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甫
摘 要: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现象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体育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手段之一,而且也是奠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的基石,对于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形式的多样化,导致教师无法得知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具有一定实效性,因此本文通过对多种体育教学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试图发现运用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否具有不同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145-04
青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国家生产建设的伟大任务,作为新时代力量储备的青少年更成为了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在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运盛,体育兴,强国必强体育,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的。体育不仅关乎国民素质,更关乎国家未来。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继承者,肩负着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与发扬体育精神的重大责任,而体质健康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也是青少年生活学习的基础。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包含身体形态与发育水平、生理功能水平、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心理发育水平以及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根据大量数据显示[1],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从2010~2014年出现了整体趋势的下滑,并且下滑的速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加速的现象。
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中小学体育教育就不仅只是在学校体育中具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而已,因为这个阶段的体育教育不仅将会影响到青少年一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还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目前的教育要求必须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科目在教育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学校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在体育教学中选取哪种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的实效性,是每一位体育老师都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目前学生普遍出现“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甚至于小学阶段以上的女生出现体育课能躲就躲的现象这,值得各体育部门的关注以及反思,也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才能使学生从被动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课。选取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不会抹杀学生对于体育课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兴趣,还可以教授多种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不同教学法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1.1 契约式教学方法
契约式学习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研究表明主动学者能比被动学者从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快乐[2]。并且这与新课改“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理念也是相吻合的。契约学习法是指通过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与教师进行协商,并签下学习契约[3]。
从理论价值上,契约式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目前我国实行素质教学的理念。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设定出关于个人的学习目标,使得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最为特殊的是,此种教学方法的并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根据的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学习目标,而传统教学法讲究的“齐步走,一刀切”导致一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从体育课程当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而开始对体育产生反感的现象[4]。
汪晓赞[5]等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选取差异性并不显著的三组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运用群体契约法与个人契约教学法的实验组,学习效果明显好于没有运用契约学习教学法的对照组。在开学前跟每一位学生进行协商并签下契约,可以对于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改善,降低肥胖的发生,运用此教学法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并且对于女生的促进效果尤为显著。契约教学法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运动技术难度较高的动作,学生的掌握速度会比运用传统教学法的加快许多,并且由于契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协商签约的,所以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当中的参与性以及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不仅如此,在体育课堂中运用契约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从体育当中获得愉悦感以及满足感,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6]。
1.2 分层教学法
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讲究的是“齐步走”“一致化”,这种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分层教学法的目的就在于,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进行分班教学。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就在于根据学生不同的分类,相应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这样不仅符合“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还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7]。在分层教学法当中根据不同的维度,例如,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根据划分的维度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標,可以充分的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以及减少无法完成体育动作以及身体素质较差带来的压力[8]。
通过赵广高[9]等学者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运用分层教学法的实验组学生在50m跑、1000m跑、1min仰卧起坐与坐体前屈等测试项目中明显优于未使用分层教学法的对照组学生,而肺活量与立定跳远没有显著性差异。从侧面反映出,分层教学法对于学生的耐力、速度以及柔韧等素质有着明显的提高提高。分层教学法以区别对待的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为目标,巧妙的突破了体育教学模式弊端,增加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提供助力[10,11]。
虽然分层教学法具有多种教学功能,满足多种教学目标,但是分层教学的分类,可能会使得学生的信心受到打击以及不利于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并且由于现阶段对于分层教学法当中分类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大多是老师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进行分类,所以此种教学方法还有待优化[12 13]。
1.3 “积极力量”教学法
“积极力量”教学法[14]是指在体育课中,教师运用积极引导的手段,使学生发现体育运动以及体育课的乐趣。这种教学法主要是为了扭转目前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普遍现象。
据张红卫[15]等专家的实验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关于兴趣教学方法中的“积极力量”教学法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虽然都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通过运用“积极力量”教学法,实验组学生爆发力测试项目指标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并且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测试都呈现出比对照组更加稳定的状态。但是由于此次实验的时间较短,无法得出运用此种教学法对于学生的耐力素质是否有所提升,而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下降最为严重的就是耐力素质的测试项目,所以此种教学方法值得更深入的研究与探讨[16]。
1.4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17]是指让学生作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从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化为主动进行探索知识”,不仅如此,案例教学法突破了以往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提高,使得学生享受教学的过程。
案例教学法通常都被运用于体育教学以外的科目教学当中,而根据纪新涛的实验证明,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体育锻炼当中,对于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也有着积极影响。在纪新涛[18]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发现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不仅在身体素质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对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也有着积极影响。并且根据杨杰夫[19]的研究表明,运用案例教学法不仅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对与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以及运动技能的深入了解有着促进作用。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提地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体会到体育的乐趣与体育的快乐。这是其他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法所无法相比的地方,但也不能全然否定其他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恰当合理的融合与整合,以此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30]。
1.5 兴趣教学法
杜威学派与赫尔巴特学派都认为兴趣在教育中占有着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的完成。孔子老先生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雍也》)[31]。丰富体育的教学方法,不仅是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的多样化,更为重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态度,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因为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会决定学生去关注什么,从而决定学生会去做什么[32]。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提升身体素质的保障,学生对于体育产生长久的兴趣之后,可以促进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从而建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兴趣教学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需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中不僅仅获得理论性的知识,更能获得经验型的知识[33]。
兴趣教学法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极大促进的作用。体育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以及体育课程的实效性,根据实验证明[34]在体育课程中将教学内容改为适合男女不同性别,以及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的运动项目,学生在期末的体育考核成绩会有显著的提高,这也间接的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动机对于学生学习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关于体育兴趣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还只停留于2004年,现阶段还缺少实验研究来证明,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否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1.6 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35]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做游戏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法通常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也多种多样。游戏教学法不仅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竞争性和团队性等特点,还可以达到多种教学目的。通过文献资料显示[36],对于学生的而言,在体育课程当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更受到学生们欢迎,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式,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的组织游戏可以使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以及重要内容,甚至于有学者认为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来扭转目前中国学生出现的“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这个现象。当前,以学生为本已经是新课改标准中大力提倡的核心,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指的就是释放学生的天性。因此运用游戏教学方式来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可以作为体育教学中一项重要手段和重要内容;可以更为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
根据研究表明[37],同学们普遍认为在体育课程中运用游戏教学可以促进自己掌握更多的运动技术动作,还可以提高个体对于体育的兴趣、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以及培养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38]。根据调查显示由于女生受制于身体机能以及身体形态的影响,在正式的体育课当中,更希望减少专项练习时间,已获得更多的游戏时间来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练习[39]。但是目前关于此种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较少,主要是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思考,所以此方法的还值得更深入的探究。
2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当中,还是以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当中的“新式教学法”都移植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而我国一线体育教学教师缺少这方面的理论以及实验经验,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还是以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为最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进行文献收集时发现大多数的教学方法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上,很少实际应用于体育课堂当中,这也导致我们无法准确得知,该种体育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目前我国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还是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最基本的依据,如果我们的研究仅仅停留于理论研究,而未深入到课堂进行实验的话,那么我们也无法评定该实验方法是否具有切实的实效性。
根据目前现有体育教学“新式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当中,我们可以明确得知,在体育课堂当中,虽然运用传统体育教学法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学生对于这样的教学方法参与并不是十分积极,所以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并不明显。而运用“新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以及柔韧素质都有显著的提高,除此之外,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课程的参与性都有的积极影响,运用在课程当中“新式教学方法”可以更好的为终生体育提供助力。但是在课堂中运用“新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爆发力素质以及男生引体向上的提高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有许多,例如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实验时间的限制等。但是如何才能让这些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体育课堂当中,也是每一位体育老师应该进行思考的问题。
虽然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青少年体质下降不应该只有学校体育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家庭以及社会也应该对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问题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个人、家长、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体育锻炼意识,若想要改善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状况必须依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四位一体,对于青少年儿童体质问题进行多方面积极的干预措施,为实现在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所提出的“到2030年,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重大目标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 杨忠平,董彦会,王政和,等.中国汉族中学生2014年与2010年体质健康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6):806-808.
[2] 田山俊,杨桂梅.学习契约与契约学习——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77-80.
[3] 秦海权,季浏,汪晓赞.契约学习法运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探析——兼谈“契约式体育学习法”的界定[J].体育科研,2010,31(4):94-97.
[4] 潘跃林,王瑞静.部分体育教学内容“契约式”教学模式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4,21(4):104-108.
[5] 汪晓赞,季浏,秦海权,等.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准实验研究——以上海市第一中学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88-91.
[6] 李倩倩,陈棣,胡效芳,於新福.契约学习法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11):93-97.
[7] 刘留,张进喜.分层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1):85-87.
[8] 冯超.初中体育选项课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4(1):80-82.
[9] 赵广高,乐伟民,屈丽萍,等.体育分层教学模式下大学女生体质健康的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10):101-107.
[10] 吕园欣.体育动态分层教学从“一刀切”到“重个别”的应用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33):113-115.
[11] 钱巧鲜.体育分层教学及其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05):155-158.
[12] 黃俊.体育课分层教学的弊端及其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2):96-97.
[13] 司宇.中学体育隐性分层教学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4(12):137-139.
[14] 张红卫,隗金水.“积极力量教学法”促进初二女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05):111-113.
[15] 张红卫.“积极力量教学法”促进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A].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ChinaSportScienceSociety):,2015:2.
[16] 张红卫,隗金水.青春期女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明德中学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2):167-168.
[17] 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22-24.
[18] 纪新涛.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15(17):169-172.
[19] 杨杰夫.基于案例教学的体育教学技能微格训练实验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32(3):117-121.
[20] 肖红.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16):137-138.
[21] 郭戈.教育学和心理学中的“兴趣说”[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9):3-13.
[22] 常攀攀,罗丹丹.杜威“做中学”的系统阐释及教改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7,(2):77-79.
[23] 郭戈.关于兴趣教学原则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2,33(3):119-124.
[24] 梁甲仁.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2004(2):82-84.
[25] 王彩平,侯晶晶.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5,(36):27-29.
[26] 袁海强.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运用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5,(3):146-149.
[27] 苏晓明.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S1):75-76,79.
[28] 于贵身.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60-61.
[19] 妥培兴.体育游戏教学——从“玩的体育”到“玩的艺术”[J].教学与管理,2014(32):47-48.
[20] 黄忠辉.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5(10):79-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