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 高晓东
摘 要:为了更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健康中国”战略,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现有问题,探究对策来提高高校学生基本素质能力,拒绝“文明病”,提高学生体能,优化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使各高校体育文化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更好的落实并普及到每一位同学,力争达到做健康人,办健康事,行健康路。体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健康中国 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教学问题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c)-0013-02
1 “健康中国”概念的提出及科学内涵
1.1 “健康中国”的提出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标志,是幸福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健康也是评价幸福的重要指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是一个具有更高追求的民生战略,对于提高民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当前我国人民整体素质下滑,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高校学生的的体育意识和行为必须要得到改善,提出“健康中国”的概念是必然的选择。
1.2 “健康中国”的内涵
“健康中国”的科学内涵主要包含健康的环境,健康的国民素质,健康要覆盖全国人民三个层面。笔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我们要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能力强是心里健康的主要特征。当代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对于事物有清晰的认识,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但不能妄自菲薄,空想幻想。第二,我们要品德健康。品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法律规范的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越线,不做出格的事,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伤害他人,做个有道德的公民。
2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高校体制过于看重结果,体育评价系统作用不大
高校每年都会针对在校各年级学生所学课业做一次测试,其目的是为了增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增加对体育的重视。据报告称,现全国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十分看重体能体质测试结果,但却忽略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高校中体育课业及格的标准就是看体质测量的结果是否达到及格线,学生因为不想挂科,不惜以金钱为代价找替考,这就失去了体育课的意义。
教学质量评估数据的价值也不能够完全表露出来,每个学院几乎让学生们给各科教师写优秀的评语,学生的实际想法无从表达,体育评价目标太过于单一化,过分强调评价的功能;评价方式多采用体能测试,过于注重量化,评价技术落后,对体育教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改良,创新作用不是很明显。
2.2 新老教师交流不足,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现行高校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导致教师年龄差距较大,我们体育教师的中间力量不足,导致老中青知识体系、授课方法、内容等结合不够,达不到交融融合,学习借鉴。笔者认为新老教师交流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老教师不爱创新,对已有的知识不进行调整。其二,老教师和新教师沟通少,达不到老教师和新教师优点互补。其三,年轻教师在刚任职前几年,不愿意虚心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部分往往采用慢跑热身进行准备活动的拉伸。这种方式太过于普通,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拉伸效果,但是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基本部分中多以老师进行讲述。虽然看起来这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很规范,其实不然。体育课不像室内其他科目那样需要特别严谨的知识关联性,它是开放性和趣味性的。
2.3 学生健康意识浅薄,体育思想理解偏差
学生由于自身原因、家庭原因、社会原因等对体育的认知不够,认为体育运动可能造成身体酸痛。我们国家体育的课程从幼儿园就开课一直到大学二年级,应属于众多科目中课时最多的一个学科,也应是学生们最了解最熟悉的科目。高校除了体育院校或师范院校的体育专业之外,其他院校大多不是很看重体育,所以学生对于体育理解有误。在社会上很多人对体育误解比较深,认为体育只跟运动技能挂钩,并不认为体育还有文化课之类的课程,所以社会上对体育不看重导致我们高校体育对学生体育这方面的重视不足。
3 在“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进思路
3.1 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体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评价指标分综合素质,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现行评价只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工作成效等。且学生只对教师进行单方面的评价。应让教师也要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价,除了课业水平成绩,应多注重有关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及心理状态,以及是否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还应当考核学生的运动兴趣、学习态度、體育心理素质等内容,要注重考察学生平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及次数,全方位地考察和评价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
教师上课前应积极备课,避免使用陈旧的上课方式,多在网上找一些前沿的授课内容,课前游戏等,目的为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应在课上多多强调健身功能,注重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等。在教授运动技能和文化课的同时,要关注学生成长,包括身体心理的成长,情感的变化,情绪的高低,要获得全面发展。
3.2 改革教学方式,增进教师交流
大一开学之前要进行系统的体育能力评测,采用分班教学等一系列形式。拒绝传统形式的上课,这里说的分班级教学不是按照学校给分好的班级进行授课,而是根据每个院系学生评测的结果进行分班。素质好的同学应相对应的学习理论知识,使其具有一定的知识体系。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同学多多进行功能性锻炼。也应进行室内的体育教育,比如心肺复苏的教学,黄金抢救四分钟等课程,要求每个同学都可以多少的了解一些急救知识,顺应“健康中国”的理念,做健康的大学生。
教师之间的问题应多加关注,增进新老教师之间知识体系的深度融合,互相学习,达到优点互学互鉴。学校高层应定期开展教师交流会,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之间有了情感基础才会互相沟通,知识之间的交叉会对教学有新的灵感和创新,利于教学。
3.3 注重学生的运动乐趣,奠定终身的体育思想
学生应能自觉自动的投入到运动去,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每个学校都不缺乏以体育项目为中心内容的社团。这些社团应多多开展体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加进来,秉承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让学生可以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比如多多开展以社团形式开展体育活动,通过我们学校的各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以及各个高校的体育教师,体育爱好者来举办一些娱乐活动,推动高校的体育文化建设,促进我们同学间的社交能力和良好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从比赛中来体会体育精神,利于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4 结语
4.1 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系统评价体系,不能只注重结果,学习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更为重要,除此之外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应该放在首位。
4.2 改革教学方式,摒弃传统枯燥无味的上课过程,多传授文化课知识,例如健身功能,急救知识等。教师之间也应多交流学习。
4.3 多以团体,社团形式开展体育活动,通过比赛来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文化,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 贾斌.“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运动,2017(5):10-11
[2] 宋波.“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体育世界,2018(11):32-34
[3] 赵效江,李长青.“健康中国”战略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困惑与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8(3):131-132
[4] 李素萍.健康中国背景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18(2):85-87
[5] 馬金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2):105-109
[6] 季浏,钟秉枢.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