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秀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汉军
初中几何教学中素有“几何几何,叉叉角角;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之说,使几何教学处于“两难”境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学习体验”的指导,而“学习体验”过程的设计恰恰是学生思维由抽象到直观的迁移,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构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人教版初中数学第十三章“轴对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设计为例,融合试教反思,着力“教体验”与初中几何教学的融合,构建让学生学会“做数学”的几“活”课堂,达成几何直观等素养。
1.教学目标:(1)经历作(画)出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从轴对称的角度去体会等腰三角形的特点;(2)探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通过操作和思考,使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思考的习惯。
2.教学重点:理解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应用。
3.教学难点: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灵活应用。
1.课堂体验谋猜想
(1)情境创设
引例:梅江河绕我校操场而过,河中常有一些边框为长方形的竹排,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竹排接触水面一样时,应把边框做成怎样的几何图形,才能使它的速度最快?为什么?请你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待学生思考后用多媒体播放两种图形在水中的速度,并播放两架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的飞机)。
(2)体验与猜想
剪纸游戏: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把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沿其中一边中点对折,反复操作。猜想:①有什么特点,什么叫等腰三角形?在等腰三角形中,什么叫腰、底边、顶角、底角?②通过上面的操作,除了发现AB与AC重合以外,还有哪些重合的部分?
2.验证猜想助体验
(1)验证猜想
若想证明∠B=∠C,需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如何添加辅助线就是问题的关键了。然而,添加不同辅助线,则构成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想一想,刚刚的证明除了得到∠B=∠C,还能发现什么吗?
(2)性质体验
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中线三条线重合(三线合一)。
3.变式体验促悟化
(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40°,那么另外两个角是多少度?
(2)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两条边分别是6、7,那么另外一条边是多少?
(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外角是100°,那么它的顶角是多少度?
(4)已知等腰三角形腰比底长2cm,且周长为16cm,求等腰三角形的边长。
4.迁移体验推深化
例1:如图,在△ABC中,AB=AC,AD和BE分别是边BC与AC上的高,它们相交于点H,且AE=BE,求证AH=2BD。
证明:∵AB=AC,AD是BC边的高,∴BC=2BD(三线合一)。
又∵BE是AC边上的高,(思考:BE是高,有AE=2AC吗?)
∴∠BEC=∠AEB=90°。
又∵∠C+∠EHD=∠AHE+∠EHD=180°,
∴∠C=∠AHE。
又∵AE=BE,∴△BCE≌△AHE(AAS),∴AH=BC,即AH=2BD。
5.小结领悟固新知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它们,那我们应该怎么应用这些知识呢?这些知识的应用对指导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启示?请大家畅所欲言。
1.适恰的学习情境创设,提供学生体验的平台。
2.教会学生获得数学学习体验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再发现的学习体验,在反思中体验数学思想。
3.经历数学活动体验,最核心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是“从头”想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全过程的体验,不仅仅是表象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思维的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实践出真知的原则,利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心理,在课堂上充分设置观察探究、数学实验等环节,同时在课外布置具有实践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真正的“悟数学”,获得对科学精神、思想与方法的体验。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几何教学中重视“教体验”,引导学生“做数学”,达成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积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促进学生具有个性特征的思辨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