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电池产业格局

2019-08-30 06:15谭晶宝
汽车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宁德松下动力电池

谭晶宝

动力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让其成为企业的必争之地,甚至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6月24日,工信部官网公告称,自2019年6月21日起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批符合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同时废止。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全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7GWh,同比增长57.0%。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NEF)的最新预测,2019年电池产量预计为316GWh,2025年将是现在的4倍,达到1211GWh。电池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布局并持续加大投入。电池产业链陷入了激烈的争夺战。

市场或洗牌

工信部的上述公告意味着,中国电池产业或将重新洗牌,此后将与日本和韩国电池厂商展开真正的较量。

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电池产业发展迅猛,之所以能够领跑全球,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从2015年开始,工信部共发布了四批满足《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目录(俗称动力电池“白名单”),只有进入该目录的企业才能享受政策补贴。换句话说,没有进入目录的企业几乎无法在中国市场存活。入选该目录的57家电池厂商均为本土企业,彻底将松下、LG化学、三星SDI排除在外。所以中国电池企业能获得这样一手好牌很大程度上是政策导向,而非市场决定。

经过近两年的发展,中国电池格局逐渐形成由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垄断的局面。比亚迪拥有整车厂和电池厂的双重身份,其电池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另一家电池霸主宁德时代,可以说在政策的扶持下如鱼得水。近几年,为了保持先发优势,宁德时代几乎与国内所有的整车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前完成“占坑”。2018年,宁德时代更是以24天的纪录刷新A股IPO过会纪录,作为一家“独角兽”公司,上市之后市值一度达到2000亿元。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2018年,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为41.19%;2019年前5个月,宁德时代装车量占总装车量的42.35%,市场份额还在增加。

由于宁德时代的垄断地位,削弱了整车企业在电池上的议价话语权,一家独大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而对于中国电池厂商来说,缺乏市场竞争将导致创新能力的缺失,对其长远发展并非好事。这时迎来电池行业的洗牌,看上去对国内电池厂商来说是一大利空,实际并不一定。取消对“白名单”企业的额外照顾将使得第二梯队的电池厂商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引入更多国外先进技术,让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围剿“三雄”

根据2018年的电池装机量排名,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宁德时代、松下、比亚迪、LG化学、AESC、三星SDI,全部来自亚洲国家。2000年以前,全球近90%的鋰电池产自日本,随后,中国及韩国相继投入锂电池行业,与日本形成三国鼎立之势。目前,中国、日本及韩国生产的锂电池占全球产量的95%以上。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对亚洲电池供应商过于依赖,德国经济部长Peter Altmaier表示,将以10亿欧元资助三家企业,加快国内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并将加强欧洲汽车制造商和电池制造商的能力,来与包括宁德时代、LG化学、三星SDI等在内的亚洲竞争对手相抗衡。大众、宝马以及德国电池制造商Varta等30多家公司申请了该项资助。此外,欧盟执委会能源事务副主席马洛斯·塞夫柯维奇(Maros Sefcovic)所领导的一个政府团体与制造商、开发银行以及商业贷款机构进行了磋商,将通过一系列措施把超过1000亿欧元的资金投入到汽车动力电池供应链中。

麦肯锡的报告显示,欧洲目前的电池产能远远无法满足整车生产的需求,欧洲的电动汽车产量是其电池产能的5倍以上。据预测,2040年,欧洲的电池需求量将达到1200GWh,也就意味着需要80家年产15GWh的电池工厂。除了大力发展本土电池制造以外,德国还在同步资助电池技术的研究项目。

至于美国本土电动汽车企业,只用看特斯拉和通用汽车两家,甚至仅需看特斯拉一家便能代表了美国电动汽车行业。2018年,特斯拉以Model 3、Model X和Model S三款车型撑起了整个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旗下车型销量占据全美电动车销量50%以上。除了特斯拉,美国本土车型排得上号的便只有雪佛兰Volt和Bolt EV两款车型。但当说到这些车型的电池供应商,不禁让人唏嘘。特斯拉电池来源于日本松下,雪佛兰则采用韩国LG化学的电池组。据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的数据,中国生产全球近三分之二的锂离子电池,而美国仅为5%。据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秘密实验室进行自家电池的研发,以降低电动车成本并提高电池性能,更重要的是减少对松下的电池供应依赖。

引进来,走出去

表面上看,中国电池企业失去了政策“保护伞”,但其并不影响中国企业赢牌的机会。随着动力电池“白名单”的废除,中国将进入国际电池企业引进来、中国电池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

2018年7月9日,宁德时代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欧洲生产研发基地的议案》,预计投资金额2.4亿欧元。2019年6月25日,宁德时代公告称,根据海外业务发展状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产业布局,提升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产能级研发能力,董事会再次审议通过了《关于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增加投资的议案》,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达到18亿欧元左右。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还进入宝马、奔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的供应链体系,向其全球化战略目标一步步迈进。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汽车CEO迪斯曾向比亚迪抛出橄榄枝,希望与比亚迪在电池上能够建立合作,没想到的是,此事竟然被丰田捷足先登,6月7日,丰田宣布牵手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加速丰田在电动化道路上的步伐。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对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觊觎已久的日韩电池厂商又重新回到这片战场。2018年7月,LG化学宣布在南京滨江开发区投资建设动力电池项目;2018年8月,韩国SKI与北汽在江苏常州合资建设的电池工厂动工;2018年年底,三星SDI动力电池工厂在西安开工;几乎同时,松下宣布计划扩大位于辽宁大连市的电池工厂,预计投入数亿美元部署两条电池生产线;2019年6月12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上海华普国润汽车有限公司将与LG化学成立合资公司。虽然久别中国市场,但中国整车企业对日韩电池厂商的心动指数不减当年。

虽然国际电池厂商对中国企业手中的市场份额虎视眈眈,但要从如今的中国企业口中抢食也并非易事。中国企业的先发优势以及在中国市场的本土优势依然存在,尤其像宁德时代与整车企业之间的这类捆绑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对其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国外电池巨头的处境同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与宁德时代旗鼓相当的松下,完全得归功于特斯拉的全球销量,这种依靠某单一品牌支撑的业绩同样存在巨大风险,而从特斯拉秘密自研电池技术可以看出,双方的关系最近非常微妙。至于美国,由于其产业空心化,导致对动力电池上游矿山的投资不足,对于电池所需的原材料更多的是依赖矿产进口。作为美国动力电池消耗大户的特斯拉曾对镍、铜等电池矿物的供应表示担忧,并且认为美国即将面临电动汽车所需关键矿物的短缺。

未来的全球电池格局会更加错综复杂,整车企业与电池厂商之间的关系也会由目前的一对一走向多元化。对整车企业而言,无疑会拥有更加丰富的选择,但对电池厂商而言,要想拔得头筹则需要持续不断地加大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

猜你喜欢
宁德松下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为何是新“股王”
松下电视走下神坛
宁德时代新技术或使电动车续航超800公里
宁德车里湾锂离子 动力电池基地已开工
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揭牌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EPR下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决策研究
《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
动力电池,谁执牛耳?
4K概念松下旗舰无反相机GH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