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鸣卫 许旗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6-003-02
摘 要 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是文化理念也是指导思想,并当仁不让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引领之一。本文从四个角度论述了文化自信是我国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从六个方面阐明轻工行业应当如何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夯实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更好地推动轻工业事业繁荣发展,为我国从轻工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跨越贡献更新更大的力量。
关键词 新时代 轻工业 文化自信 思想工作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和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践行,是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都分别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也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既是文化理念又是重要的指导思想,文化自信当仁不让地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引领之一。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夯实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更好地推动轻工业事业繁荣发展。
一、文化自信是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深深地扎根于轻工行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帮助职工逐步加强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从而为更好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宽阔的空间。经过历史积累和沉淀,文化自信已然成为轻工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一)文化自信因轻工业在我国经济地位的提高而形成
建国初期,我国受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封锁压制,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举国农业生产创造的有限的国民经济去支撑工业起步与缓慢发展,没有足够的资金发展大规模的轻工业。70年代中期,我国逐步调整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重,加大轻工业的发展力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進,国家制定和实施了优先发展轻工业的战略部署,改革开放前期,轻工业产值与重工业产值基本接近;至今,我国轻工业在全国工业的地位今非昔比。企业规模与实力都有明显的提高,在国际环境竞争力不断增强下,我国在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上明显高于他国。
伴随地位的提升,政府与人民群众对轻工行业的需求与日俱增,轻工行业职工对企业的使命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企业形象逐步提升,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得到加强,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文化自信。
(二)文化自信因世界和国家轻工业的发展趋势而更加突出
“十三五”时期,国际经济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消费升级市场潜力巨大,为轻工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7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了《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41号),指导我国在十三五期间轻工业创新发展,推动“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转变。在此形势下,需要轻工行业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优势,研发推广中国文化元素突出、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产品,重点使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品质更加优良、个性化需求得到更高的满足;同时,产业集群区品牌加快培育、加大文化推广、提升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建设,做好非遗、节庆、民俗、民族等文化特色产品推广;在品牌培育过程中,以“创品牌”树立中国制造良好形象,强化企业品牌发展和竞争意识,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品牌建设实现价值链升级。以上这些,无一不充分突现出文化自信对新时代轻工行业的重要性。
(三)文化自信是轻工业精神轻工业文化的沉淀和升华
多年来,企业文化在轻工企业发挥了充分的作用,想要求其对社会经济效益和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起到了更大助推作用,还必须继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以“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企业”为座右铭,致力于技术创新,短短几年就完成了从一个技术跟随者到世界领先者的华丽转身,引领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广州轻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秉承“打造健康轻工”的企业精神,坚持节能环保、日用化工、健康食品、商贸文体四大主业齐头并进,产品名牌荟萃,积累起“广货”美誉。青岛啤酒集团深得齐鲁文化中儒家思想的浸淫,围绕着啤酒文化的特色,形成了诚信、和谐、开放、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和“激情成就梦想”的品牌主张,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由此可见,伴随我国轻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也得到不断发展、不断积累、不断沉淀、不断升华,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文化自信,并扎根于职工的头脑,外化于指导职工的行动,奠定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实基础,成为激励职工为企业发展拼搏奋斗、奉献力量的精神支柱。
二、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进一步夯实轻工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时至今日,我国轻工业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消费升级为导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推动轻工业持续增效和质量提升。2018年轻工业经济增长维持高位,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内外市场正值繁荣,创新升级效果显著,龙头企业快速跃升,为国民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以及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我们更加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建设中核心作用和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夯实轻工行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推动轻工业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创出新作为。
(一)坚定不移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文化自信的根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教育人,引导轻工行业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彰显出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二)发扬党领导人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发扬光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通过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把先进文化转化成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先进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企业跻身行业先进前列。
(三)不忘初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内涵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包括了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具有引领作用,能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强调不忘初心,强调轻工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担当的责任,提醒企业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要体现社会效益,更好地构筑起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轻工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四)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激励职工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从本质上讲,“工匠精神”是指职业精神,基本体现在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上,是从业者在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的表现。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文化,“工匠精神”中蘊涵的巨大力量,要在整个企业文化建设中融会贯通并发扬光大,使其在企业发展中能够滋养员工精神和推动企业文化发展得到有效验证,我国属于轻工制造大国,也正趋向于轻工制造强国,但轻工行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发展不平衡。我们要在轻工行业中努力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引导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凝心聚力,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培养成为适应轻工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早日实现轻工强国梦做出最大贡献。
(五)砥砺前进,充分建立和发扬优秀品牌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一个企业的品牌是企业文化不断增值的重要标志,是将文化变为先进生产力的有效成果。企业品牌的树立非一日之功,因为品牌不是个体存在,而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和水平的整体体现。品牌文化就是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广为传播,获得认同,品牌文化发展到最高境界才能形成品牌,才能体现出企业深层次的价值。2017年国务院把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目的是要大力宣传自主品牌的知名度,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为此建设优秀的品牌文化,塑造更多更强的中国品牌,是轻工行业企业肩负的时代重任。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将轻工业的品牌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系统部分,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品牌建设整个过程中,赋予品牌强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扩张能力,把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进行充分延伸,进一步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轻工企业已经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的重要时期,轻工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全力夯实新形势下轻工行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全面深入推进先进文化建设,加强品牌塑造,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为实现轻工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贡献更新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2]轻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工信部规〔2016〕241号.
[3]关于在轻工行业开展“大国工匠”推荐学习活动的通知,中轻联办[2017]287号.
[4]蔡启壁.新中国建国以来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及现状[EB/OL].中国工业新闻网,2018-03-20.
[5]何烨.三品战略成效初显、高质量发展正在路上—2017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光明日报,2018-3-06.
[6]黄进.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N].新华日报,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