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家精神成就新时代航空强国之梦

2019-08-30 04:47杨关崔斌峰黎绒
军工文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罗阳航空工业强国

杨关 崔斌峰 黎绒

在21世纪,自主创新能力已经威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航空科技的创新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家应有新的使命。在大科学时代,在我国科技创新开始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的时候,航空工业更需要有务实求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需要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回望68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前进方向,始终坚守科学家精神,坚定不移地指向“强国”目标。察究航空工业与强国目标两者之间的脉络根本,我们能够清晰地得出一个结论——在21世纪,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支撑和发扬。

航空工业是国防力量建设的基石之一,而强大的国防力量是实现强国目标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打赢战争的能力才能遏止战争,只有具备战而胜之的能力才能实现和平。当今时代,空中战场俨然成为现代战场的中心和重心,空中力量已经成为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战争空中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唯有强大的航空工业才有强大的空中力量,才能为实现强国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航空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经济强国必定拥有强大的航空工业。航空科技可以产生巨大的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带动效应。据测算,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投入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另一方面,航空产品的开发投资巨大,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将万无所成,发展航空科技必须以强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为依托。

航空工业是最需要创新、也最能带动创新的领域之一,往往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策源地,这是航空产品的复杂性、关联性、高端性决定的。研制高性能航空产品仅凭一两项关键技术的突破是不够的,往往需要一个技术群的同步创新,在21世纪,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航空科技的创新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

中国航空工业的“强国梦”,离不开科学家精神的力量支撑

我们不曾忘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飞过天安门的空中梯队,由9架美制P-51战斗机、2架英制蚊式战斗机、3架美制C-46运输机、1架美制L-5型通讯联络机、2架美制PT-19初级教练机组成,17架飞机全是缴获装备,被戏称为“万国牌”。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201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全部由我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20余型近200架飞机组成10个梯队飞越天安门,创造了新中国历次阅兵的规模和机型数量的历史之最,举国赞叹、世界震惊。

2017年7月30日,在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由航空工业制造的诸多新锐装备闪亮登场,歼-20、运-20、歼-16、歼-10C、直-10等一大批新型航空装备,以威武的阵容、磅礴的气势呼啸而过,令人叹为观止。

2018珠海航展更是亮点繁多,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技惊四座、歼-20四机编队“开舱献礼”“胖妞”运-20三度亮相,全面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先进航空装备的实力,彰显迈向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强劲实力。宣示了我國航空武器装备“从三代到四代、从有人到无人、从空军到陆海空”的跨越。

凡是奋斗就有精神,凡是精神就有特质。科学家精神熔铸于中国航空工业至少包含了五种特质:

其一,奉献精神。在中国航空人的队伍里,有着太多太多这样的人和故事,他们的心里、眼里,只有国家民族,只有型号飞机,没有自身生死安危,更没有个人荣辱得失。

歼-10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因为工作保密的缘故,家里父母和兄弟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工作的。有一次,他弟弟来看他,发现书柜里有几本医学书籍,回去后就跟父母说“哥哥现在可能已经改行当牙医了”。直到后来型号适度解密,家里人才知道他那几十年是在默默地为国家研制战斗机。宋老一辈子淡泊名利,把全部热血和激情都献给了歼-10项目。1998年3月23日,歼-10首飞成功,68岁的老人喜极而泣,郑重地把自己的生日从3月26日改成了3月23日。

还有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罗阳同志去世的时候才51岁,真的很令人痛惜!认识罗阳的人都说,一个型号累不垮罗阳。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了5个型号的首飞,他们每年交付的战机从最少时的4架猛增至近百架。罗阳一直是以冲刺的速度在跑着马拉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看着自己亲手打造的战机在“辽宁舰”成功着舰后,稍微松了一点心劲的罗阳,一直紧绷的生命之弦,就这么戛然而断了……

其二,拼搏精神。中国航空工业近7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段从筚路蓝缕到平川阔野的接力开拓,是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驾齐驱”的跨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在太多太多了:基础差、底子薄、经验少、储备不足、人才缺乏、设备落后,还有西方国家对我国严密的技术封锁……自古华山一条路,想完成超越,唯有拼搏——超出人体耐受极限的拼搏!于是,航空人屡败屡战,不折不挠,直至胜利。

新飞豹和运-20飞机的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手机里一直存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飞院设计大楼凌晨两点多的情景,整栋大楼灯火通明,每扇窗户都亮着灯。在型号研制攻坚的时候,这就是整个研制战线的工作常态。新飞豹是当时国家急需的“撒手锏”工程,两年就要首飞,五年就要装备部队。“611”已经不够,“711”也满足不了节点要求,那就“716”,每天干16个小时,直到凌晨3点服务器停止工作后,大家才下班回家。

其三,求实精神。航空器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借助科学的力量才实现了飞行梦想,没有科学便没有航空。因此,科学家精神是航空文化与生俱来的品格与气质。科学家精神包含了理性、实证、求实、求真等要素,其中,实事求是是科学家精神的核心。

战斗机一般人坐不了,因为它对人的身体条件要求太高了,我们的战斗机飞行员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还要经过严格训练才能上天。而顾诵芬院士,不但坐过战斗机,还坐过三次。顾老今年快九十了,当年研制歼8的时候,他差不多有五十岁,为了解决超声速飞机方向稳定性、跨声速抖振等问题,顾老瞒着家里人,请飞行员带着他,坐着一架歼教6飞到天上,跟在歼-8飞机后边三十米远的地方,近距离观察飞机尾部流线情况。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心里还不托底那就三次,一举搞清了飞机跨音速侧滑、抬头和抖振等问题的原由。

其四,创新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印证了总书记的这一论断;运20飞机的型号研制,也印证了总书记的这一论断。

项目刚启动的时候,唐长红带领总师系统梳理技术问题。飞机重量一下子从60吨跨越到200吨,技术难度呈几何级数增长;航空界有规矩,新机的新成品应控制在30%以下,而大运新研的机载成品占到94%;我们要用发达国家一半的时间,造出能与之比肩的大飞机。我们确定了“六大关键技术”“两大难点项目”、400余项技术难关,这些技术问题就像大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翻越这座大山,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一场龙战鱼骇的创新攻坚战,就這样打响了!“六大关键技术”“两大难点项目”和400余项技术难关,场场都是创新攻坚战。创新,成为贯穿型号研制过程的主旋律,不仅体现在飞机平台和机载系统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研制手段、生产技术、试验方法、研保条件建设等诸多方面。这其中,数字化创新居功至伟。“在线关联设计技术”当时只有波音公司掌握,是波音787“梦想客机”上的十大创新技术之一,处于高度保密状态,研制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战几个月终于掌握了这项技术。这项技术有多神奇?完成一次全机强度校核,从过去的几个月缩短到了几天。这项技术为项目研制抢回了8个月的时间!再加上“三维标注”“虚拟仿真”“多厂所异地协同研制”等一系列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创新,使飞机设计周期缩短了40%,生产准备周期缩短了75%,制造周期缩短了30%,不仅保证了型号研制节点,也使我国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其五,团结奋进的协作精神。航空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产业链长、覆盖面广、关联性强。从某种意义上说,研制航空器的过程就是将诸多高技术集成起来的过程。仅航空工业系统内部,统辖的学科门类就多达160多个;一架大飞机的零件数量竟然达到了百万量级,完全够得上“复杂巨系统”的标准;高性能航空器的研制,涉及到从前沿技术探索、基础科学、基础工业,到飞行保障、商业运营等的诸多环节。因此,搞航空工业必须摒弃“一亩地一头牛”的小农意识,必须具备密切配合的工业化协作精神。这种协作精神体现在工段、班组、设计室等基本单元,就是我们常说的“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在跨越时空、跨越行业的宏观活动上,就是“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

运-20的研制体系呈金字塔状分布,最顶层的是“一院六厂”,即第一飞机设计院、西飞、沈飞、成飞、陕飞、哈飞、中航起落架公司,中间层是200多个配套厂家,最底层则是上千家零部件/制成品供应商。其规模之大,简直可与一个中等国家的工业能力相匹敌。如果没有这各路大军的分工合作,通力攻关,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就难以生成无坚不摧的力量,也难以让运-20翱翔蓝天,更难以托举起中国大飞机产业。

以科学家精神实现“航空强国”是航空工业始终不变的“航标”

1909年9月21日,旅美华侨冯如驾驶着他亲自设计制造的“冯如1号”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市南郊完成了首次载人动力飞行,把中国几千年的载人飞行梦想变成了现实。中国的航空时代也从那一天拉开了帷幕。

那是一个救亡图存的年代,冯如,谭根、王助、杨仙逸等一大批航空技术专家纷纷从国外回到祖国,他们想用航空来拯救积贫积弱的祖国,试图用航空这种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技来推进中国的工业化。这个金子般闪光的理想,被孙中山先生归纳为“航空救国”。“航空救国”是中国航空人的“初心”,是中国航空界的最早的驱动基因。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的祖国终于迎来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摆脱了国破种亡的威胁,“航空救国”的历史使命,自然升华成了“航空报国”的伟大理想。

航空报国的力量是那样强大,强大到可以排山倒海;航空报国的力量却又像空气一样无形,无形到只有生死存亡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在罗阳同志的追悼会上,一位记者动情地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巨幅照片上的罗阳浅笑着,与来者静静对视。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历程的每一页,都证明了内心的、精神的、抽象的力量可以强大至何种境地。如果中国军队将挥拳,他们就是撬起铁拳的杠杆;如果钢铁有温度,他们就是那封于其中的灼热。这是一群人、也是一代人的温度。”

愿景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动力。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在“两个一百年”宏伟愿景的统揽下,我国也提出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航空工业从属于制造业,这是航空工业的本质属性,因为航空器本质上都是机械或机器。只是航空器制造与普通机械制造相比,更加复杂、更加精密、集成度更高。在我国,航空工业还被赋予了“国家战略性产业”的崇高地位。因此,中国航空工业除了源源不断地为我国空中力量提供优良的航空武器装备、为我国的民航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技术支撑,还要充当建设世界“制造强国”的生力军,在奔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上,打头阵,当尖兵。

伟大的战略需要强有力的执行,为了推动“两步走”战略目标的落地,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提出了“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战略。其中,“两融”指通过军民融合、产业融合助推航空工业转型升级;“三力”是指领先的创新力、先进的文化力、卓越的竞争力;“五化”明确为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理、市场化改革、体系化发展、国际化共赢,这是支撑新战略要采取的具体举措;而放在首要位置的“一心”正是“航空强国、航空报国”,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根,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国航空工业文化的灵魂与核心。

航空强国,是我们这一代及下一代航空人肩负的历史使命,也注定是一场艰苦卓绝的奋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不需要理由。需要的是在科学家精神引领下的航空报国的一腔热血,和对人民的一片赤诚、对事业的一份坚守。

猜你喜欢
罗阳航空工业强国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变 脸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摄影
温暖的拥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秦晋争霸
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
沿着罗阳的足迹寻找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