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荣山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程分院 江苏南京 211135
自从陶瓷传入西方之后,这种做工优美且款式造型独特的工艺品一直就受到达官显贵的追崇,据文献资料显示当时中国的陶瓷在意大利热那亚的售价是其进价的五十倍之多,而时至今日在匈牙利、意大利等地的一些陶瓷工艺创作中还能够看到中国技术的深刻烙印。由此可见,对于陶瓷艺术品的钟爱是完全没有国界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其所散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和渲染的与艺术效果是其它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
图1 书画陶瓷作品-雪景Fig. 1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Ceramic Works - Snow Scenery
客观地讲,如果单纯地从陶瓷制品的基础造型上来看,其艺术价值无外乎只能够从款式和类别上进行区分,之所以陶瓷制品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品,与工匠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中所涵盖与吸收的众多艺术创作形式是有直接关系的,而书画形式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上来看,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所有艺术创作都是基本上秉承婉约的特点,这种相对较为含蓄的表现方式恰好与陶瓷作品精巧、细腻的造型特点遥相呼应。而书画作品中那种浓墨淡彩的风格,扎扎实实地印证了在陶瓷这个方寸之间显现出朦胧感的艺术效果,甚至一些留白之处的存在都能够巧妙地给观众带来无限的艺术遐想空间(如图1所示),在这个作品中本身渲染的就是雪景,而陶瓷的基本颜色就是白色的,在星星点缀之下,将雪花若有若无窸窸窣窣落下的场景透过这种朦朦胧胧似是而非得到书画创作形式展现出来之后,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一种绝佳的感官享受,而且在这种视觉传达效应的扩大之下,沁人心脾的艺术美感强烈地涤荡在观众的内心世界里,从而让观众与创作者形成强烈的艺术共鸣感。[1-3]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即便是青花瓷这种以强烈凸显单一色彩特点的陶瓷制品,上都多有书法作品,这些并非是以所谓点缀的形式出现的,更体现的是一种将陶瓷制品这种“此时无声”的艺术表现效果借助抒发作品的存在升华到“胜有声”的效果上。这完全是一种传统艺术书画作品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最精准表现(如图2所示)。在这整个作品中,艺术创作的灵感绝非抒发作品、绘画形式以及陶瓷制品这三个要素的其中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必须要做到相互包容之后,才能够真正地表现出艺术创作互通有无的特性,从而让这些都成为中国元素中不可或缺的代表性因素之一。[4-5]
图2 青花瓷Figure 2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尽管这些中国传统艺术创作要素在陶瓷艺术中整体表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美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其实要是仔细甄选和分析话,其布局还是有比较明显特点的。
款,作为作者的一个创作形式代表性认证,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创作中是具有极强铜陵效应的,用现代人的审美视角来看这完全是一种名人效应,被民众所熟知的《清明上河图》之所以备受世人瞩目不仅仅是其画卷气势磅礴,更是因为其中有十余位帝王将相将自己的私人印章作为“款”拓在其中。
尽管在当代陶瓷艺术中这种名人效应已经被极大地弱化掉了,但是,款,所存在的价值一直被保留下来,从而也使其成为从艺术欣赏角度来审视陶瓷制品优劣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标(如图2所示)。而相比之下,单纯的书画作品在陶瓷制品中的影响力就明显偏弱了,但是由于其在整个陶瓷制品中的布局位置相对居中(如图2、3所示)因此其艺术渲染效果也绝对不容小觑。
在整个陶瓷艺术创作中,所有的书法文字出现都并非随意而为之,这些书法作品都是完完全全与山水画内容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效应的。这其实与中国传统艺术绘画的基本形式之间有很大的相似性,这些工匠与艺术家们一样,将陶瓷制品视为是三尺卷轴,将经过浓缩过的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与书法创作灵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透过这方寸之间将一种艺术渲染效果呈现在观众面前。[6~8]
图3 山水画陶瓷看盘Figure 3 Watchboard of Landscape Painting Ceramics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民众物质生活基础得到极大满足,开始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之后,陶瓷艺术品这种动静皆宜的艺术表现形式正在逐步地受到民众的高度关注。而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条件下如何强化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设计与布局特点,显然绝非是简单的传承那么轻松,毕竟民众的审美视角和对于艺术传播的感观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因此必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这样才能够使其艺术美感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
纵观中国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的确不乏一些气势恢宏的长卷轴作品,这些也的确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但是,要想将其放在陶瓷艺术这方寸之间中,显然受到空间因素的强烈限制,因此很很多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尝试将其进行分割处理,选择其中的一个局部,或者是将一些分离的山水场景经过艺术加工之后浓缩在一起进行体现。而这,恰恰迎合了当下观众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欣赏的一种“短平快”效应。尤其是一些艺术家将这些山水画作品“搬到”陶瓷艺术品上之后,采用圆形这个特殊的造型方式来表现,这样就在下意识中能够让观众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上来了解和赏析中国传统式山水画作品,让原本完全处于静止状态的山水画“动起来”之后,更增加了陶瓷艺术作品的灵动感,绝对是艺术创作中一个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不过也有一种极为特殊的圆形陶瓷器皿——看盘,在山水画的选择上是选用的一个相对较为具象化的图像,由于其完全是处于平面状态下,而且大多色彩都比较丰富(如图3所示),所以与其它的陶瓷艺术作品在艺术创作的风格上并不相同。不过由于这些看盘大多都是出自于名家之手,艺术欣赏价值极高,因此无论是在艺术品流通领域还是在收藏界都价格不菲。不过也正是因为其价格因素的影响,与大众化消费和艺术欣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代沟,所以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并非是主流。
因为受到青花瓷热的拉动,在陶瓷艺术品鉴赏领域中的确走过了一个极为不寻常的“黄金发展期”,但是,毕竟这些青花瓷都是传世之作,数量有限,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往往存在着与一定的距离感。基于此,很多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者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将青花瓷陶瓷艺术创作的基本风格引入到其创作效果之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艺术创作绝非是单纯的叠加效应所能够堆砌起来就可以实现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否则极易造成东施效颦的局面出现。在吸收和借鉴青花瓷创作方式的过程中,将书法作品作为强调陶瓷艺术品的一个主轴或者是核心进行突出已经逐步地成为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一个最流行方式。
与书画创作方式需要讲求点、线、面整体合一的效果所不同的是,这些书法作品的灵活性较强,可以在陶瓷制品的任何一个方位上表现出来,这样其实就给陶瓷艺术创作,尤其是异形陶瓷制品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而在这个过程中再增加上名人效应之后,就更能够提前其艺术效果了,毕竟在整个艺术创作领域中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直接决定了终端消费市场的基本认可程度。这其中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切入点是,这些名人书法作品的提炼是分层次的,并非是让其将所有的书法作品都放在同一个陶瓷艺术品中进行体现,而在这种分离式效应的推动下,成套系的陶瓷艺术品就顺势而生,显然又为陶瓷艺术创作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创作活力。
而在这种传统文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在陶瓷设计领域里也的确出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流派,譬如以青山流水所见长的刘文斌先生所创作的陶瓷艺术品和俞明福大师、贾玉兰大师的个人代表作品虽然在陶瓷艺术品创作上都是属于同一种方式,但是其所渲染的艺术效果绝对是完全不同的方向,无论是从色彩搭配还是从陶瓷器皿的选择上都各有所长。他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将山水画、书法作品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融合在陶瓷艺术创作中,就展示了当代艺术陶瓷的新的魅力。这其实对于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后备人才培养也是一种极大的促进与影响效应。
综上所述,或许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全面地解读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书法作品在陶瓷艺术品中的艺术效果,的确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但是随着对这些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认知的不断加深,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帮助观众逐步地建立起对于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欣赏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就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对于陶瓷艺术创作来说,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与民众欣赏视角的优化,追求色彩感显然与已经成为过去式,在方寸之间用最简单的线条以及最精炼的语言来表现出相关的内容,不仅是当代陶瓷艺术创作过程中 已经达成的共识,更是最大程度上贴近民生、民意的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未来的陶瓷艺术创作势必将更趋于集生活化、艺术化为一体,成为向世界宣传“中国风”的一个特殊道具,成为艺术欣赏与收藏领域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