唱,并从而分析卡门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比才;歌剧;创作风格;演唱特点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一、歌剧《卡门》的背景创作分析
(一)曲作者介绍与作品的音乐思想分析
乔治·比才法国作曲家,出生于巴黎。歌剧《卡门》是比才的巅峰之作。比才将当时社会最低层的职业烟草女工和士兵搬上了法国的歌剧舞台。音乐上,比才更加注重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从而使音乐能够更加生动。比才的《卡门》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风格巧妙相结合,使《卡门》这部歌剧大放异彩,直到现在仍非常受欢迎。
(二)歌剧《卡门》的剧情发展
整部歌剧从头至尾都塑造了一个吉卜赛姑娘热情奔放、放荡不羁的形象。漂亮而性情倔强的卡门,使唐·豪塞深深爱上了她,并狠心地离开了他的未婚妻。后来,唐·豪塞因私自放走了被捕的卡门而入狱并被撤去了官职,并与上司发生激烈争吵将其杀死,慌忙之中逃离了军队。唐·豪塞又把卡门的丈夫杀死并掠取了他的财物,并且参加到了走私贩队伍中。后来在走私的途中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唐·豪塞发现之后劝阻卡门不要离开,但是卡门不喜欢被束缚,她更向往爱情、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两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之后卡门不顾一切地离开唐·豪塞去找了斗牛士,导致唐·豪塞的强烈不满。在人们为斗牛士胜利而欢呼时,唐·豪塞来找卡门,在威逼利诱之下卡门仍没有选擇唐·豪塞,唐·豪塞难以接受这个结果并将卡门杀死。这是一个不圆满的结局,但是卡门寻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是美好的。这也是比才最直接的写作目的,他想通过卡门的独立人格、自由思想,向当时社会发起有力的抵抗。
二、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的艺术风格分析
(一)歌词分析
在一首歌曲中,歌词往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比才将梅里美的小说再加上他纯熟的作曲技巧,真正使歌曲做到雅俗共赏。在第一幕中卡门出场时所演唱的这首《哈巴涅拉舞曲》向所有人展现了她的爱情观,生动地表现了卡门的独特魅力和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
(二)旋律分析
在这首咏叹调的旋律创作中,比才展示了他才华横溢的创作本领。他大胆使用了西班牙风格的旋律特征来刻画吉普赛姑娘卡门热情坦率、喜爱自由和敢爱敢恨的形象。歌曲的旋律上作曲家为卡门设计的“哈巴涅拉”、突出a响板节奏的“赛吉迪亚舞曲”,以及每次卡门出场都是一系列聚集民族特色的片段。这首《哈巴涅拉舞曲》是比才应第一位女主角扮演者加莉玛丽请求而创作的又称为《爱情像一只顽皮的鸟儿》。
(三)钢琴伴奏分析
《卡门》前奏曲为A大调,回旋曲式。它由两个对比十分强烈的部分组成。第一幕卡门出场演唱的这首咏叹调《爱情像一只顽皮的鸟儿》是边演唱边表演,且采用了舞曲的节奏特点。全曲为2/4拍,拍速近乎于小行板的小快板。全曲左手伴奏基本是由主三和弦及属三和弦的分解构成,重难点是要求将跳音及连音清楚地演奏出来。整首歌曲大致分为两个基本段落:A段,d小调,在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基础上,旋律从高音区(d2)以下行半音级进的模式延伸到下方七度(e1),第二句又开始反向大跳进入,之后又半音下行到达下方八度(d1)。两句为一个乐段,后面一乐段则几乎完全重复了前一段,因此,该乐段呈AA段式结构。在B段演唱以前,有四次对爱情的设疑、歌颂和呼喊,也可以看作引入段。B段,同主音D大调,在舞曲的节奏节拍基础上采用了上下起伏的旋律音调,音乐活泼、自由、流畅。A段与B段这两个段落将女人公卡门放荡不羁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构成了并列单二部曲式。
三、咏叹调《哈巴涅拉舞曲》的演唱特点分析
(一)气息
“气息是一切发声的原动力,也是歌唱书的基础”。寻其依据,不难发现,声乐这门艺术靠的就是这个“声”,而“气”又决定了声音的音质,并且,、气息与吐字、行腔、作势都是密不可分的。《哈巴涅拉舞曲》这是一首女中音咏叹调代表作之一,在演唱第一段(A)段时,要注意旋律里含有三连音的下行半音音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流动与连贯性、三连音的节奏把握,更要注意音准的问题。注意力度的把握,当然力度的控制依然是建立在我们气息的流动上的,要唱出神秘而又挑逗的气氛。还有四次具有赞叹和期盼意味的“爱情”的演唱,这时一定要情绪饱满,注意气息的调整,做到充分的呼吸。表现出卡门不希望被爱情所约束、随心所欲的爱情观,这时气息一定要流动,节奏把握一定要准确。整首歌曲要求演唱者基本了解整部歌剧的发展脉络,体会到卡门的心理活动,才能更好地将歌曲情感表达得较为细致。
(二)吐字
《哈巴涅拉舞曲》是一首法语歌曲的代表作之一,阿尔封斯·都德曾说过:“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语中的一大特点就是鼻腔元音,其实鼻腔元音并不难学,而且极具歌唱性,在歌唱时一定要强调鼻腔共鸣。《哈巴涅拉舞曲》中的歌词简练,比才在创作中又给予了某些音重点处理,特意安排每个字及其上方所对应的每个音,这样,每个句子所体现的不同的感情就这样自然地流露出来,使整首曲子感情丰富。如在这首歌里的这一句“你不爱我,我也要爱你”,所要表达的就是卡门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爱情观;再好比过渡句四次“爱情”的演唱,要表达的便是作者对爱情的赞叹与呼喊。
(三)节奏
整首曲子的节拍为2/4拍,其主要节奏有哈巴涅拉的舞曲节奏为主,比较自由一些。全曲加入了三连音并将跳音与连音进行连续使用,这种创作手法极大地考验了演唱者及钢琴伴奏的节拍掌控能力。速度方面,谱子上标记的是小行板,但在个别地方又有所标注,比如四次“爱情”前面注明的是espress(有情感,有表现的),这句唱出来的时候四次爱情可以做出速度、力度与情绪对比,更加表现出卡门对爱情的赞叹与渴望,紧接着下一句进入到了大调里面,情感也在这个部分得到升华;最后一句“我爱上你呀,你可要当心”,上面标注有cresc(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加强),这句话显示出了卡门不希望被爱情束缚,以及自己放荡不羁、无拘无束的爱情观。
(四)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即唱歌时的体态也会直接影响到歌唱技巧的发挥。如果演唱者不注意歌唱时的体态,都会导致演唱者不能完美地发挥。所以,演唱者在演唱前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使自己能够在一个较轻松的状态下发挥。当然,过分的松弛也是不赞成的。例如,女人公卡门出场时手拿一支玫瑰花,挑逗唐豪塞,整曲重点情绪把握在于挑逗与捉摸不定两种情绪之中,要表现出轻松自如、内心紧张不僵持的状态。此外,肢体语言也会对演唱起到积极的作用。以最后一句高音为例,通常演员可以将玫瑰花扔出,以通过手臂与背部的发力来帮助高音的演唱。
四、结束语
综上可述,当歌唱者在演唱之前还是要将整部歌剧进行详细的理解与把握,并找到对人物形象塑造较为准确的定位。演唱者对歌词与旋律敏感性,和声与结构的了解性都是必须掌握好的,基础地位的气息,吐字与咬字,标准的织体语言,这些要素都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非常注意。再者,作用是相互的,只有做到这些歌唱要素相互协调,作品才能被完美地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作者简介:刘静(1994—),女,汉族,河北唐山,河南大学音乐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