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铁章 唐亮
【摘 要】当前多型号并行研制、多技术状态并存的现状,需要航空机载企业建立技术状态管理体系,规划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方案。通过分析企业技术状态管理和信息化现状,提出信息化规划整体思路,为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体系,有序开展相关子系统建设提供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技术状态管理;航空机载企业;信息化规划
中图分类号: F426.5;V26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9-026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9.128
航空产品研制具有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高成本、高风险等特点。面对多型号、小批量、多批次的复杂状况,以及研制周期缩短、市场竞争激烈的内外部因素,要求航空机载企业实施技术状态管理,建立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平台,满足型号技术状态的标识、控制、纪实和审核要求。
1 企业技术状态管理及信息化现状分析
1.1 机载产品的主要特点
机载产品通常由结构、机构、电子、电气、光学部件以及软件组成,具有如下特点:
(1)系统、结构复杂:机载系统通常由数十项机载设备组成,系统架构复杂。产品多样,BOM复杂。
(2)产品更改频繁:由于主机需求变更、内部设计优化等内外部因素,产品技术状态更改频繁。
当前型号技术状态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和维护技术状态基线,控制工程变更,确保实物状态受控,对基线的建立和变更控制的准确、完整纪实。
1.2 技术状态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企业构建的技术状态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技术状态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如下:
(1)建立了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但流程运行缺乏集成信息平台支撑,无法完整、全面、高效运行。
(2)缺乏标准和指南规范技术状态标识、控制、纪实等活动,工作开展不规范、不完整、不准确。
(3)各类模板、表单、工具未结合信息系统建设加以改进,不能支撑管理体系落地和运行。
(4)技术状态管理组织已建立,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无法有效控制工程变更,不能完整、准确开展技术状态纪实。
现有管理体系已无法满足型号需求,亟需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体系,实现技术状态的准确描述、关联演化和全生命周期追溯[1]。
1.3 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围绕产品数字化设计和制造,企业陆续开展了各类信息系统建设。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系统之间缺乏信息集成,形成信息孤岛。型号研制过程信息分散,现有信息系统无法有效支撑技术状态基线的建立、变更控制的实施和闭环、纪实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鉴于机载产品技术状态复杂多变的特点,以及信息孤岛的存在,型号技术状态管理耗时、费力、低效。
2 企业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体系的构建
遵循继承发展原则、层次化原则、过程与数据综合发展原则以及技术状态管理与产品数据管理融合原则[2],构建企业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体系。
(1)对于法律法规和企业方针政策,保持不变。
(2)对于技术状态管理程序文件,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与PDM变更流程相结合;结合信息系统,细化基线建立和发放、变更控制和闭环、纪实流程。
(3)对于标准和指南,编制和完善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实施方法,使之融入产品设计制造流程中。
(4)对于表单工具,充分融入信息化平台,通过流程设计和信息集成使技术状态管理活动高效、规范。
3 企业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的构建
企业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如图2所示。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开展技术状态管理,是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的主线。PDM系统是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的核心。
CATIA等产品定义工具构成框架的组成部分,通过与PDM的数据集成,确保产品数据源唯一。
CAPP等系统产生和记录产品制造数据,这些系统记录各批架次的工程制造信息、实物变更信息,构成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企业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规划及实施
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步伐持续推进,不断实践和改进[3]。参考企业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按照“应用驱动、重点突破、总体规范、分步实施”的原则[4]开展技术状态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及实施工作。
PDM系统应首先开展规划和实施,实现对产品的标识管理、结构管理、基线管理以及变更管理。
CAPP等系统是PDM的下游系统,应充分考虑技术状态管理要求,梳理实物技术状态标识、控制和纪实需求,定义数据接口,为后续集成奠定基础。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工具、平台实施的成熟程度,开展以下系统的集成规划:
(1)与DOORS集成,将需求統一归口并基线化。
(2)与CATIA等工具集成,确保数据的唯一性。
(3)与CAPP、ERP集成,通过ERP与MES等系统进一步集成,打通数据集成链路。
(4)以PDM为核心,实现基线发放、工程变更传递和闭环反馈以及技术状态完整纪实。
5 结束语
针对航空机载企业技术状态管理现状,提出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技术状态管理体系,构建了企业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框架,提出了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规划和实施路径,能够指导企业开展技术状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庆君,刘杰.航天器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2]胡云,米凯.数字化环境下航天产品技术状态管理标准体系研究[A].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4.
[3]杨征山,薛丹,季春生.航空复杂系统技术状态管理方法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16年第4期:33-39.
[4]尹善胜.技术状态管理:为研制过程护航[J].中国信息界-e制造,200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