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砂壶“渔翁”赏析中国的垂钓文化

2019-08-29 09:48蒋泽军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7期
关键词:渔翁紫砂壶紫砂

蒋泽军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知名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曾说: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必然形、神、气、韵四要素兼备。紫砂壶千变万化,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紫砂艺术。作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品,意境美是鉴赏与评价紫砂壶的一个重要标尺。“意境”在中国美学中十分重要的范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积淀中的一种升华,既有优美的景致、深刻的情感,又蕴涵着人生的经验和哲理,是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是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毕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技艺有限,文化无限,通过紫砂壶制作技艺将意境融入紫砂作品中,是每个艺人的毕生追求。

“渔翁壶”(见图1)是一款传统器型,此壶集镂、雕、塑等多种装饰工艺于一体,通过光器身筒与花器装饰的相互结合,将诗、词、书、画融为一体,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既具有清新雅致的气息,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品味,意境呼之欲出。纵观整壶,器身以圆器为基本形制,壶身呈三分之二半圆状,线条流畅柔和、一气呵成,沉稳而不凝滞,身筒圆润光滑、饱满而具张力,重心沉稳,壶底呈碗形,转折清晰有力,底部设圈足,给人以庄重稳定之感;肩部过渡圆润平缓,饱满丰腴;壶盖造型取自笠帽,盖面向上隆起,壶盖为压盖形式,采用镂雕的装饰工艺,形象生动;流、把造型十分有趣,壶流如同一条跃起的鱼儿,表面鱼鳞刻画细致,鱼眼突出,流口如同张开的鱼嘴,壶流挺翘有势,将鱼儿的跃动之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壶把如同一只飞鸟,狭长的鸟嘴与壶身相连,鸟头造型小巧,圈把如同自由展开的羽翼,仿若鸟儿在水面掠过,从水中衔起小鱼作为食物,给人以灵动自然之感;流、把造型与整体相呼应,搭配和谐、动静相宜。此壶造型奇特,整体如同一老翁头带帽子垂钓于江边,那种融于自然的意韵油然而生,而且又有大度豁达与阳刚之气的存在。此壶壶式憨朴,神韵却悠悠滋长,塑造出敦厚纯朴、乐天知命的渔翁形象。此外,作品还采用陶刻的装饰技法,寥寥几笔刻画出几竿清雅挺拔的竹子,一只灵动可爱的鸟儿立于竹枝,给观者清新自然的视觉感受。整幅画面清新雅致、布局合理,极具笔墨之韵,又有金石之刻味。此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其色调古雅淳朴,造型古朴而新颖,意韵深厚沉郁。作品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工艺精湛,注重趣味性,给人以独一无二的雅韵,执此壶品茗,在茶香氤氲间,神思逐渐飞远,眼前仿若出现一片平静湛蓝的湖面,偶有鱼儿跳出水面,小鸟从水面掠过觅食,此情此景不禁让人心平气和起来,给人以愉悦之感。

图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青山对白鹭,一动一静;桃花应鳜鱼,一美一肥,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微微细雨更增添了诗情画意,朦胧之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宁静、淡远,怡然自得、怡然自乐,陶然之间已不须归去,或已流连忘返,如此遁迹江湖,怡情山水的志趣,在此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化的城镇高楼林立,声音噪杂,空气浑浊。当垂钓者来到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山青水秀的水边,呼吸清新的空气,目视清澈的池水,耳闻鸟吟蛙鸣,倍受阳光的青睐,轻风的抚摸,何等的惬意?何等的自由?何等的舒畅?垂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有姜太公钓人不钓鱼,有愿者上钩一说,又有南唐后主李煜饮酒垂钓、享受自由,发展至今,垂钓已然不仅是一种户外休闲方式,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动静转换是垂钓基本的运动形式,长时间的静是为了一瞬间的动而准备,动的同时是以静为基础的,垂钓可以磨炼身心,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保持安静淡然的心态。垂钓被认为是新世纪最有前途的休闲养生活动,垂钓其实包含着许多人生哲学,通过垂钓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释放压力,培养平和、理智、豁达的健康心态。专心致志,杂念皆空,淡薄名利,充实生活,享受快乐。钓鱼的境界之分,即是人的心态之分。而垂钓的真义确不在垂钓本身,而在于垂钓之外,山水也罢,兴衰也成,均是载体,最终都须回归于本心---垂钓者的心境。

一把真正优秀的紫砂作品,文化性才是其灵魂所在。紫砂壶“渔翁”以垂钓为题材,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审美和自然趣味,雅俗共赏,呈现出丰富的文化意境,让人从中理解人生的意义,用垂钓中总结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从垂钓中不仅收获快乐更是一种人生理论,让人笑对春夏秋冬,醉看人间百态。

猜你喜欢
渔翁紫砂壶紫砂
刘少白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天宫院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如意的语言——浅述紫砂作品“四方如意壶”的创意构造
神秘的“渔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