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吴谢宇弑母案看高智商犯罪

2019-08-29 02:57吕可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3期

关键词 高智商犯罪 吴谢宇弑母 人格缺陷 演型人格 情绪控制

作者简介:吕可,长春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本科,研究方向:犯罪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44

2019年4月21日凌晨,于重庆江北机场犯罪嫌疑人吴谢宇被抓捕。3年前,他因涉嫌杀害母亲谢天琴被警方通缉,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社会热议,他和母亲的关系到底怎样?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他为何选择在境内躲藏并躲过三年,怎样被抓?当天之骄子,北大学霸吴谢宇成为弑母狂魔,“为什么”就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方向。对犯罪行为心理原因的探析,可以为研究不良人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类进行自我认识,解决内心矛盾,激发求知欲的动力,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更好地预防此高智商犯罪行为的发生。

本案的矛盾之处在于:行为人正面是北大骄子,被称为“宇神”,成绩优异,热爱健康,关心同学,品性接近完美,几乎没有什么可以挑剔;背面却疑似精心策划弑母,先是用塑料布和活性炭淡定的处理尸体,后盗用母亲名义向亲友借款140多万,嫖娼、买彩票、向性工作者求婚、在夜店做男模。细观正反对比,人们不仅震惊,作为一个正常人,吴谢宇的先后所有行为都不符合逻辑,他究竟是不是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或人格障碍?又或者说是生活教育方面的缺失。这背后引发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探求的,在高智商犯罪日趋增多的当今社会,探索犯罪行为的犯罪动机与背后原因能够有效促进犯罪心理研究,需要转变不良情绪,培养完善人格,让“高智商”不再成为犯罪工具。

一、何为高智商犯罪

通过对比传统犯罪,高智商犯罪具有以下特点:

(一)犯罪主体的智能性

犯罪分子首先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思维技能,在作案前,一般有充足的准备和严密的计划,因而,犯罪的成功率比较高。从吴谢宇来看,他于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他7月11日杀害母亲,6月就已经开始了网购刀具和塑料布,这也就有了后来被发现的一具备十几层塑料薄膜包裹着的,并加入活性炭防止尸体腐烂的其母亲谢天琴的尸体;可见他是完全符合高智商的主体要素,并且作案前预谋也充分证实了他并非一般的激情与暴力犯罪。

(二)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高智商者在犯罪中,充分利用电子设备以及科学化的手段,隐蔽性极强,犯罪后不留证据,有的犯罪甚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难以被发现,根据事后法医的尸检推断,吴谢宇的母亲谢天琴的死亡时间应该为2015年7月,距离被发现已经过去半年,谢天琴作为一名教师,七月正直暑假,吴谢宇选择在这个时候作案也是减少了被人发现的风险,并且作案后房子的四周装满了摄像头和红外线报警器,警方进入现场后,吴谢宇在手机里看的清清楚楚,裹着谢天琴尸体的塑料薄膜间还有活性炭和杀虫剂,专门防止臭味外散。有塑料薄膜、活性炭、杀虫剂、隔离服、摄像头、红外线报警器的案发现场,足以体现吴谢宇犯罪行为的隐蔽性。

(三)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利用高智商进行犯罪产生的后果远比传统犯罪产生的后果严重的多,因而需要抑制一定的犯罪动机。通过海得归因的内部原因与外部原因,观察吴谢宇案前预谋,案中周密,案后淡定,显然这种动机是十分可怕的,可见其心理人格趋于障礙,价值取向以及心理态度有悖于常人,因而高智商类犯罪是必然需要我们得以重视的。

二、弑母的相关理论和归类

孙隆基的《美国的弑母文化》中,充分剖析并证明了“弑母文化”占据美国20世纪大众文化的主流,而东方与西方对待父母的心理观念与交流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最大的恐惧就是受到外来的掌控,而在中国看来是母亲对孩子关心与呵护的表现。孙隆基说过:“在美国,自我界限不明朗或认同混淆,被视为终级邪恶”,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孩子大多过分依赖父母,或是受父母的控制,其实是人格发育不健全或心理病态的表现;以至于身心得以压抑急需证明自我,发展到极端就可能有伤害自己或加害别人以及弑母的潜在危险。

弗洛伊德曾说过弑母是社会和个人最基本的犯罪。犯罪学研究大多从社会背景出发,在相关弑母解释归因中,由心理社会学着手进行分析十分常见,有学者根据已有理论对弑母者进行了分类以及探究。基本分为了三类:

第一种,未成年人犯罪者不是精神疾病患者,但其家庭格局明显不平衡,母亲十分专制独裁,父亲处于被动地位或不在场;第二种,犯罪者是拥有精神类疾病病史的患者,在犯罪的时最有可能处于发病期,但从没有受过凌虐;第三种,是既存在精神类疾病又长期被母亲凌虐。

从吴谢宇来看,在他人的视角下以及相关报道中,他几乎接近完美;表面上是绝对看不出来有什么精神疾病的,但是有一个细节是,他有三个姑姑都曾有精神疾病,根据精神疾病与基因遗传密切相关理论,不能排除高智商的他有所隐藏;其次,根据吴谢宇室友的描述,吴谢宇几乎每天都会和母亲谢天琴打电话聊天,一些喜悦的、难过的、微乎其微的事都会与母亲分享,可见,其与母亲的关系极其亲密且强烈;相比于母亲,他几乎没有向别人提起过父亲,而后父亲癌症去世,仅对他来说是形式上的丧失。假设他的精神正常的话,我们基本可以将他归纳为第一种弑母者。对于他有一位性工作者的女友、和多名妓女拍有性爱视频、逃匿期间在一家夜店做男模以及结合其平时爱好健身,总体上能推断出他在相当程度上有一定的性压抑。再者关于社会自卑感,他父亲去世,由母亲一个人抚养,母亲只是一位中学老师,但他拒绝领取贫困补助金,在北大强压的环境中仍保持着极强的自律,由此可猜测出他可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卑感。通过与以往许多弑母者相联系,便可发现他们有许多共同点:来自于母亲控制和父亲处于一定缺失状态的失横家庭,有着一定的性压抑,存有社会自卑感,以及渴求对男性气质的散发。

三、高智商者的人格缺陷——吴谢宇的表演型人格

严格来讲,世界上不存在完美,完美是世俗社会所制定的一系列繁琐的条条框框和规矩,不仅包括法律对人的最低要求,更加包括了很多违反人类本性的压抑,比如对性的禁忌,对社会提供的帮助的抗拒,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拷问。通过他人视角下吴谢宇的过分“完美”,以及他做案时的一系列行为,可以推测出他实际上具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格缺陷。

通常子女会在两种情况下形成表演型人格,一是父母的要求过于严格,二是父母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在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时越是聪明的孩子越会迎合父母,伪装自己,从而获得赞赏。母亲谢天琴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平时只穿黑色,灰色等深色衣服,古板内向,不与人交流,有强迫症,完美主义情节严重,对吴谢宇高要求高控制、独裁专制,而反观吴谢宇,学习成绩一直优异,一直树立学霸人设,在为人处事方面,从酒吧同事评价可以看出,吴谢宇常一个人独处,不喜欢与人多交谈,但是会笑,酒吧保安提到他总是笑嘻嘻的,高中时常帮助同学,无论谁需要帮助,都不会拒绝,被逮捕时也不忘向同行的女士道歉;此时可以看出他自我实现的方式是依靠自己获得高评价,习惯性的去维持完美形象,获得母亲以及社会的赞赏。从母亲谢天琴的性格以及父亲癌症去世来看,吴谢宇一直处于缺少关爱的状态,在新闻中有提到吴谢宇来到北大之后,接受了开放的思想,和他以往所接受到的母亲的保守思想之间产生了矛盾;母亲的刻板保守清高与他作案后的频繁嫖娼与性工作者交往以及购买大量的性玩具可以看出,这是他冲破了道德的约束,将自身被压抑的情感全部释放出来,另一方面,他又非常爱自己的母亲,表现出他的人格缺陷,以及自身的矛盾。

四、思考与探析

(一)情绪变化影响行为的实施

一个健康且正常的人,必然会有喜怒哀惧的生理反应上的情感体验。阿诺德将情绪定义为:“情绪是对趋向知觉有益的,离开知觉为有害的东西的一种体验倾向”,因此把控良好的情绪,无论是对身体机能还是行为方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有冲动性犯罪,也可以称作为情绪犯罪,都是内心极度受伤害,导致短时间内不能控制自己,以至于攻击伤害自己的人,像激情犯罪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其实就高智商者犯罪而言,他们的犯罪行为趋近完美,但犯罪动机却与之高智商完全不符,缺少对情绪的管控,因此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是必不可少的。

(二)家庭教育影响心理观念及人格养成

一个人的身心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心理的健康与人格的完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失的,对子女的要求过高或保护过度,都会引起其性格的缺失,甚至产生犯罪行为。纵观家庭教育的失衡与子女的违法犯罪之间无外乎下列几点原因: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长过分溺爱子女或缺少家庭关爱,单亲家庭等。从吴谢宇弑母来看,他母亲刻板保守清高的性格,对他严格的管制,以及他父亲的去世,这些家庭成员的行为变量与他弑母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需要加强家庭方面的教育,以降低此类犯罪的发生。

总而言之,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只是学业上,更要包括性格上与道德上,对于成長中某一个要素有缺失,那么越聪明的人越危险,高智商者犯罪如果成为常态,那么于社会于大众都将会造成很大程度的侵害,以上也会大大推动反高智商犯罪的研究。需要培养完善的人格,控制性格缺陷,生命只有一次,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远离犯罪。

参考文献:

[1]李银焕.某区人民检察院关于高学历人员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176):106+123.

[2]严然.论当前高学历人员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79):91-94.

[3]蔡文华.浅谈高学历人员犯罪情况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2:173-175.

[4]荣月.犯罪学视野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理论初探[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154):88-91.

[5]李文华.司法精神医学鉴定21例人格障碍资料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57).

[6]张开骏.杀亲的犯罪学分析[M].北京:中囯检察出版社,2013.

[7]康树华.犯罪·犯罪学──在《当代中国治理犯罪研讨会》上的发言[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1-2.

[8]唐承奎.“孝子杀母案”折射的情与法[J].中国律师,2012(264):51-52.

[9]儿子弑母——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悲剧[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0:23-24.

[10]仇塍迪.亲亲相犯的动机、手段与侦查——以吴谢宇涉嫌弑母案为视角[J].山西警察学院学报,2019,27(105):115-120.

[11]乔建中.当今情绪研究视角中的阿诺德情绪理论[J].心理科学进展,2008(102):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