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2019-08-30 05:30高延军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新时代创新

高延军

摘  要: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下高校体育教学重要的发展目标。为了确保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实用效果,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很有必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适应程度,同时,对于推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  高校体育教学方法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7(b)-005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大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升级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对全民健身运动提出的更为深入、更加普及、彰显常态化特征的全新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作为衔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键环节,在推进学校体育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对其实用型教学效果的追求,以便于为确保广大高校学生常态化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打下坚实基础。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知识的传授及信息的传递所采用的相应手段或方法。教学方法使用会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由于受狭隘的“唯成绩论”的束缚,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具有强制性、功利性的弊端,致使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虽然能够满足达标测试的要求,但是其实用性较低,“学无所用”的现象较为明显。鉴于此,在新时代下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实用效果的全面提高,不仅有助于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同时,对于广大高校学生全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参与,更是彰显出重要的社会价值。

1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新时代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里程碑,同时,也是高校体育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作为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全民健身是高校体育最为本质的义务,同时,还肩负着为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体育综合素质能力人才的社会使命。当下,高校体育教学所呈现出的社会化发展态势,已经充分证明了高校体育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在新时代下,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用以促进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首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体育强国不仅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竞技体育水平,同时,对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育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群众基础是衡量体育人口数量、检验体育发展体系厚度以及验证体育事业发展动力的重要条件。在新时代理论的引导下,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打破“唯成绩论”狭隘观念的束缚,提高学生实用型体育健身技能,不仅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与质量,这对于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次,适应与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推进精准式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现阶段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人民的生活水平愈加提高,对于健康的诉求更为迫切。高校学生在毕业后将开启其职业生涯,也标志着对大众体育活动的完全参与。因此,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体育健身技能会对其未来的体育健身活动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下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体育教学的精准性,实现精准性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全面推广与普及,确保学生实用型体育健身技能的发展,对于其当下与未来的发展都彰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修正学生功利性体育学习动机,培养其体育学习的自主意识。由于受“唯成绩论”教学观念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满足达标测试,修足学分是其参与体育学习的重要目的。这种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会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意识以及实用型体育健身技能的获取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新时代理论的导向下,通过对传统的强制性、功利性教学方法的摒弃,研创具有引导性、启发性、激励性、刺激性、开放性等特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主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发与培养,确保其积极自主地修正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形成彰显适应性与实效性的体育学习动机,会对学生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  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2.1 遵 循新时代理论的引导,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采用要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因此,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首要环节在于教学观念的转变。新时代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发展程度,适应当下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态势,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取向。在此背景下,为了有效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适应性发展,在新时代理论的引导下,实现对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条件与基本保障。

2.2 坚持“以人为本”育人观,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的社会功能得以不断地显现。尤其是在新时代下,“以德树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等成为引导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尤其是“以人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是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同时,更是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体导向。鉴于此,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应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为准则,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这就要求:首先,教学方法的创新要突出引导性与启发性的特征,用以刺激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进而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来实现自我的补充;其次,要注重开放式教学氛围的营造,打破传统的封闭式、强制式教学模式的禁锢,采用激励、点拨与辅助的手段来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用以确保学生自身体育素质能力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最后,在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拓展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视角,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方法体系,用以满足不同素质基础、不同发展取向以及不同兴趣指向的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整体效果的有效提升。

3  结语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新时代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在发展取向上做出适应性的调整,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大好的契机;同时,新时代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所赋予的全新使命,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精准性的理论导向。因此,依托新时代加强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适应性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庆斌.“立德树人”视域下加强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学风建设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34):124-125.

[2] 冯岩.21世纪学生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探索性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4):31-33.

[3] 周辉.对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0(5):36-38.

[4] 陈建嘉.论大学开放式体育课程的基本特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4):79-80.

猜你喜欢
新时代创新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