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晶 陈珂
中国报道: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了以政治安全、经贸、人文交流为三大支柱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三大支柱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尤其是经贸方面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许利平:中国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到今年进入第16个年头了,应该说政治安全、经贸和人文三驾马车是不断往前推进的。政治安全是基础,经贸合作是压舱石,人文交流是伙伴关系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安全合作毫无疑问是促进经济的政治保障,经贸合作毫无疑问会给政治安全合作提供强大动力,人文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既可以促进政治安全合作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推动经贸合作更加顺畅。所以这三驾马车应该是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促进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
但是15年来,这三驾马车总体来说,经贸合作亮点突出、政治安全合作平稳,但人文交流是一个短板。所以15年来这三驾马车发展并不平衡。未来要使这三驾马车推动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重要的是这三驾马车要更加平衡、更加协调。
中国报道:中国和东盟经贸关系要实现进一步发展需要克服哪些障碍?
许利平:第一是政治互信有待进一步深化。因为东盟除了印尼体量比较大以外,其他大部分国家是中小型国家,中小型国家非常担心中国的产品会侵占它们的市场,对他们的国内市场是一种威胁。实际上,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合作是互惠的,绝对不是要垄断他们的市场。所以说还是要加强政治互信。第二是要加强贸易生产的关联度。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往来虽然互补性很强,但双方的发展差距也较大,很多产品不一定适销对路,不一定符合当地的消费者需求,所以这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有很大的关联度。第三是贸易的便利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特别是非贸易、非关税壁垒还是存在。东盟的一些国家有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这和非贸易关税壁垒有一定关联度。第四是外在因素,域外大国在双方之间的搅局,人为地对中国和东盟贸易设置一些障碍。这毫无疑问会对中国和东盟造成一定的负面作用。
中国报道:中国和东盟关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谈判争取在今年底谈成,如果达成了,会给中国和东盟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许利平:各方都在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据我所知,为了更有效地推动RCEP的谈判,泰国今年是东盟的主席国,所以今年是以泰国为主来牵头,印尼是东盟的最大经济体,RCEP谈判的主要难题是印度,因为印度相对来说其市场还比较保守。所以成立了专门针对RCEP的泰国、印尼、印度三边工作组,应该说这是精准打击,是史无前例的做法,体现了区域内的国家有政治决心、意志和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促成RCEP谈判。
一旦谈成,影响很重要的一点是会促进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市场会进一步地开放,会更好地促进商品的自由流动。第二点是会带来投资的进一步增长。对于中国来说,一旦RCEP谈成,将会有助于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进入这一区域。对东盟国家来说,会使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等有特色的产品更多地出口到这个地区。同时,对东盟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不足、投资不足这些方面,都会是一个有效的弥补。
中国报道:“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新亮点和新焦点。目前东盟各国与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是否主要都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否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
许利平:基础设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落脚点,推动基础设施对接的核心是互联互通。现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虽然彼此相距都很近,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落后而增加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成本、投资成本以及人员交流的成本,这些都不利于地区发展。所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框架下,如柬埔寨的“四角战略”、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战略、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越南的“两廊一圈”战略、马来西亚的“新马来西亚计划”、文莱的“2025宏愿”都和“一带一路”倡议有了有效对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基础设施合作。
关于基础设施的合作我们现在和东盟国家有一些旗舰项目,比如已经动工并预计在2021年完成通车的中老铁路;还有印尼的雅万高铁,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要素走出去的高铁项目,这个基础设施建设原计划也要在2019年建成,但是由于征地等原因可能要推迟到2021年。包括一波三折的中泰铁路、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这些项目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总体来看都是在进一步往前推进的。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走出去,遇到各种困难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前进的步伐是共同的。
“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关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一般建设周期长,所需的资金量大,短期内可能很難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要从长期来看。短期内怎么办,能否给老百姓带来获得感?我觉得还是要聚焦民生工程,第一是在用工方面尽量实现用工本土化,增加当地人的工作机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是通过征地、拆迁适当给当地人一些补偿,使当地人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利益。第三是对当地人进行培训,使当地人掌握一些技术,为以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好基础。第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原材料的使用也尽量本土化,这样会促进当地工业的发展。
中国报道:在当前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美经贸磋商又停滞不前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抱有怎样的期待?
许利平:十八大以来,中国周边外交和大国外交齐头并进,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一直说东盟是我们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这里面就体现了东盟的重要性。很多的和东盟的倡议及合作,就是一个试验田、先导区,具有示范意义。特别是现在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不断增加,中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更需要我们周边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所以,深化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或者说提升中国和东盟合作的层级应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时代的需要。
中国和东盟关系应提质升级。2016年通过了自贸区的升级版,升级版的进一步落实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在东盟地区建设更多示范性、旗舰型的项目,能够为“一带一路”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在这两块未来可以进一步地深化。
中国和东盟还应挖掘新的增长点,比如说我们现在有次区域的合作,澜沧江和湄公河已经建立了“5+1”的合作机制。现在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和东盟“东增区的合作”,东增区涉及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相对欠发达地区,资源丰富、文化相近。2018年我们提升了和东增区的合作层级,升格为部长级的合作机制,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通过这“一南一北”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和东盟合作的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